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学情分析
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
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旋律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和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
提问:
(1)这样的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
学生:影视音乐
(2)什么是影视音乐?它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
学生:作用:概括影视剧内容的作用。
特点:主题曲在剧中多次出现。
(3)同学们了解的影视音乐有哪些?
( 电影:《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男孩》的主题曲《小苹果》等;
电视:《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等。)
2、教师让学生了解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
活动2【讲授】学习《长江之歌》
(一)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欣赏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体裁是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歌曲气势宏大、优美,长江雄伟、壮丽。
以长江的形象象征祖国母亲,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无限热爱和深情的赞美。
体裁是颂歌。
教师:正因为有了旋律才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长江的跌宕起伏、汹涌澎湃。
2、介绍《长江之歌》的背景。
教师:《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3、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
旋律:旋律也称“曲调”。将高低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有序的组织。旋律的进行方式有四种: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式进行。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教唱歌曲旋律,掌握弱起小节、歌谱中的几个大跳和附点音符。
弱起小节:弱起小节是歌曲或乐曲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又叫不完全小节。
2、教师:歌曲的节奏、旋律的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节奏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3、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唱歌词,注意每一句的换气点和力度。
4、歌曲分析。
(1)这首歌曲分几部分?从哪到哪?
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2)这首歌的结构就是ABA,A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B段的节奏和旋律与A段有什么不同?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它的特点是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学生:B段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符比较多,起伏不大。
学生: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优美、抒情。
(3)这三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学生:A段用热情的,B段用亲切的,再现段用激昂的情绪演唱。
5、跟琴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连音线,要唱的连贯。
6、歌曲结尾:歌曲的结尾用了一个自由延长符号,这是歌曲的扩展。这首歌曲结尾有两种唱法,老师唱一下,看你们喜欢哪一种?
学生:喜欢第一种,结尾在“3”上,给人感觉回味无穷。
学生:喜欢第二种,音乐给人激情澎湃,给人无穷的遐想。
(三)情感升华
1、跟着歌曲伴奏,用齐唱、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学唱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想或者体会?
活动3【活动】实践创编
依据学生人数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活动。让学生模仿《长江之歌》的旋律,以“祖国之歌”为题,每小组创编一段歌词,并演唱。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长江之歌》这首影视音乐主题歌曲,赞美了长江,更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长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以及为祖国美好幸福的明天而努力拼搏的决心。
同学们唱得很好,希望我们学会更多的影视金曲,为我们美好的生活不停地歌唱!
音乐☆长江之歌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长江之歌教案,共2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演唱☆长江之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演唱☆长江之歌教案设计,共1页。
音乐人音版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演唱☆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人音版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演唱☆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