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完整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完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B.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不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4、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可以发生改变
B.用洗洁精可除去油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5、配制溶液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
6、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点表示在t°C时,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B.35°C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70g
C.t°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C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酒精 C.汽油 D.氯化钠
8、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冰、铁、碳 B.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
C.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 D.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 | 氯化钠/g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碳酸钠/g | 6 | 10 | 18 | 36.5 | 50 |
(1)如图中表示Na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10℃时将3.5 g NaCl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t2℃时将4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洁精由于有__________作用,用来除去餐具油污。
(2)食品包装袋内通常会填充氮气,这是因为_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于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
3、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______,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
4、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图甲实验。
①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
②由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
(2)图乙是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②将t2℃时90g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为__________。
③t2℃时,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饱和溶液。
(3)按图丙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a端液面低于b端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水、氧化钙 D.稀盐酸、镁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
(3)t2℃时,将80g丙的饱和溶液与2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品牌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方程式:,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求100g该市售食醋中的醋酸的质量分数。
2、将13克的锌粒放入87.4克的稀盐酸中,当锌粒完全反应后:
(1)最多可以放出多少克的氢气?
(2)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4、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5、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_____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_______。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4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经过测量发现,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克,请计算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34.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7、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黄铜是铜锌合金),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2)生产氢气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8、如图,小明同学将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
(1)往甲烧杯溶液加入5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烧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g?
9、69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8.8gCO2后的固液混合物206.3g,倒入废液缸中进行如下探究和处理:
已知在(1)中盐酸反应一半,(2)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与氧化钙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所用石灰石的纯度______;
(4)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5)用36.5%的盐酸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盐酸400g,加水的质量为______。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活动探究二)某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下图)(温馨提示:标签上的5%表示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大胆猜想)猜想一:水 猜想二: 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设计方案)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如下探究方案: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实验与事实)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解释)(1)以上事实证明猜想_____是正确的;
(2)产生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反思与评价)(1)在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应该先将气体收集,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你认为 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2)为避免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标签残缺的情况,在倾倒液体时应注意_____。
(拓展与迁移) 根据探究结果,重新贴好标签。标签上化学式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已知氢元素显+1价)。
2、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跟随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此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内容](1)溶质种类的影响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 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Ca(OH)2未溶 | 在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 |
(2)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 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5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 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 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
3、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用下列给定的药品、用品:高锰酸钾、棉花、火柴及下列仪器,制取氧气.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用图中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序号);利用此原理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该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所给仪器收集该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
(3)实验时需要使用酒精灯,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从图中选出正确的操作编号).
(4)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人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实验二、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一:如图操作,振荡后静置,观察到: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根据此实验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
(2)步骤二:如图操作,将步骤一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请你对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加入少量的稀高锰酸钾溶液。取一根小木条,在一头蘸一些硫粉,并点燃,迅速伸人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小木条,振荡烧杯A,可观察到烧杯A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反应前后锰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I拓展实验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的手上不小心沾上了高锰酸钾溶液,结果手上的皮肤变成了棕黄色,经过查阅资料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讨论分析:构成皮肤细胞的基础物质是蛋白质,其属于_________(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遇到高锰酸钾溶液后被腐蚀,因此皮肤呈现棕黄色。进行如下两个实验探究KMnO4溶液对不同类物质的腐蚀性:
实验四、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表:
KMnO4溶液浓度 | 0.002% | 0.01% | 0.1% | 1% |
鸡皮的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 全部变为棕色 | 全部变为黑色 |
实验五、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 | 25mL0.1% KMnO4溶液 | 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 |
铜片质量/g | 实验前 | 0.54 | 0.54 | 0.54 | 0.54 |
18小时后 | 0.54 | 0.52 | 0.54 | 0.43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五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编号)。
4、某小组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1: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
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铜溶液各20mL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溶剂蒸发)。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烧杯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溶质质量分数/% | 5 | 5 | 5 | 10 | 10 | 10 | 20 | 20 | 20 |
水浴箱温度/℃ | 30 | 50 | 70 | 30 | 50 | 70 | 30 | 50 | 70 |
溶液颜色 | 浅蓝 | 浅蓝 | 蓝 | 蓝 | 蓝绿 | 翠绿 | 蓝绿 | 翠绿 | 墨绿 |
实验2: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
(1)室温下,称取15.4g的氯化铜固体溶于35.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30.6%的氯化铜溶液。
(2)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溶质质量分数/% | 30.6 | 25.5 | 21.9 | 19.2 | 17.0 | 15.3 |
溶液颜色 | 深绿 | 翠绿 | 蓝绿 | 蓝绿 | 蓝 | 浅蓝 |
(结果与讨论)
(1)实验1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2)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3)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______。
(4)小昕配制了一杯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进行的操作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
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拓展探究)如何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或变黄呢?
(查阅资料)
①氯化铜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大量的Cu2+和Cl﹣。
②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溶液中的Cu2+与其他离子形成不同的络合离子而改变。
其中:水合铜离子[Cu(H2O)4]2+为蓝色:四氯合铜络离子[CuCl4]2﹣为黄色。
③由光学知识可知: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
因此,氯化铜溶液变绿的原因实际上是溶液中的[Cu(H2O)4]2+和[CuCl4]2﹣混合形成的。
(设计实验)
目的 | 步骤 | 现象 |
1、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 | 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水 | 溶液变蓝 |
2、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 | 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稀盐酸 | 溶液未变黄 |
(5)若将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完整: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完整,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完整):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试卷(完整),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完整):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完整),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