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287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287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共4页。
22 愚公移山名校讲坛1.作品链接《列子》是一篇恢宏的史诗,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保存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2.考点链接“其”的用法“其”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译为“他”“它”..如《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的“其”..②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其”..③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④也可译作“其中的”..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2)语气词..“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如《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的“其”..(3)连词..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表选择,译为“还是”..【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5)..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万仞(rèn) 惩(chéng) 穷匮(kuì)荷担(hè) 孀妻(shuāng) 始chèn(龀)箕běn(畚) kuí(魁)父 lǒng(陇)断2.填空..《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寓言,出自《列子》,这则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3)毕力平险 毕:尽、全(4)指通豫南 指:直(5)达于汉阴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6)杂然相许 许:赞同(7)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8)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9)叩石垦壤 扣:敲、打(10)寒暑易节 易:更替(11)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2)虽我之死 虽:即使(13)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4.解释下列文言虚词..(1)以以残年余力(凭,靠)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3)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4)之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其其妻献疑曰(代指愚公)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6)而面山而居(表修饰)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02 课内精读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这一内容从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都过去帮忙..9.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有什么作用?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10.结合全文说说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愚公是一位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11.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03 拓展阅读【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注释】 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没有(3)无地置土 置:放置,安放(4)公遂止 遂:于是,就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又放下来了..14.【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简要分析..【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将愚公与智叟对比,突出愚公的远见、智叟的平庸;将孀妻弱子与智叟对比,突出了孀妻弱子的热情,智叟的冷漠..1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附【乙】文参考译文: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鲁公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孩子被绊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阻止他的人,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了,这很让人担忧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又放下来了..04 综合性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班上开展了“愚公精神之我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6.仔细观察愚公移山的雕塑,调动你的记忆力,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定把山移走,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移走大山,但愚公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来反驳他..后来愚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山..(意对即可)17.面对如此壮阔的画面,你心里一定不会那么平静,此时此刻,你想对愚公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示例】面对困难,你毫不退缩,说干就干;年近90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为你心里想的是为后人造福..你的勤劳,你的坚韧,是我们后人前进道路上永远的动力..(合理即可)18.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示例】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合理即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