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明区高明区第四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3.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静止不动B. 一直向左运动C. 一直向右运动D. 振动
4. 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5.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6. 选一选。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7. 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 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 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8. 距离发声体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小,这是因为
A. 声音的频率变小了B. 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能量分散了D. 以上都有可能
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 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 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10. 在音乐中,C 调“1(d)”的频率是 262 Hz,D 调“1(d)”的频率是 294 Hz.由此可知 C 调“1(d)”比 D 调“1(d)”的
A. 音调低B. 音调高C. 响度小D. 响度大
二、填空题(共9小题;共46分)
11. 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①总长为 0.6 m 的毫米刻度尺;②总长为 1.5 m 的厘米刻度软尺;③总长为 20 cm 的毫米刻度直尺;④总长为 30 m 的厘米刻度卷尺。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第 种尺子;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第 种尺子;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第 种尺子。(均填序号)
1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13. 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的高度是 80 ;
物理课本的宽为 1.85 ;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2 .
14.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缘故 .
15.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 ,它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间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16. 如图所示,城市高架路或高速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安装 3∼4 m 高的透明墙体,是在 减弱噪声;设置“禁鸣路段 自觉遵守”等禁鸣标志牌,是在 控制噪声。
17.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 、 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8. 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 (填"虚"或"实")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19. 平面镜不仅可以用来 ,而且能够 。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26分)
20. 某同学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内容时,将三根外形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弹簧挂在天花板上,用三只相同的钩码分别挂在这三根弹簧的下端,且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弹簧的受力情况和对应的长度变化情况,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比较图中(a)与(b)或(a)与(c)或(a)与(d)可得初步结论: ;
(2)观察比较图中(b)和(c)和(d)可得初步结论: 。
21. 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4)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明、小华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 是正确的。
(5)科学探究中,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 猜想假设;B 、 分析归纳;C 、 得出结论;D 、 实验研究;E 、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 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22. 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 M 的像完全 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 M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M 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 Aʹ 、 Bʹ 、 Cʹ 与物 A 、 B 、 C 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原文件缺图)
四、作图题(共3小题;共39分)
2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ʹBʹ。
24. 小明妈妈的手机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手机。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并保留作图痕迹。
25. 如图所示,MN 为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OB 的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6. 重庆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2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7 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 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3)此路段限速为 100 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A不正确;
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B不正确;
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C不正确;
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D正确。
2. B
【解析】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图象B正确。故选B。
3. D
【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
4. C
【解析】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D
【解析】【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7. 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具有传播距离远、速度快的特点。
【解析】解:A、蝙蝠发出的是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的时间,根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每秒钟1500米,就能知道海底的深度了,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具有穿透性,所以可以用于医疗检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了对超声波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要结合定义和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8. C
9. A
10. A
【解析】在音乐中,中音 C 调“1(d)”的频率是 262 Hz,D 调“1(d)”的 频率是 294 Hz,即 D 调的频率比 C 调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
第二部分
11. ①;④;②
【解析】(1)窗户玻璃长达几十厘米,要求准确到毫米。所以选用分度值为 1 mm,总长 0.6 m 的刻度尺即可;(2)一般跳远为几米,三级跳远达十米,要求准确到厘米,跳得再远也不会超过 30 m,所以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总长 30 m 的厘米刻度卷尺;(3)衣服的长度差别很大,从几十厘米到一百多厘米,但一般不会超过 150 cm,所以选择总长 1.5 m 长的厘米刻度软尺即可。
12. 米;m;2.00
【解析】①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
② 由图知:刻度尺上 1 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物体左侧与 5.00 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7.00 cm 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7.00 cm−5.00 cm=2.00 cm。
13. cm;
dm;
cm.
【解析】课桌的高度是 80 cm.如果是 80 m,太高了,如果是 80 mm 太矮了,只有 80 cm 最合适.
物理课本的宽为 1.85 dm.如果是 1.85 m,太宽了,如果是 1.85 cm 太窄了,只有 1.85 dm 最合适.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2 cm,如果是 2 mm 则太小了.
14. 3×108 m/s;光速比声速快
【解析】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闪电和雷声是虽然是同时发生的,但经过相同的路程,光需要的时间短,声音需要的时间长,闪电先到达观察者,雷声后到达观察者,因此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5. 振动;剧烈;反射
【解析】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要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振动的剧烈,因此能够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
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16. 传播途中;声源处
【解析】城市高架路或高速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安装 3∼4 m 高的透明墙体,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设置“禁鸣路段 自觉遵守”等禁鸣标志牌,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7. 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解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 A 、 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 A 纸片上的小孔在 B 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18. 虚;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中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所以水面上出现的海鸥的倒影就是海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始终不变,与海鸥大小相等。
19.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
第三部分
20. (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外形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外力的作用,其形变效果是不同的
21. (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解析】大声讲话时喉头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吉他的琴弦发声时,发声琴弦弹开纸片。综上实验现象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上述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或小纸片
【解析】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或小纸片,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或纸处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 声音的大小不同;①
【解析】由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分析两次现象,不难看出其不同之处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即相对于原来的猜想来说,据此可知猜想 ① 是正确的;
(5) EADB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BC。
22. (1) 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 像和物大小相等
(3) M
(4)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
【解析】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说出其一即可)
第四部分
23.
【解析】先作出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ʹ 、 Bʹ,用虚线连接 Aʹ 、 Bʹ 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24.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过反射点作出法线,再做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如图所示:
25. 如图
【解析】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30∘,所以反射角为 90∘−30∘=60∘。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第五部分
26. (1) 34 m
【解析】由 v=s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 m/s×0.2 s2=34 m;
(2) 34 m
【解析】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 m/s×0.4 s2=68 m;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ʹ=s2−s1=68 m−34 m=34 m;
(3) 汽车在此路段速度是 153 km/h,大于 100 km/h,超速
【解析】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34 m 共用了:tʹ=Δt−t1+t2=0.7 s−0.1 s+0.2 s=0.8 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ʹ=sʹtʹ=34 m0.8 s=42.5 m/s=42.5×3.6 km/h=153 km/h。
153 km/h 大于 100 km/h,故超速。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西片六校联盟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西片六校联盟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V,他们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05倍,24×103t,7V容量,25 乙,25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