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电子空间站欣赏 雨林教学设计
展开1.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电子音乐优秀代表作品的同时,加深对电子音乐及其电声乐队的了解,感受到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电子音乐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关注电子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过程中,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感受电子音乐中电声乐队与自然音响、真声乐器音色的完美结合。
(2)能用简单的电子设备采集、录制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表现生活场景。
3.知识与技能
(1)解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
2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对音乐都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就是接触的音乐少有时候音不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音乐器材的了解。
教学难点:听声辨别乐器。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电子琴、电吉他,电钢琴等电子乐器演奏的音响片段,请学生们听辨乐器音色。并复习电子乐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电子乐器与真声乐器发声原理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中电子乐器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电子乐器音色的辨别做准备。
二、欣赏《雨林》
(1)整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什么?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整体的感受。
(2)分段欣赏
①请同学们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②请同学们聆听第二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③请同学们聆听第三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3)完整聆听音乐,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这部音乐作品在制作上的特点,并介绍现代录音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对这首作品及其创作手法有详尽的了解。
(4)集体讨论:《雨林》这样的音乐作品是否是属于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为这类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这首音乐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5)教师归纳总结:科技的发展和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给音乐创作和眼瞅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迪音·艾沃森在他的音乐作用中加入在自然界采录的声音,突破了音乐演奏的局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这些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雨林之中,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设计意图:在欣赏《雨林》的过程中,从听辨音色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录音技术的提高对电子音乐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电子音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了解通过录音采集来制作电子音乐的特殊手段。
三、电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录制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下课铃声、眼保健操的音乐、上操的广播、读书声、体育课加油声、笑声等。
(2)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录制来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与歌曲串联起来。
(3)学生设计各种声音进出的时间和顺序,由教师现场通过电脑软件合成。
(4)完整欣赏师生共同制作的《校园的一天》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从声音采集入手,通过设计、制作、完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电子音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音乐的制作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师生共同制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电子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电子音乐的关注度。
四、欣赏《橄榄树》
(1)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教师介绍电声乐队与保罗.莫里哀及其著名轻音乐团。
(3)欣赏校园歌曲《橄榄树》,并随录音哼唱,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次欣赏电声乐队版《橄榄树》,想一想:电声乐队是如何用乐器、用哪种乐器来 “演唱” 主旋律的?乐队演奏版与声乐版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欣赏《橄榄树》的声乐版本及学唱《橄榄树》主题,加深学生对《橄榄树》主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与乐队版《橄榄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电声乐队演奏的丰富表现力。
五、欣赏《夜莺》
(1)导入:教师播放 2013 年央视春晚《琴筝和鸣》视频,提问:舞台上的演奏家是谁?他在表演中使用 的乐器及乐队的构成形式有什么特点?
(2)播放《夜莺》录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首乐器描绘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
(3)教师介绍雅尼及其乐队。可请同学们观看1997年雅尼紫禁城演奏会的《夜莺》现场表演片段。
(4) 分段欣赏
①聆听引子部分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作曲家为什么用这件乐器表现?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找出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
③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边听边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有什么变化?(演奏乐器、音区、节奏等)
④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找出这部分的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想一想:这部分的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⑤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 a 段,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哪两种?它们的音色有何不同?作曲家用这种乐器表现了什么意境?
⑥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 b 段,边听边思考: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又在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 2013 年央视春晚演出入手,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音乐的发展。通过对《夜莺》的分段欣赏,让学生了解雅尼中西合璧的演绎方式及电子音乐丰富的表现力。集体讨论:与传统的真声乐队相比,电声乐队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独特性?
六、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模仿各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合成出全新的音响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随着录音设备的发展,电子音乐将成为更广泛更丰富更具个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关注电子音乐,并尝试用它来记录生活。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电子空间站欣赏 雨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电子空间站欣赏 雨林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八年级上册欣赏 雨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八年级上册欣赏 雨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回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回忆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