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展开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大连市实验中学 于正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学会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初步形成空间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在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的基础上,从地球卫星照片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面貌引入,介绍全球的海陆分布情况。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课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本节课既巩固了对地球和地图等知识的学习,又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设计上,本课是以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开始,逐步展开并不断具体、深入的学习全球海陆面貌情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动画类电影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识,初步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进行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地球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描述能力有一些不足。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特点,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主要教学手段
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地球仪,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 | 多媒体展示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总结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从而引出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 观看图片,并简述图片的内容。 |
探究新知 | 一、地球?水球? 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 通过图片提问“现在的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如何呢?”进行过渡。 多媒体出示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猜测谁是第一个看到地球面貌的人,并出示加加林人物图片,通过加加林对地球的的叙述“地球更像水球”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地球?水球?”这一标题。 小组讨论: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并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我们生活的“地球”如果从海陆面积比例来说,应该叫做“水球”,由于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叫“地球”。 |
2.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 通过“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吗?”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验证“地球看上去更像水球”这一说法。 | 自主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读图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 承转: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海陆分布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分析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 展示:南北半球图, 引导学生分析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陆地。 多媒体展示“北半球与南半球”,“东半球与西半球”两幅地图的分析验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 | 小组讨论,读图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 |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3)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多媒体展示“陆半球与水半球”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对手中地球仪的进行划分,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多媒体展示“半球海陆百分比”表格,并再次验证“无论怎样划分,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自主探究,读图分析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 通过“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并将探险家名称与其做出的的贡献连线,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介绍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自主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 |
归纳总结 |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堂课知识网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 归纳、梳理知识点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
巩固练习 | 课堂练习 | 展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 | 回答问题。 |
布置作业 | 搜集资料,课外延伸。 |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书籍或通过网络,搜索其他的有关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 | 自主搜集资料,预习下节课内容。 |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92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