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青山区任家路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青山区任家路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物块 A 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 A 受到水平拉力 F 作用,拉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 t=0 开始,每隔 2 s 记录物块 A 的位置(用“•”表示物块 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 s 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 6 N
B. 8∼10 s 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 6 N
C. 10∼14 s 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 11 cm/s
D. 若 18 s 时撤去 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如图所示,两车追尾撞击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车先撞击甲车,甲车后撞击乙车
B. 甲车撞击乙车的力大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
C. 由于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两车形变程度不同
D. 甲本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同
3. 如图是人们采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松动的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的情景,这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哪一个物体有惯性
A. 凳子B. 手C. 锤柄D. 锤头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在轴承中加滚珠
C.
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5. 如图所示的四种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滑雪板底板面积较大
B.
斧刃磨得很锋利
C.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D.
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6. 如图所示,将两只气球自由悬挂静止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 两气球将合拢,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大
B. 两气球将合拢,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
C. 两气球将分开,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大
D. 两气球将分开,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
7. 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气压低于室外大气压。关于负压病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房内处于真空状态
B. 病房内的气压一定是 1 个标准大气压
C. 病房内的空气可以通过门窗流向病房外
D. 可以通过从病房内抽气实现负压
8. 小明用 20 N 的力握住一玻璃瓶,使瓶竖直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瓶重 5 N,则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A. 5 NB. 15 NC. 20 ND. 25 N
9. 在下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10.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 A 、 B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小于 B 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A
11.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释放
B. 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 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
12.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SA
13. 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14.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 A 、 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 A 、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8:1B. 4:3C. 1:2D. 4:1
15. 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 逐渐减小到零B. 先减小后增大C. 始终保持不变D. 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8分)
16. 如图甲、乙是同学们做过的两个物理实验。
甲的现象:“从 B 管右端向管内吹气,A 管水面上升”;说明的原理是 ,
乙现象:“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不会随硬纸板飞出”;说明的原理 。
17. 如图所示,小强手拿一个带木柄的吸盘,在表面光滑的木凳上用力向下压,在 的作用下,吸盘就会被紧紧地“吸”在木凳上;春季风大,当打开窗户时,室内的窗帘常会被“刮”向窗外,这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 越小的缘故。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38分)
1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两个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毅和小晨同学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木板实验序号长木板表面木板放置方式拉动木块的个数弹簧测力计示数/N①很粗糙平放11.5②很粗糙平放23.0③较粗糙平放21.6④较粗糙竖放2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 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所示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19. 用同一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景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形管两侧液面 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 (选填“内凹”或“外凸”)。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通过比较 C 、 D 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通过比较 A 、 B 、 C 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液体、 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如图甲、乙所示,若两个烧杯中分别装的是盐水和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 (选填“A”或“B”)杯中装的是水(ρ盐水>ρ水),因为同种深度的液体, 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0.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 a 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 b 中画出步骤 F 的铁块所受力的示意图(圆点表示铁块 A)。(要求在每个力的示意图旁边写出该力的符号和大小)
(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可以选图中的步骤 A 和步骤 C 与步骤 A 和 步骤的浮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3)对比步骤 F 与步骤 ,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如图 a 所示的步骤 B 到 E,当铁块的底部从接触水面开始,到铁块浸没,直至浸没到更深的位置,图 c 中能表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 F浮 与浸入水中深度 h 关系的图象是 ,能表示此过程测力计示数与浸入水中深度 h 关系的图象是 。
(5)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盐水的密度为 kg/m3。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21. 如图所示,铁桶重为 20 N,桶的底面积为 100 cm2,往桶里倒入 8 kg 的水,水的深度为 15 cm,平放在面积为 1 m2 的水平台面上(g 取 10 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五、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22. 如图所示,小明蹬着三轮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滑行。(g=10 N/kg)
(1)小明的质量是 38 kg,小明所受重力为多大?
