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1 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课外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十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文中描写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初六、_________。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D.表示意思的转换
用波浪线画出详细描写元宵节灯的语句,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理解
春 酒(节选)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zhēng zhèng)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jiá xiá)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的。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酬谢——(_________) 讲究——(_________)
别致——(__________) 尺度——(____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语言B.心理C.神态D.动作
短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母亲手工制作鞋子、衣服时十分认真,一分一寸都十分留神。
B.手工制作鞋子衣服,一分一寸都要合适才行。
C.就像鞋子差一分,衣服差一寸都不合适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注意把握分寸。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
A.分—总B.总—分—总C.总—分
“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______)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______)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______)
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十五元宵节 时间 过了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六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形容两件事毫无共同之处。
A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 感受:感受到灯的数量多、花样多。
画去:zhèng xiá
答谢 重视 特别 标准
C
母亲借花厅给邻居喝会酒 母亲做新鲜别致的东西请大家吃 勤劳善良
C
C
白天黑夜不间断 除夕的热闹非凡
时间 正月初一 详略得当,更能够衬托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年热闹的氛围
× × √
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馄饨,寓意财源滚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北京的春节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北京的春节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6* 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6* 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名著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5 表里的生物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5 表里的生物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