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学生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13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学生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13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学生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13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学生专用)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学生专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常见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潮解 B.乳化 C.溶解 D.指示剂变色
2、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B.厕所清洁剂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C.厨房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A.①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
B.②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溶质质量
C.③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D.④图中纵坐标可表示溶液质量
4、下列都能导电的一组物质是
A.铝、蒸馏水
B.酒精、稀盐酸
C.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蔗糖
5、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B.转化观:氧化铁可以通过置换反应一步转化为铁单质
C.守恒观: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测X含有二种元素
D.微粒观: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6、如图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酱油呈碱性
B.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则不能使酚酞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钙
D.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铜 B.氧化铜 C.碳酸钙 D.碳酸钠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洁厕灵” 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除去异味。
(1)“洁厕灵”能轻松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不能加入过量及长时间浸泡。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精” 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______。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用C、H、O、Ca、N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重复使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工业上可用于制造肥皂的碱_____;
(2)常用于冶金工业的化合物_____;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4、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使用pH试纸是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pH是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使用pH试纸时不能将pH试纸________,也不能将pH试纸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_______;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
(3)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
2、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
已知烧杯中装有200g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其中含硫酸铜4.8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氧化铜,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请计算:
(1)m=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
3、某石油化工厂化验室的实验员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 | 硫酸溶液质量 | 洗涤后溶液的pH |
① | 30g | 110g | pH<7 |
② | 40g | 110g | pH=7 |
③ | 50g | 110g | pH>7 |
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欲计算出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你觉得应该选择实验序号 的数据进行计算。
(2)请计算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4、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115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要水_____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向部分被氧化的镁带样品中,加入14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氢气0.2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
(2)计算反应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6、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钡溶液,废水pH随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列式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A点所得的溶液过滤,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该硫酸厂用熟石灰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该工厂每消耗1吨熟石灰可以得到0.8吨硫酸钙,下表为处理废水的各项生产成本及产品的价格:
项目 | 单价(元/吨) |
熟石灰 | 400 |
硫酸钙 | 600 |
辅助费用(每吨) | 500 |
分析,如果该工厂每天要处理含硫酸9.8吨废水,是倒贴钱还是赚钱?___________,倒贴(或赚)了___________元。
7、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将50g该盐酸样品与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
(1)8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
(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8、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时发现一瓶硫酸溶液,该溶液未标明硫酸的浓度,于是他设计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其反应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下:
(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g。
(2)求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9、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小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 | pH_____7(填“>”、“=”或“<”)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
甲组实验:探究 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向稀硫酸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 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2、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和氢氧化钙。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Fe2O3。 |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 ______ | 固体中一定合有CaCO3。 |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2)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滤渣C(CaCO3)的质量为1.0 g,则滤液A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
(3)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 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以及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小燕同学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用试管夹夹持该试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李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稀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李华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李华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李华的猜想依据是___________,且它们都是黑色的。
[实验探究一]:
请你帮助李华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 | 无色液体变为蓝色,试管内最终无黑色固体剩余 | 猜想②正确 |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是否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二]:
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李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步骤一:打开止水夹,在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如图所示(图中夹持装置省略);
步骤二:关闭止水夹,依次连接A→B→C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装置省略),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②装置A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一网罩,也可用于碳还原氧化铜,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步骤二实验中,B和C装置顺序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过来,原因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