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693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节溶液课件
展开考纲要求1. 溶解现象(认识)2.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3. 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4.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认识)5.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6.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独立操作)7. 结晶现象(知道)8. 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9.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
备考指导广东中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有几个方面:(1)溶液的形成,主要考查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溶液的性质、常见溶剂及氧化钙溶解于水的相关图象。(2)溶解度曲线,主要考查溶解度的相关问题,如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结晶方法的判断、同温下饱和溶液在温度改变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等。(3)有关溶液的计算,主要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主要考查实验所需的仪器及相关计算及注意事项等
考点一 溶液的形成(5年3考)1. 溶液的形成、油污的去除
【特别提醒】①溶液并不全是无色透明的,如:KMnO4溶液显紫红色,CuSO4溶液显蓝色,FeSO4溶液显浅绿色,Fe(NO3)3溶液呈黄色等;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是指不含水的化合物,其中的结晶水转化成溶剂水,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溶质是CuSO4,而5H2O转化成溶剂水。③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溶质与水发生反应,如CaO溶于水:CaO+H2O=Ca(OH)2,其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2. 乳化作用(1)乳化作用: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2)除去油污的方法:①用汽油等溶解(溶解现象);②用洗洁精、洗衣液等(乳化现象)。
考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考点三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5年5考)1. 溶解度
3.结晶(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2)结晶的方法:______结晶和______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特别提醒】①当要从含两种溶质的溶液中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时,用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②当要从含两种溶质的溶液中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时,用蒸发结晶法。如要从KNO3(含少量NaCl)溶液中提纯KNO3时用降温结晶法;从NaCl(含少量KNO3)溶液中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法。
考点一 溶液的形成(5年3考)【例1】(导学号08224048)(2017长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方法点拨:(1)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要看这三个要素是否同时具备,注意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同时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若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则所得溶液的溶质为反应的生成物[如氧化钙放入水中会发生CaO+H2O=Ca(OH)2 的反应,此时溶质为Ca(OH)2]。(2)乳化作用和溶解的本质不同,如洗涤剂、洗洁精等去除油污属于乳化作用;而汽油等去除油污则属于溶解作用,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物质的溶解过程属于放热或吸热现象,需要根据所给情境进行判断,所以同学们要熟记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会与水反应,反应过程也放热;硝酸铵等溶于水则吸热。
1. (导学号08224049)(2016桂林)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 溶剂一定是水C. 溶质一定是固体 D. 溶液一定是无色2. (导学号08224050)(2016玉林)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碘 B. 汽油 C. 白糖 D. 碳酸钙3. (导学号08224051)(2017重庆)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冰水 B. 碘酒 C. 食盐水 D. 浓盐酸
4. (导学号08224052)(2017怀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C.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5. (导学号08224053)(2017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B. 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C.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6. (导学号08224054)(2017聊城)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 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 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2】(导学号08224055)(2017绍兴)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1-3-1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方法点拨:(1)判断某种溶液是否饱和,主要看在一定温度下,还能否继续溶解某溶质,若不能则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但需要注意的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的。(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要特别注意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若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则饱和溶液可通过升温或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若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则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或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升温、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是从不同角度表示溶液的方法,不存在包含关系。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石灰水);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对同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1. (导学号08224056)(2017自贡)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B. 40 ℃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C. 100 ℃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 ℃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D. 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2. (导学号08224057)(2016广州)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3. (导学号08224058)(2016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 (导学号08224059)(2017北京)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A. 10 g B. 90 gC. 100 g D. 110 g(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 ②③④ B. ②④C. ③④ D. ④(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 B. 加水C. 加KCl固体 D. 倒出部分溶液
5. (导学号08224060)(2017安顺)(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2)图1-3-3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①20 ℃时,150 g水中溶解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现有60 ℃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A. 水的质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乙的质量分数 E. 60 ℃时乙的溶解度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____(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变的量是_____。
考点三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5年5考)【例3】(导学号08224061)(2017怀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3-4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20 gB. 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C. 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D. t2 ℃时,将70 g甲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溶液的总质量为150 g
方法点拨:有关溶解度的题目通常结合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进行考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1)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说明温度,根据各物质曲线上的点的高低来确定溶解度的大小。(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①根据溶解度计算出达到饱和状态时所需溶质的质量,再与所给的溶质质量比较,比所给溶质质量大的是不饱和溶液,反之则为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降温或升温后溶液状态的判断:若曲线是上升型,降温后仍为饱和溶液,升温后为不饱和溶液;若为下降型,降温后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为饱和溶液。
