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可编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可编辑】,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可编辑】(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CO2(CO)——点燃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C.Cu(NO3)2溶液(AgNO3)——加入少量铜粉,过滤D.银粉(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2、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稀盐酸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正好相同3、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B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试管中CH4不纯C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变质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为氢气A.A B.B C.C D.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则不能使酚酞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钙D.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5、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是A.碳酸饮料 B.石灰水 C.氯化钠溶液 D.盐酸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Na2CO3 B.除去H2中的HCl气体C.干燥二氧化碳 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7、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 D.禁止吸烟8、除杂和鉴别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蒸发结晶B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C检验CO2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A.A B.B C.C D.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自制酸碱指示剂,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常见物质酸碱性,并用pH试纸来测定不同酸碱性溶液的pH: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 蒸榴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______。你还需要的生活用品:______。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璀璨夺目的钻石,成分是___________。(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3)检验家里的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以用___________。(4)包装香烟、糖果的银白色金属是铝或锡,体现了该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5)小明发现,生活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请你帮小明解释: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6)同学们喜爱吃的“自热火锅”,发热包的主要物质是生石灰,加入水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写出“自热火锅”的发热原理: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而变质,变质所涉及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__保存。4、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2)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5、某校科技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色。(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_________(用化方程式表示)。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______,该物质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某兴趣小组用10克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克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____。(2)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实验室有一包氧化铜与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含量,取5g该混合物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5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4、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求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2)求恰好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计箅结果精确到0.1%)5、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往15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_。(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7、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8、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一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样品20g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00g溶液,现取100g的稀盐酸,分四次滴加到样品溶液中,产生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滴加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4.44.4 4.4(1)第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9、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赤铁矿样品粉碎,取赤铁矿样品25g于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3.7%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1)稀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2)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3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___________。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实验)(1)初步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___________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思考)(2)若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呈酸性B.加入金属镁,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呈中性C.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呈酸性2、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 Na2CO3,和 H2O2,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某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促进 H2O2分解的因素。 [查阅资料] Na2CO3溶于水解离出 Na+和,与水作用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 1: Na+促进 H2O2分解 猜想 2:溶液的碱性促进 H2O2分解 [实验探究一]进行下列3组实验(80mL 蒸馏水中加入6. 7g“鱼浮灵",可得4%的 H2O2溶液) 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结果pH水中溶氧量(mg/L)1①取80mL蒸馏水6.965.68②加入6.7g“鱼浮灵”9.897.972①取80mL4%的H2O2溶液6.016.44②加入少量NaCl6.006.46③再加入少成Na2CO38.149.113取80mL4%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9.2610.97 [解释与结论] (1)根据实验1的实验结果,加入“鱼浮灵”后,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__________,证明猜想 1 不成立。(3)证明猜想2成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二] 向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80mL4%的 H2O2溶液,再分别滴加 NaOH 溶液,测得不同 pH 下的水中溶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烧杯12345pH8.008.599.2910.4311.47水中溶氧量(mg/L)6.889.3013.8217.5713.15(4)实验探究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 (5)下列物质能加快 H2O2分解的是_________。 A.MnO2 B.NaCl C.NaOH D.Na2CO3 (6)实验探究一中,实验 2-①与实验 1-①对比,水中溶氧量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3、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知识回顾)氢氧化钠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2)甲同学利用图2装置来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图3是实验中测得相对压强变化曲线。(1)将三颈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将盛有20mL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注射器和盛有20mL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溶液的注射器分别固定到三颈瓶上,并将相对压强传感器连接。(2)用文具夹子夹住盛有盐酸溶液的注射器活塞,防止瓶内压强减小时,注射器内盐酸被大气压压至三颈瓶内,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三颈瓶中,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改变。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压强从③迅速降到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取下文具夹子,将注射器中的盐酸溶液压进三颈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瓶内有气泡产生,红色消失,测得压强从⑤一直增加到⑥,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用文具夹子固定,测量压强的变化。(交流与反思)(1)压强从①增加到②的原因是注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压缩瓶内的气体。(2)图中④到⑤压强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增加盐酸后压强反而超过了原来的压强____________。(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能否说明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________(填“是”或“否”)。 (结论与反思)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了主要作用。4、实验室中,小阳同学用一定量生石灰处理含有盐酸的废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现邀请大家对该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提出问题)小阳同学处理废液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猜想与假设)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①溶质为CaCl2猜想②溶质为CaCl2和HCl猜想③溶质为___________(实验探究)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取适量无色溶液进行探究。组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小组同学相互评价第1组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第1组同学认为猜想①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因为___________。第2组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第2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第3组………………………………………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能一次性确定哪一个猜想成立,且操作简便。则第3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实验总结)综合上述实验探究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小阳同学处理的废液还不合格,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等,所以需将废液进一步处理后再排放。(拓展提升)含有盐酸的废液除了可以用生石灰处理外,还可以从下列试剂中选择适量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处理达标后排放。a.木炭 b.熟石灰 c.大理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可打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可打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A4可打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