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物理答题卡对应的表格中)
1.(3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以下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为1.65dm
B.中学生800m长跑的时间约为2400s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D.冬天洗热水澡的水温约为65℃
2.(3分)2021年珠海航展开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呼啸长空,开幕式上,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翱翔蓝天(如图所示)。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队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飞行员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C.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以歼10战机为参照物,彩色烟雾是静止的
3.(3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1000米径赛项目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跑1000m的运动员会在前100m加速到最佳速度后匀速,在快到达终点前200m处又开始冲刺加速。运动员在匀速运动阶段的图像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3分)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
B.甲车到达800m所用时间大于乙车到达800m所用的时间
C.甲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甲车的速度总是大于乙车的速度
5.(3分)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如图1所示,某时刻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l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km,乙船35km B.甲船35km,乙船25km
C.甲船30km,乙船30km D.甲船35km,乙船30km
6.(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有回声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消失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7.(3分)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3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9.(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不能,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电子通讯设备可以使声直接在真空中传播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0.(3分)关于实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B.乙图实验得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运用了转换法
C.手指按住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如丙图,探究发声音调不同,这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通过示波器显示音叉发声的波形如丁图,这运用了类比法
11.(3分)下列有关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要先甩一甩
C.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
D.体温计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消毒
12.(3分)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四则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B.雾凇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雾是汽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13.(3分)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14.(3分)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5.(3分)如图为了做好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多地防疫部门利用雾炮车对城区街道及空气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除尘。雾炮车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气压将水加压,经过管道输入到高压喷嘴雾化装置形成飘洒在空气中的水雾,水雾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细小粉尘和悬浮微粒,从而实现降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附近的人可以闻到消毒剂的味道,因为消毒剂升华了
B.雾状的消毒液的形成与晨雾的形成一样,都是熔化现象
C.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吸热而汽化
D.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放热而液化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6~25题,每空1分,共25分。)
16.(2分)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
17.(2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53秒,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在升空582秒后,载人飞船是 的;以航天员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的。
18.(2分)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环绕东湖绿道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小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km/h(保留一位小数)。整个行驶过程中 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选填“0~1h”、“1h~2h”、“2h~3h”或“3h~6h”)。
19.(3分)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丙三辆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同时从0点出发,自西向东直线运动时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t1时刻, 车运动的路程最大;甲、乙、丙三辆车在相遇前,甲做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减速直线”或“加速直线”);甲、乙、丙三辆车从出发到相遇,平均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0.(2分)许多人都喜欢刷“抖音”,“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3分)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 d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 Hz,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22.(2分)如图所示,是为了控制城市交通噪声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甲图采取的措施是 ,乙图采取的措施是 。
23.(3分)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当温度达到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24.(4分)一辆运输液态氧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 导致空气中 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
25.(2分)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三、作图、探究题(本题包括26~28题,共18分。)
26.(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AB段小车运动的sAB= dm,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2)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原因是: 。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AC段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27.(6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听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 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
发出的声音。
(2)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刻度尺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 。
28.(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
(1)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气泡里主要的气体为 (选填“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此时若拿走酒精灯,沸腾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标上合适的标度后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根据实验及记录的数据表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为了缩短从加热到沸腾的实验时间,便于观察沸腾现象,可以采取的一条措施是 。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9、30题,共12分。)
29.(6分)武汉市某婚庆公司为赵氏夫妇进行婚礼策划,客户要求全程用无人机拍摄接亲过程,用十辆婚车接送,婚车在跟车过程中不得掉队,整个车队在马路上行驶时,再将新婚夫妇送去预定某酒店举行婚礼。婚庆公司制定的行程表如下:
地点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新郎家
8:50
0
新娘家
9:50
10:50
40km
酒店
11:35
56km
(1)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所花时间为 h;
(2)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两位小数)
(3)由于在去酒店的路上必须要经过武汉水果湖隧道,无人机不得进入隧道,则车队在隧道内行驶时,水果湖隧道全长为1700m,隧道内限速为50km/h。假设车队在隧道内行驶时,求车队在穿过隧道时,无人机至少有多少分钟完全拍不到车队?
