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教案
展开年级 | 八年级 | 科目 | 地理 | 任课教师21世纪教育网 | 张贻卫 | 授课时间10.18. | 第一课时 | |
课题 |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
一、教材分析 |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三项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 |||||||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三、教学目标 | 1、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2、了解特殊天气对我国的影响。 3、了解旱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 |||||||
四、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 ||||||
难点 | 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模拟视频资料。 二、新授课: (一)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普遍高温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2页,“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①1月份,我国的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与法国的巴黎低多少摄氏度?(低22.7°C) ②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 高3°C ) ③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最高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之差),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齐齐哈尔比巴黎高26.3°C。) ④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学生读课本p32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思考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 〔学生交流后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3、问: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学生讨论交流〕 生: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受东南季风影响;与季风活动有关系。 4、雨带移动与雨季 〔学生讲解〕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小结: 每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5、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让各小组自学教材知识后,提出讨论问题。 6、问:什么是季风?什么是季风气候?回顾我国的海陆位置?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请同学们联想七年级学习过有关季风的知识,根据课本35页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讨论分析交流。 归纳反馈: ①一年内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叫季风。 ②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③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④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季风类型:风向、性质、范围、冬季风、偏北、干冷(北方大部分地区) 夏季风、偏南、暖湿(东部、南部地区)6、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拓展思维活动: 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讨论归纳:我国的降水主要是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 空间上看:内陆离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所以降水少,而沿海降水就多。 从时间上看:夏季前后夏季风比较强盛,对我国的影响大,带来的降水多;而冬季前后夏季风弱,带来的降水就少。
| |||||||
六、练习及检测题 | 新学案P27基础知识梳理1----4 | |||||||
七、作业设计 | 新学案P28页课堂达标训练1----7 | |||||||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