(3)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①利用表格数据直接判断:若t1 ℃时溶解度A>B,t2 ℃时,溶解度A(6)降温时析出晶体质量的计算和比较:①析出晶体的质量为两个温度下溶液所含溶质差。若降温前溶质质量已知且溶剂为100 g时,则析出晶体的质量=降温前的溶质质量-降温后的溶解度;②一定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1. (导学号08224062)(2017威海)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 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 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 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2. (导学号08224063)(2017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3-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 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 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3. (导学号08224064)(2017杭州)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10 ℃时,27.7 g硫酸镁和72.3 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 50 ℃时,100 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 7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 (导学号08224065)(2017泰安)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3-6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3-6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 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 ℃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 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5. (导学号08224066)(2017广州)图1-3-7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1)a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6. (导学号08224067)(2017南充)根据图1-3-8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3)分别将100 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1 ℃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填字母)。A. 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 所含溶剂质量:甲=丙C. 溶液的质量:甲>丙D.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7. (导学号08224068)(2017天津)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填字母)。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 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③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④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 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 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易错点一 对溶液的性质、饱和溶液的特点理解不到位【例1】(导学号0822406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 从一瓶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剩余溶液的浓度变小了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易错提醒】(1)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对溶液颜色与溶液的量无要求,如硝酸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从一瓶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浓度与原来溶液是相同的。(2)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要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的前提下才有确定的意义。(3)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浓”“稀”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同温同溶质,则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易错点一 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例2】(导学号08224070)(2017达州)如图1-3-9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X。(2)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3)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4)t3 ℃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
【易错提醒】溶解度的考查通常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强调温度;(2)某温度下,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选项中往往不明确给出“饱和”“等质量”等限制条件,导致选项错误;(3)结晶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若被提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若被提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5年2考)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5年2考)续表
【例】(导学号08224071)(2017邵阳)某同学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1-3-10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 10 mL B. 25 mL C. 50 mL D. 100 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多选,填字母)。A. 氯化钠固体不纯B. 用生锈砝码称量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1. (导学号08224072)(选择题选项节选)请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2013年)可用水区分NH4NO3和NaOH 两种固体。( )(2)(2013年)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都是玻璃仪器。( )(3)(2014年)用图1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4)(2015年)用图2表示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5)(2015年)用图3表示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
(6)(2015年)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7)(2017年)用图1-3-11图4表示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
2. (导学号08224073)(2013年)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3. (导学号08224074)(2014年)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间C. 在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 KCl可得到33.3% 的KCl溶液D. 在50 ℃时,两物质各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4. (导学号08224075)(2016年)图1-3-12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B. 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C. 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的方法D. 在40℃时,40g 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 KCl溶液
5. (导学号08224076)(2017年)如图1-3-13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B. 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 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D. 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6. (导学号08224077)(2013年)图1-3-14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____B(填“>”“<”或“=”,下同)。(2)将t3 ℃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 g,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B。(3)t2 ℃时,100 g水中溶解50 g A刚好饱和,那么50 g水中溶解_____g 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0.1%)。
7. (导学号08224078)(2015年)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3)向烧杯中加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g。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9考点溶液及溶解度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9考点溶液及溶解度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金牌中考总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7课时水和溶液课件: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第7课时水和溶液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课时┃水和溶液,考点1水的组成,分解反应,氧元素,水分子,考点3溶液,另一种,一种或几种,继续溶解,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六节常见的酸与pH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六节常见的酸与pH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梳理,挥发性,金属除锈,吸水性,干燥剂,浓硫酸,酸的化学性质,不变色,玻璃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