30.(6分)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水(25℃)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出声速的大小与 、 有关;
(2)假设海水的温度是25℃,一艘渔船正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发射声波探测鱼群,经过4s后收到回波 km;
(3)百米赛跑时(假设空气的温度为15℃),终点计时员是听到枪响的声音后才开始计时的,此时记录的运动员小明同学的成绩是14.30s。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导致小明同学的成绩不准确,请通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物理答题卡对应的表格中)
1.(3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以下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为1.65dm
B.中学生800m长跑的时间约为2400s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D.冬天洗热水澡的水温约为65℃
【答案】C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
【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为1.65m,所以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800m长跑的时间约为240s,所以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所以C符合实际。
D.冬天洗热水澡的水温约为45℃,所以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3分)2021年珠海航展开幕,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呼啸长空,开幕式上,排列成整齐的队形,翱翔蓝天(如图所示)。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队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飞行员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C.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以歼10战机为参照物,彩色烟雾是静止的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战斗机相对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A错误;
B、排列成整齐的队形,是静止的;
C、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C错误;
D、烟雾被喷出向后运动,是运动的。
故选:B。
3.(3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1000米径赛项目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跑1000m的运动员会在前100m加速到最佳速度后匀速,在快到达终点前200m处又开始冲刺加速。运动员在匀速运动阶段的图像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分析】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①③图是s﹣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③图像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④图是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④图像随着时间变化速度变小。
故选:C。
4.(3分)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
B.甲车到达800m所用时间大于乙车到达800m所用的时间
C.甲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甲车的速度总是大于乙车的速度
【答案】A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两车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据此可求出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
(2)由图甲可知,甲车到达800m所用时间小于30s,由图乙可知,乙车到达800m所用的大于30s;
(3)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是匀速匀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4)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乙车30s~40s内的速度,与甲的速度比较可知甲、乙的速度关系。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30m/s,
由图乙可知,乙车在前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450m乙===22.5m/s,
前20秒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v甲:v乙=30m/s:22.5m/s=8:3,故A正确;
B、由图甲可知,由图乙可知,所以甲车到达800m所用时间小于乙车到达800m所用的时间;
C、由图甲可知,甲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则乙车在30s~40s内的速度:v乙′===45m/s>v甲,故D错误。
故选:A。
5.(3分)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如图1所示,某时刻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l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km,乙船35km B.甲船35km,乙船25km
C.甲船30km,乙船30km D.甲船35km,乙船30km
【答案】C
【分析】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7km/h,
根据v=可得、乙船和木桶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v甲实t=25km/h×1h=25km,
s乙船=v乙实t=35km/h×3h=35km,
s木桶=v木桶t=5km/h×1h=3km,
所以,1小时后甲
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
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6km=30km。
故选:C。
6.(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有回声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消失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分析】(1)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
(2)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已经产生的声音需要进行传递,并未立即消失;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34m÷2=17m,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此时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发声停止,并未立即消失;
C、诗句“不敢高声语,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7.(3分)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①抽出罩内空气时,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②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
③人发声时,手摸喉咙发声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土电话”实验,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所以,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②③。
故选:B。
8.(3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而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图A的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均不变;
图BD的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图C的波形说明的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均不变。
故选:C。
9.(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不能,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电子通讯设备可以使声直接在真空中传播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太空是真空,故C正确;
D、声音在介质中都可以传播。
故选:C。
10.(3分)关于实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B.乙图实验得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运用了转换法
C.手指按住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如丙图,探究发声音调不同,这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通过示波器显示音叉发声的波形如丁图,这运用了类比法
【答案】D
【分析】通过各实验的特点分析得到使用的实验方法,需要对各种实验方法有所了解。
【解答】解:A.甲图中的实验是通过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发现空气越来越少时,而真空罩内不能完全抽成真空,所以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B.乙图是通过乒乓球从而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即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容易观察的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B选项正确;
