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我国以图示地貌类型而成为旅游胜地的有 ( )
①黄果树瀑布 ②长江三峡
③路南石林 ④桂林山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有 ( )
①海拔较高 ②降水丰富
③植被稀少 ④石灰岩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等量水的水壶分别在两土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3.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土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4.若某区域正经历左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
A.降水变率减小 B.土壤肥力提高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天漠”是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漠。丹娘沙丘位于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北岸,连绵的沙丘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是典型的“天漠”景观。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沙丘沿山坡爬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水作用 B.海浪作用
C.风力作用 D.人类活动
11.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 (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而且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西风
1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
①营建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针对风沙地区交通干线的风沙危害,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防治实践,在防沙材料、防沙措施、防沙体系、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创建了多种交通干线风沙危害对应防治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风沙环境 | 典型地区 | 主要危害要素 | 防沙模式 | 案例 |
弱风少沙 | 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 | 局部活 化流沙 | 以固为主 | 准东油田公路、准噶尔沙漠明渠 |
弱风多沙 | 塔克拉玛 干沙漠 | 大量流沙 | 阻固结合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 |
强风少沙 | 百里风区 | 强风 | 挡风输沙 | 连霍高速公路百里风区段、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段 |
强风多沙 | 台特玛湖 干涸湖盆 | 高输沙伴 随大风 | 阻固输 结合 | S214省道 |
14.风沙活动对交通的损害表现在 ( )
①风蚀或掩埋路基
②堵塞涵洞
③磨损标识牌、车辆机械
④降低行车能见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段的主要治沙措施最可能是 (深度解析)
A.碎石压沙 B.桥式挡风墙
C.草方格沙障 D.石方格沙障
16.S214省道防沙模式的特征是 ( )
A.针对降低风速
B.集中减少沙源
C.重点清沙护路
D.综合防治
我国的祁连山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7.形成祁连山“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和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18.导致祁连山“阴阳脸”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面两题。
19.图示地区 (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小
20.图中瀑布 ( )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请解释其原因。(4分)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4分)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沿线的地形剖面图,出现了右图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沿线地形变化趋势的是 。(2分)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2分)
22.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4分)
(2)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 ,乙 ,丙 ,丁 。(4分)
(3)下列图甲所示地貌的叙述,错误的是(1分) ( )
A.沙粒在d坡一侧被搬运,在c坡一侧沉积
B.d坡风力大于c坡
C.c坡一侧为迎风坡
D.若图中沙丘继续前移,小树将被掩埋
(4)丁图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 处,图中自a到b沉积物粒径逐渐 ,原因有哪些?(4分)
(5)在丙图地貌区,农耕区多分布在面积较大的 ,当地人称之为 。分析在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1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2为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此地。图3为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图1
图2 图3
(1)甲地由于 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经地壳抬升,再长期遭受 作用,导致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特点。(2分)
(2)半坡聚落坐落于河流阶地中,简述先民选择在此建立聚落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3)贺兰山东部山麓多 地貌,简析该地貌的成因。(4分)
(4)腾格里沙漠地区风积地貌的基本形态是 ,包兰铁路沿线多 灾害,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所起的主要作用。(4分)
24.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分)
A B
C
D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海南三亚进行的,上面四幅图中最有可能是学生甲绘制的是 图(填字母)。(1分)
(2)学生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大风,在漫天黄沙中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学生乙绘制的图应该是 图、 图(填字母),它们的地貌名称分别是 、 ,分别由 、 (外力作用)形成。(6分)
(3)学生丙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 (填字母)图。(1分)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1.B | 2.D | 3.B | 4.C | 5.A | 6.B | 7.C | 8.B |
9.D | 10.C | 11.B | 12.D | 13.C | 14.D | 15.B | 16.D |
17.D | 18.C | 19.C | 20.B |
|
|
|
|
一、选择题
1.B 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我国黄果树瀑布、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都因其喀斯特地貌而成为旅游胜地。长江三峡是长江在三峡地区不断下切侵蚀形成的。
2.D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包括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分布和多雨的气候,故②④正确。
3.B 沙土逐渐沉到水槽底部模拟的是流水堆积作用。
4.C 左图植被覆盖率低,若某区域正经历左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5.A 图中a表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裸岩荒漠,①正确;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②正确;c表示流水将泥沙搬运到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地区,为流水搬运作用,③错误;d表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或冲积扇,④错误。故选A。
6.B 图中c为流水搬运作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②③正确,故选B。
7.C 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任一条贝壳堤必须在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条件下才能形成。故C项正确。
8.B 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B项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生物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不会形成河口三角洲,也不会使河流改道,故C、D项错误。