(2)滑板车质量是 4 kg,小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 3×10−4 m2,小明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若小明背着书包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地面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写出判断依据。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乙车撞击甲车,甲车撞击乙车同时发生。故A错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等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故B错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虽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由于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所以两车形变程度不同。故C正确;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3. D
4. A
【解析】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A 选项符合题意。轴承中装有滚珠,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的一种方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在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的,C 选项不符合题意。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5. A
【解析】B、D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C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的,故选A。
6. B
【解析】当用粗吸管对准两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外侧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外侧的压强大于中间的压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两球向中间合拢。
7. D
【解析】“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不能判断气压是否一定是 1 个标准大气压,可以通过从病房内抽气实现负压,使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气压低于室外大气,病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门窗流内,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 A
9. B
【解析】水的密度一定时,水越深压强越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不是为了增大压强,A不符合题意;
用刀切东西,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容易切开物体,B符合题意;
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符合题意;
安全带做得较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面积来减小压强,D不符合题意。
10. D
【解析】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 A 、 B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 FA=FB;A 的边长小于 B 的边长,则 A 的底面积小于 B 的底面积,即 SA
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A 、 B 对地面的压力变为 12FA 、 12FB,受力面积变为 12SA 、 12SB,又 FA=FB,SA
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A 、 B 对地面的压力变为 12FA 、 12FB,受力面积不变,仍为 SA
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A 、 B 对地面的压力变为 12FA 、 12FB,受力面积不变,仍为 SA
11. C
【解析】实验中,应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故A错误;
实验中,应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所以第一次实验中应该只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故B错误;
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由实验现象可知,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故D错误。
12. C
13. C
14. D
【解析】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 1 cm3 时,质量为 8 g,所以甲的密度为 8 g/cm3;当乙的体积为 4 cm3 时,质量为 4 g,所以乙的密度为 1 g/cm3;所以 ρ甲:ρ乙=8:1;
∵V=mρ,ρ甲:ρ乙=8:1,m甲:m乙=1:1,
∴ V甲:V乙=1:8,
∵V=L3,
∴ 边长(高)之比:
L甲:L乙=1:2;
∵ 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FS=GS=mgS=ρVgS=ρSLgS=ρLg,
∴ 两正方体 A 、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ρ甲L甲g:ρ乙L乙g=(8×1):(1×2)=4:1。
15. A
第二部分
16.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物体具有惯性。
【解析】从 B 管右端向管内吹气时,A 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从烧杯中压入 A 管中,A 管中的水会上升。
鸡蛋原来是静止的,迅速击打硬纸板,硬纸板受力飞出,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不会随硬纸板飞出,而是落入水中。
17. 大气压;压强
【解析】(1)吸盘工作过程是通过排除吸盘与木凳之间的空气,松手后,吸盘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导致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木凳上,所以,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风沿着外墙吹过时,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
第三部分
18. (1) 二力平衡
【解析】实验中要求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 ①和②
【解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观察拉力的大小也就是摩擦力的大小,所以,表中①②两次符合题意;
(3) 不一定
【解析】在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操作上必须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操作较为困难。实验改进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相对固定,便于读数。
19. (1) 不属于;高度差;内凹
【解析】U 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不是连通器,实验中通过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大小,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管外橡皮膜处的压强大,橡皮膜向内凹进。
(2) 大于;B
【解析】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 U 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 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 深度
【解析】观察 C 、 D 两图,可知 D 图中橡皮膜浸入水的深度更大,且压强计的高度差更大,即在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同种;相同
【解析】A 、 B 、 \( {\rm C}{\rm } \) 三图,液体相同,橡皮膜深度相同,但橡皮膜方向不同,而压强计的高度差相同,故其压强相同,即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 A;密度
【解析】观察图可知右侧压强计的高度差更大,由 p=ρgh 可知,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即右侧为盐水,左侧为水。
20. (1)
【解析】 A 在盐水中受到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测力计的拉力,这三个力都作用在 A 点上,分别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 D 或 E
【解析】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时,应控制液体密度不变,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故选图 a 中的步骤 A 和步骤 C 与步骤 A 和步骤 D 或 E 的浮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3) D
【解析】探究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应控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故应对比步骤 F 与步骤 D 分析;
(4) 丁;丙
【解析】当物体从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入水中即浸没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逐渐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 F浮=ρ液V排g,所以浮力是变大的。而当物体浸没以后,再向水中下沉的时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浮力是不变的,故丁正确。
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G,竖直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竖直向上的浮力 F浮 作用,三个力的关系为:G=F+F浮,变形得:F=G−F浮 下降过程中重力不变,浮力先变大后不变,所以拉力 F 先变小,后不变,故丙正确。
(5) 1.2×103
【解析】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ʹ=8 N−6 N=2 N,
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ʹ浮=G−Fʺ=8 N−5.6 N=2.4 N,
因物体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 F浮=ρgV排 可得:
V=V排=F浮ρ水g=Fʹ浮ρ盐水g,
整理可得,盐水的密度:
ρ盐水=Fʹ浮ρ水F浮=2.4 N×1.0×103 kg/m32 N=1.2×103 kg/m3。
第四部分
21. (1) 1500 Pa
【解析】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gh=1.0×103 kg/m3×10 N/kg×0.15 m=1500 Pa;
(2) 15 N
【解析】S=100 cm2=1.0×10−2 m2,
由 p=FS 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500 Pa×1.0×10−2 m2=15 N;
(3) 10000 Pa
【解析】台面受到的压力:
F=G桶+G水=G桶+m水g=20 N+8 kg×10 N/kg=20 N+80 N=100 N,
台面受到的压强:pʹ=FʹS=100 N1.0×10−2 m2=10000 Pa。
第五部分
22. (1) 380 N
【解析】小明所受重力 G=mg=38 kg×10 N/kg=380 N。
(2) 1.4×106 Pa
【解析】 m总=m车+m人=4 kg+38 kg=42 kg,
F=G总=m总g=42 kg×10 N/kg=420 N,
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 p=FS=420 N3×10−4 m2=1.4×106 Pa。
(3) 若小明背着书包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压强变大;因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解析】若小明背着书包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压强变大;
因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任家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集体作业物理、化学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