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四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河北省二○一八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阶段检测卷(四)(模块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你喜欢烹饪吗?高超的烹饪技艺不仅能改善营养,而且能丰富生活情趣。下列烹饪的菜肴中富含油脂的是( )B 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红烧肉中富含油脂;玉米窝头中富含糖类;清蒸螃蟹中富含蛋白质。
2.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肥施用过量会造成水污染 B.重雾霾天气更应加强户外运动C.可用海水制淡水,所以水资源不会缺乏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A 化肥施用过量会造成水污染,A正确;雾霾天气是由于空气中悬浮大量的小颗粒物形成的,雾霾天气严重,应暂停户外运动,B错误;地球上水资源虽然很多但淡水量并不多,还不到总水量的1%,淡水资源非常缺乏,C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氧气,D错误。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B 闻药品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进入鼻孔即可,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去闻,A操作正确;验满CO2时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B操作错误;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C操作正确;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D操作正确。
4.屠呦呦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青蒿素可以在高温下进行B.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D.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青蒿素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所以提取青蒿素不能在高温下进行,A错误;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错误;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5∶22∶5,C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D错误。
5.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B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会再次引入水蒸气,A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NH4Cl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B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给铜片上的滤纸和乒乓球片加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后燃烧,说明它们的着火点不同,无法确定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D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6.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65gM状态下的溶液倒出32.5g,得到t2℃KNO3的饱和溶液B.向Q状态下的溶液中加入30gKNO3,得到t2℃KNO3的饱和溶液C.将65gM状态下的溶液降低到t1℃,会析出KNO3晶体D.向65gM状态下的溶液中加入15gKNO3,得到t2℃KNO3的饱和溶液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将65gM状态下的溶液倒出32.5g,得到的还是t2℃KNO3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Q是t1℃时KNO3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加入30gKNO3,不能得到t2℃KNO3的饱和溶液,B错误;t1℃时,由图知,将65gM状态下的溶液降低到t1℃,刚好达到饱和,不会析出KNO3晶体,C错误;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向65gM状态下的溶液中加入15g,能得到t2℃KNO3的饱和溶液,D正确。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C.b点对应的金属单质有Zn、Cu、AgD.c点和d点溶液中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Zn先与AgNO3发生反应:Zn+2AgNO3===Zn(NO3)2+2Ag65 21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当AgNO3反应完再与Cu(NO3)2发生反应:Zn+Cu(NO3)2===Zn(NO3)2+Cu65 6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A错误;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液质量增加,B正确;b点时Zn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而Cu(NO3)2未参与反应,故金属单质中不含Zn、Cu,只含金属单质Ag,C错误;c点表示Zn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Zn(NO3),金属单质为Ag、Cu,d点表示Zn过量,溶液中溶质种类与c点相同,而金属单质多了Zn,D错误。
8.“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D 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错误。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葡萄酿酒过程有其他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正确。
9.石家庄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B.城区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D.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B 加大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环境;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文明过马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无车日”减少了机动车的行驶量,机动车在行驶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少开车能减缓“温室效应”。
10.10.下列景观中,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的是( )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 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 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B 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是气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属于扩散现象,B符合题意;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C不符合题意;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D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霜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木炭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发生反应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A选项错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选项正确;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选项错误;木炭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发生反应,需要吸热,D选项错误。
12.电动车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下面关于电动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于热机,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控制方便等优点B.对电动车的电池充电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动车比相同速度的汽车容易刹车是因为它的惯性小D.标有“48V 20A·h”字样的电动车完全充电一次储存的电能是960JD 电动机不消耗化石燃料,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A选项说法正确;对电动车的电池充电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选项说法正确;电动车的质量小,因此它相对相同速度的汽车来说惯性小,C选项说法正确;标有“48V 20A·h”字样的电动车完全充电一次储存的电能W=UIt=48V×20A×1×3600s=3456000J,D选项说法错误。