9.D 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年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10.C 通过材料“沙丘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可以推断,沙丘沿山体爬升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11.B 通过材料信息可知,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沙洲、河漫滩,而沙洲和河漫滩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12.D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风蚀坑中被侵蚀的沙子被风带到了东部的沙丘上,说明该地盛行偏西风。
13.C 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就要降低风速。该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不适合常绿阔叶林的生长;在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越野自驾游会使干旱的地表变得更加疏松,加剧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沙漠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综上分析,②③是可行的,故C选项正确。
14.D 对“交通”的影响包括“交通线路”“交通工具”“行车安全”等方面,题目中四个方面都是风沙活动对交通的影响。
15.B 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段主要危害要素为“强风”,沙尘较少,用桥式挡风墙能够有效挡住强风。
治理风沙的措施
治理风沙的措施可以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有植树种草、建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主要有建挡风墙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有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科普宣传、加强风沙监测、进行生态移民等。治理风沙一定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方法。
16.D S214省道防沙模式是“阻固输结合”,体现了综合防治的特征。
17.D 祁连山的阳坡光照较强,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强,土壤水分含量低,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需求,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需求,故草地青翠;而阴坡由于光照和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发育了森林。故D选项正确。
18.C 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和水分三个条件中,相对来说水分条件最差,故水分条件的差异就成为祁连山植被生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故C选项正确。
19.C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北部海拔在1 000米以上,而中南部海拔在1 000米以下,所以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A选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B选项错误。从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等高距为20米,图中最南部河谷附近海拔最低,其海拔在860~880米,C选项正确。图示地区南部河流两岸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D选项错误。
20.B 瀑布是陡崖处岩石软硬不一,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B选项正确。图中瀑布最高处海拔为960~980米,最低处海拔为920~940米,故瀑布的落差范围在20~60米,A选项错误。甲处位于瀑布上游,且海拔高于瀑布,并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C选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降水丰富,不需要上游水库放水,D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绘图如下。该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遮挡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为鞍部,不会遮挡视线。
(3)②
(4)3℃。原因: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大气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故两地之间温差约为3℃。
解析 (1)河流发育在山谷中,而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画河流时,从C点开始,沿等高线最为弯曲的地方画到该地区的东南部即可。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水流急;等高线稀疏处坡度小,水流缓慢。图中显示,在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段坡度较大,故水流速度较快,而在中游段坡度较小,水流速度缓慢。(2)读图可知,D、C之间有山脊遮挡视线,故D处的同学不能看到C处的同学。而D、E之间为鞍部,视线不受遮挡,故D处的同学可以看到E处的同学。(3)图中显示,DE沿线两侧高,中间低,其地形剖面图为右图中的①;GH沿线两侧低,中间高,其地形剖面图为右图中的②。故正确反映GH沿线地形变化趋势的是②。(4)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由此可以计算出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在对流层大气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故可以计算出A、B两地的温度相差约3℃。
22.答案 (1)沙丘 海蚀拱桥 峰林 冲积扇
(2)风力堆积 海浪侵蚀 流水的化学溶蚀 流水堆积
(3)C
(4)出山口 减小 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粒径小的沉积物后沉积。
(5)洼地 坝子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较肥沃,灌溉便利。
解析 (1)依据图中信息回答即可。(2)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海蚀拱桥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峰林由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冲积扇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3)沙丘迎风坡风力大,沙粒被搬运到背风坡堆积,故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c坡为背风坡,d坡为迎风坡,图示沙丘由d向c移动,若继续前移,小树将被掩埋。(4)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图中自a到b坡度逐渐减小,水流速度也不断下降,从而使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粒径小的沉积物后沉积。(5)在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地表崎岖,农耕区主要分布在洼地,当地人称之为坝子,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
23.答案 (1)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2)接近河流,便于取水;地势较高,受洪涝灾害影响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3)冲积扇 山麓地带坡度减缓,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
(4)沙丘 风沙 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解析 (1)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而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图中显示半坡聚落坐落于河流阶地中,这主要是由于距离河流较近,便于取水;该处地势较高,受洪涝灾害影响小;同时,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3)贺兰山东坡为我国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形成了较多的河流。河流在流出山口时,坡度减缓,河流流速减慢,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4)在沙漠地区最常见的风积地貌是沙丘。包兰铁路经过沙漠地区,且该地风力强劲,故风沙灾害较为严重。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的粗糙度,降低风速,进而起到阻沙、固沙的作用,可有效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24.答案 (1)B
(2)A D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3)C
解析 (1)三亚位于沿海地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海岸地貌,即B图。(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多风沙地貌。A图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图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3)C图为三角洲,多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