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课外阅读专项训练PPT课件(1)
六年级课外阅读: 烂漫的点地梅(上)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六年级课外阅读: 烂漫的点地梅(上)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顽强坚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拓展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学习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烂漫的点地梅 唐古拉山脉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素称“人类禁区”。 我和战友们来到青藏铁路工地时已是盛夏6月,但这时唐古拉山脚的布曲河畔,却处处是残冰积雪,丝毫没有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盎然景色。唐古拉山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永远是寒冬。 一日黄昏,我在铲草皮的时候,发现草丛中有一种很奇怪的植物,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我不知道这是花还是草,但能猜出这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植物。于是我挖了一丛回来,种在门前的屋檐下。 一场绵绵的细雨,叩开了7月温暖的大门。早晨起来去河边挑水,我发现天地间全然变了个样:山青了,水绿了,枯槁的小草一夜间换上了新装,嫩嫩的叶尖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每一颗露珠都闪烁着太阳的光辉。 唐古拉山的春天终于姗姗而来了。 我回到宿舍撂下水桶,就迫不及待地揭开盖在屋檐下的草袋。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我回到宿舍撂下水桶,就迫不及待地揭开盖在屋檐下的草袋。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正在我欣喜的时候,一位美丽的藏族少女,赶着羊群路过我们营区门口。有只掉队的小羊羔误入营区,“咩咩”地叫着乱闯。牧羊女追逐进来,见我站在屋檐下护着那丛植物不让小羊羔靠近。便“扑哧”一笑,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放心吧,牲口不会吃它的。” “为啥?” “这花又苦又涩,牛羊就不吃呗。” “这是花吗?” “嘻嘻,不是花你种它干什么?这叫‘点地梅’,开的花可香可好看哩。” 牧羊女说完,便赶起小羊羔轻盈盈地走了。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我和战友们把路基旁盛开的点地梅,移栽到帐篷前后,营区里顿时充满了一片盎然的生机。 点地梅花儿怒放的季节,正是筑路的高潮时节。为了早日建设好青藏铁路,让火车开到西部边陲的日光城——拉萨,我们这些高原筑路兵,将一颗颗炽热的心连接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烧起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之光。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请亲人和朋友不要难过。请带着微笑将我的骨灰播撒在唐古拉山上,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的他却因为施工忙,未能给母亲尽孝送终。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难产住院,他采了一束最艳丽的点地梅守在电话旁。一面埋头整理施工资料,一面心急如焚地等待福祸未卜的消息,直到拂晓时分才接到母子平安的喜讯。年轻人激动得把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深情地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青藏铁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迹很多很多,也很感人。那里的每一片白云都记载着一桩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故事,每一朵点地梅都代表着一颗筑路兵的美好心灵。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和点地梅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呼吸,共患难,心心相印! 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姹紫嫣红:迫不及待:亭亭玉立:心急如焚: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造句: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派盎然美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造句:我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造句:远远望去,池塘里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心里急得好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造句:她心急如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两个词都可以作为形容词,都有“强固有力,不易为外力所改变”的意思。“顽强”侧重表示固定不变,坚持不懈;“坚强”侧重表示坚定不移,刚强有力。坚强的他用顽强的生命力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学习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阅读短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本文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内在品质的相同之处,通过描写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抒发对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下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4~17自然段)
雪域高原,环境恶劣。点地梅,顽强美丽。高原筑路兵,平凡伟大。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第①、②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唐古拉山的自然环境很恶劣?有什么作用?
“海拔4000多米”“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人类禁区”“残冰积雪”“永远是寒冬”等词句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为后文写点地梅和筑路兵的顽强做铺垫。
第③段第一句话中的“扎”字也有“钻”的意思,那为什么不用“钻”,而用“扎”呢?
“扎”字有“深入地里”的意思,“扎”比“钻”更形象地表现出点地梅的根深入土地的情状。
第⑥段中的“居然”一词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出作者惊叹、惊喜的心情。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存活,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怎能不让人惊叹而欣喜呢。
为什么点地梅会有如此奇怪的外形?
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条件恶劣,如果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活下去,它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扎土壤,必须将自己的枝蔓变得细小而矮,必须紧紧地贴着地皮以汲取更多的养分。
“我”和战友们移植点地梅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移植点地梅一方面表现了“我”和战友们对点地梅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生活的热爱。
文中列举了三个战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真实而动人的军中故事高度赞扬了高原筑路兵的美好心灵和对祖国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他们的这种美好品质就像美丽的点地梅一样平凡而伟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六年级课外阅读:早晨(上)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预告,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阅读短文,字词积累,惺忪惬意醇厚,敏捷迅捷,主要内容,内容结构,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课外阅读:勇气(上)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课外阅读:学步(上)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擂鼓坎坷戳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