C.探究发声音调不同,需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所以手指按住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通过示波器显示音叉的波形是将看不见的波形转换为看得见的波形图,所以是运用了转换法。
题目选错误的选项,
故选:D。
11.(3分)下列有关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要先甩一甩
C.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
D.体温计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消毒
【答案】C
【分析】(1)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2)体温计下方有一个很细的缩口,测量体温离开人体后,温度计中的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中,再测量下一个人的体温时就要用力甩一下;
(3)温度计内玻璃管内径越细,该温度计的液柱对温度越敏感,即测量精确度越高。
(4)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解答】解:
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A错误;
B、体温计下端有一个很细的缩口,普通温度计则不需要;
C、温度计内玻璃管内径越细,即测量精确度越高;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D错误。
故选:C。
12.(3分)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四则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B.雾凇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雾是汽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答案】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解答】解:
AD、露、雾都是液态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A正确;
BC、雾松和霜是固态的,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凝华放热。
故选:A。
13.(3分)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加热烛蜡时为了能够使其受热均匀可以用水浴法加热并且将烛蜡碾碎;
温度计在使用时需要将玻璃泡完全没入被测物质,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D。
14.(3分)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
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解答】解:
ABD、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约进行了15分钟,故AD错误;
C、在第30min熔化完成,故C错误。
故选:B。
15.(3分)如图为了做好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多地防疫部门利用雾炮车对城区街道及空气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除尘。雾炮车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气压将水加压,经过管道输入到高压喷嘴雾化装置形成飘洒在空气中的水雾,水雾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细小粉尘和悬浮微粒,从而实现降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附近的人可以闻到消毒剂的味道,因为消毒剂升华了
B.雾状的消毒液的形成与晨雾的形成一样,都是熔化现象
C.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吸热而汽化
D.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放热而液化
【答案】C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解:
A、附近的人可以闻到消毒剂的味道,扩散到空气中,故A错误;
B、雾状的消毒液是雾炮车吹出的小液滴,二者的形成方式不同;
CD、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汽化过程吸收热量,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6~25题,每空1分,共25分。)
16.(2分)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如图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12℃ 。
【答案】2.50;﹣12℃。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再读数。
【解答】解:图甲中被测物体左端对应刻度4.00cm,右端对应刻度6.50cm;
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越往左数字越小,说明是7℃以下。
故答案为:2.50;﹣12℃。
17.(2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53秒,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在升空582秒后,载人飞船是 运动 的;以航天员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静止 的。
【答案】运动;静止。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载人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8.(2分)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环绕东湖绿道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小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3 km/h(保留一位小数)。整个行驶过程中 0~1h 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选填“0~1h”、“1h~2h”、“2h~3h”或“3h~6h”)。
【答案】8.3;0~1h。
【分析】由图可以确定小明在骑行过程中,各段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分别得到全程和各段的平均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由图知,小明全程通过的路程为50km,
小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8.8km/h;
由图知0~1h,小明通过的路程为30km2===30km/h;
1h~2h,小明没有移动;
3h~3h,小明通过的路程为10km3===10km/h;
3h~6h,小明通过的路程为10km4==≈6.3km/h。
故可知0~6h,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
19.(3分)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丙三辆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同时从0点出发,自西向东直线运动时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t1时刻, 甲 车运动的路程最大;甲、乙、丙三辆车在相遇前,甲做 减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减速直线”或“加速直线”);甲、乙、丙三辆车从出发到相遇,平均速度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甲;减速直线;相等。
【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的运动是先快后慢,乙是匀速运动,丙是先慢后快,据此解答;
(2)甲、乙、丙三辆车从出发到相遇,三车的平均速度可由v=进行比较。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1时刻,甲车运动的路程最大;
乙做匀速运动,根据t1时刻到相遇段,甲乙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知;乙丙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甲相对乙是先快后慢,甲、乙、丙三辆车在相遇前,
由图象可知,甲、乙、丙三辆车从出发到相遇,甲、乙,则平均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甲;减速直线。
20.(2分)许多人都喜欢刷“抖音”,“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音调;不变。
【分析】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
【解答】解: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
故答案为:音调;不变。
21.(3分)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 90 d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 20000 Hz,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
【答案】90;20000;信息。
【分析】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声音不得超过90dB;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90;20000。
22.(2分)如图所示,是为了控制城市交通噪声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甲图采取的措施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乙图采取的措施是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答案】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的防治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甲图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3.(3分)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当温度达到 60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不变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醋全部汽化 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答案】60;不会;醋全部汽化。
