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梳理 其他 20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 宇宙知识梳理 其他 23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知识梳理 其他 21 次下载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 知识梳理
展开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 课时 了解我们的住房
1.大到“天眼”工程、“神舟”飞船,小到体育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3.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等。
4.住房的基本系统的有:水力系统、电力系统、采光系统、新风系统。
5.房屋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需要经历选址、设计、建造、评估验收等,每个过程都非常重要,但设计是核心。
第2课时 认识工程
1.港珠澳大桥是连通香港、珠海、澳门的大桥,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3.港珠澳大桥建造时遇到了许多限制和挑战,工程师必须要有相应的办法解决问题。
(1)桥塔需要达到的高度不符合香港机场的要求,解决办法是建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
(2)没有岛屿供桥梁和隧道连接,解决办法是修建人工岛。
(3)海床淤泥过深,机械容易滑出,移走淤泥会造成海洋污染,解决办法是用圆钢筒围岛。
4.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
5.“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这些宏大工程的实施都采用了大量的技术。
6.工程项目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科学发现,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工程的实施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工程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时 建造塔台
1.工程在实施前需要征集不同的设计方案,最终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获得资格。
2.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建造地址、塔台样式、人员分工、塔台高度、材料选取、确保坚固、保证安全、节省成本等。
3.制订竞标书时可以用画图、文字、标识、数字等多种形式,越细致越完整,中标的几率就越大。
4.项目竞标的要点是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因此,工程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
全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5.建造工程各个环节都很复杂,设计环节尤其关键。
第4课时 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设计的塔台必须达到指定高度,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能达到稳固、美观、价廉的平衡。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承重能力好,我们可以在塔台模型中多使用上些三角形来增加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4.塔台立柱高度不相同底座所在地面不平整、立柱材料软硬不同等因素都会造成塔台的倾斜。
5.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增加塔台的抗震能力:
(1)要使塔台更耐震、可以在塔台模型中加入大量三角形结构。
(2)要使塔台能制度,可以在塔台模型底部加大底面积或加大重量,
(3)要使塔台免展,可以在塔台模型底部加滚珠。
第5课时 制作塔台模型
1.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2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
3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4.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5.搭建完成后要及时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是否还有地方需要修补。
6.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要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7为自己的塔台模型取一个名称,如:围栏防护型、脚手架型、底托抗震型、金字塔型。
第6 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
1.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完成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s.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
是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5.我们需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
6.测试结束后、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过程中的问题,如: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
有一定影响;承重结构不多,承重能力差;制作不够精细,外形不够美观,顶端不够精
良、角度不正对抗震有一定影响;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底端重量较
轻、不利于抗震。
第7课时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1.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2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组模型开展小组 自我评估与组间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4.是根据已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进行改进。如:减小高度,提高承重能力:底部加重、变大,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稳固;减少多余的吸管和胶带,减少材料的损失,降低成本;制作更加精细准确测量避免误差;多制作三角形结构,全面提
高稳定性。
5将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