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据处理与应用第十七课 制作数据图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据处理与应用第十七课 制作数据图表教案,共3页。
知识与技能:了解EXCEL图表的功能。
学会制作柱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图表的功能。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制作柱形图的方法,并发现问题。
通过作品分析,总结方法,解答疑问。
通过主题研究,巩固知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
形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据处理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些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上课积极性可能不高。
3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柱形统计图。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5分钟)
①播放一段视频:江苏卫视《激情60秒》某选手闯关过程,以及节目最后通过6名选手的票数(柱形图),决定哪位选手成为季度冠军的场景。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柱形图表示票数?
结论:直观,形象。
②展示生活中的图表:柱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等,让学生了解图表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且能将数据形象化。
商场销售情况分析(柱形图)
商场销售情况分析(柱形图)
商场销售情况分析(柱形图)
③展示目标:将书上54页甲A足球比赛的情况制作成图表展示给学生。
分析一个完整柱形图的构成元素:标题、数据系列、横纵坐标、图例等。
活动2【活动】 二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10分钟)
①向学生传送甲A足球比赛的报表。
②引导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自学柱形图的制作。
此时老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做个别指导或集体提示。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不足的,也有闪光的)准备点评。
活动3【活动】四 主题研究,巩固拓展(10分钟)
主题:制作中国人口增长柱形图,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情况。
①情景创设: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从解放初期的6亿多到现在13亿左右,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做了5次人口普查,第1次1953年,第2次1964年,第3次1982年,第4次1990年,第5次2000年,你猜猜哪个阶段中国人口增长最快?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人口增长柱形图”得到答案。
②资料收集
查找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提供网址: 国家统计局
③提出要求:
1. 标题醒目。
2. 图表美观。
3. 横纵坐标划分合理。
4. 观察图表填写结论。
5. 保存电子表格。
④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活动4【活动】 五 作品展示,评价延伸(5分钟)
①展示优秀作品,总结结论:第2次到第3次之间人口增长较快。
②展示各民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的饼形图,说明有些数据用饼形图表示比用柱形图表示更加清晰明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饼形图的制作。
活动5【活动】 三 作品分析,深入解疑(10分钟)
①分析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评其优缺点。
②解疑
针对作品中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由学生先尝试解疑,再由老师补充。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缺少横坐标(各队名称)。
解决方法: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单击B、D列头。
2. 没有标题。
解决方法:设置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
3. 横坐标显示不完全(有一半的队名没有显示出来)。
解决方法:在队名上点右键,修改横坐标格式。
注:通过点击右键可以修改图表的各个部分。
③教师演示制作柱形图的全过程,学生观察学习。
注意解释:
1.图表向导-4步骤之2,系列产生在行、与列的区别。
2.图表向导-4步骤之3,X,Y,Z轴的用途和填写方法。
3.图表向导-4步骤之4,作为工作表和对象插入的区别。
4.修改工作表的方法。
④学生根据学到方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 切换链接更自如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 切换链接更自如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编辑文字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