13.很多理化实验中都会用到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 B.探究水的沸腾实验C.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 D.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B 铁生锈可能与氧气和水有关,所以探究中应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水沸腾时,需要观察在加热过程中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所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14.如图所示,在一密闭容器内放入一盛有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小烧杯,烧杯旁放置一小球,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将会(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无法判断B 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密闭容器内气体增多,气体密度增大,小球所受浮力会增大,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将会减小。
15.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1)化石燃料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完全燃烧4m3的天然气可放出 3×108 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3)化石燃料燃烧可造成空气污染,为减小有害物质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开发使用清洁燃料 。(1)化石能源是动植物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2)完全燃烧4m3的天然气可放出的热量Q放=Vq=4m3×7.5×107J/m3=3×108J;(3)化石燃料燃烧可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渣污染,为减小有害物质排放,我们可以开发利用清洁燃料,如:氢能。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0分。每空1分)
16.如图所示是锅炉及其水位计的示意图:(1)烧锅炉用的煤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锅炉水位计应用了 连通器 原理;(2)锅炉内长期使用硬水会在其内壁产生一层厚厚的白色固体,小红根据硬水成分猜想这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盐,检验方法是 向白色固体上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碳酸盐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锅炉水位计和锅炉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是相平的,液面就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通过观察水位计中水位的高低就可以知道锅炉中水的多少,以便及时加水;(2)由于碳酸盐都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来检验白色固体是不是碳酸盐,滴加稀盐酸后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碳酸盐。
17.周末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E (填序号)。A.纯净水 B.棉布围裙 C.铁锅铁铲 D.塑料凳子 E.橡胶手套(2)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元素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3)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 乳化 功能。(4)小红向堆好的细枯枝上浇酒精,然后把划着的火柴往上一扔,枯枝迅速燃烧起来。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在枯枝引燃的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 使枯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塑料、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棉布属于天然材料,铁锅铁铲属于金属材料,水属于天然材料;(2)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3)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乳化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4)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酒精在引燃枯枝中的作用是使枯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8.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为氢气 。(2)B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D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酸的浓度与体积 。
(1)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②中收集的应该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为氢气;(2)铁丝与氧气和水接触时生锈,与氮气和水接触时不生锈,变量是氧气,故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铁生锈需与氧气接触;(3)C实验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4)在用酸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加入的酸的浓度与体积应完全相同,根据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检验。
1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八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的溶液pH<7,B和D是红色固体,A、E、F和G分属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B→C的反应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 冶炼金属 。(2)D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3)A和G反应的现象是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A溶液的pH<7,推测A是酸;B、D是红色固体,初中化学学过的红色固体只有铜和氧化铁两种,且B能与酸反应,推测B是氧化铁,D是铜;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铜,故推测C是铁;H与铁和铜都能反应,推测H是硝酸银;A、E、F、G是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且D生成E,E生成F,F生成G,G能和酸反应,则推测E是氧化铜,F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铜,代入检验均正确。(1)B→C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生产中能冶炼金属;(2)D(Cu)和H(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E(CuO)和硫酸反应能生成F(CuS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3)A(酸)与G[Cu(OH)2]反应,可以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0.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讨论交流】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Ca(OH)2微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10% 。【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无色酚酞 试液,试液变红色,从而确定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小亮认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小红提出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于是她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
【实验反思】(1)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①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②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③试剂倾倒完毕应及时盖紧瓶塞④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试剂(2)小亮重新配制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剂瓶中,请你完成右图,给这个试剂瓶做一个标签。
【讨论交流】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而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钙;【实验验证】从题中分析,能使试液变红色,则指示剂为无色酚酞,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是盐,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排除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该溶液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反思】(1)使用药品时要注意不能腐蚀标签;实验需要有严谨的态度;试剂倾倒完毕应及时盖紧瓶塞;无法辨认的药品,应放在指定位置统一处理,不能随意倒掉,否则会造成浪费,而且会污染环境。
21.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g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三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三课件新人教版,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阶段检测卷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新人教版,共29页。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新人教版,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