【分析】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油温度才会升高。
故答案为:60;不会。
24.(4分)一辆运输液态氧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 汽化 导致空气中 水蒸气 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液态氧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
【答案】汽化;水蒸气;液化;液态氧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分析】液氧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白雾”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湿棉纱很快结冰是因为液氧在汽化时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凝固形成的。
【解答】解:
液氧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泄露的液氧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
故答案为:汽化;水蒸气;液态氧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25.(2分)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升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答案】升华;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三、作图、探究题(本题包括26~28题,共18分。)
26.(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AB段小车运动的sAB= 3.00 dm,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3 m/s。
(2)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原因是: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经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AC段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选填“>”、“<”或“=”)v2。
【答案】(1)小;3.00;0.3;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
(3)<。
【分析】(1)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所以选择坡度小的斜面;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据此求出sAB的值;
(2)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用的时间;
(3)根据小车做加速运动分析经过AC段的中间时刻和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到速度关系。
【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
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10.00dm﹣7.00dm=5.00dm;
BC段的距离为7.00dm﹣4.00dm=6.00dm;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tBC=09:35:23﹣09:35:22=1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3dm/s=0.8m/s;
(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测出到达C点的时间,测得的速度不等于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tAB=09:35:22﹣09:35:20=2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1.5dm/s=2.15m/sAB<vBC,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
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加速运动,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总路程的AC中点时的速度v4较大,即v1<v2。
故答案为:(1)小;4.00;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
(3)<。
27.(6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听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 刻度尺 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
桌面 发出的声音。
(2)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 振动幅度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刻度尺 伸出桌面的长度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音色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无法听到这种次声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实验中刻度尺振动可以发声,敲击桌面时也可以发声,要注意我们研究的是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2)改变物体的振幅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而改变物体的振动频率则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
(3)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4)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频率范围的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此时钢尺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答】解:
(1)实验时要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而我们要研究的是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2)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振动幅度来改变声音的响度,说明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响度相同。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故答案为:(1)刻度尺;桌面; ;伸出桌面的长度; ;(4)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28.(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
(1)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气泡里主要的气体为 水蒸气 (选填“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此时若拿走酒精灯,沸腾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标上合适的标度后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根据实验及记录的数据表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
(3)为了缩短从加热到沸腾的实验时间,便于观察沸腾现象,可以采取的一条措施是 减少水的质量 。
【答案】(1)水蒸气;放热;不会;(2)持续吸热,温度不变;(3)减少水的质量。
【分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沸腾时,看到水面上有“白气”,“白气”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结果,液化放热;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画出图像;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加盖子减少热损失,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热量减少,进一步分析时间即可。
【解答】解:(1)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沸腾时看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首先发生汽化,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沸腾的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画出图像,如图所示:
;
(3)为了缩短从加热到沸腾的实验时间,便于观察沸腾现象。
故答案为:(1)水蒸气;放热;(2)持续吸热;(3)减少水的质量。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9、30题,共12分。)
29.(6分)武汉市某婚庆公司为赵氏夫妇进行婚礼策划,客户要求全程用无人机拍摄接亲过程,用十辆婚车接送,婚车在跟车过程中不得掉队,整个车队在马路上行驶时,再将新婚夫妇送去预定某酒店举行婚礼。婚庆公司制定的行程表如下:
地点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新郎家
8:50
0
新娘家
9:50
10:50
40km
酒店
11:35
56km
(1)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所花时间为 2.75 h;
(2)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两位小数)
(3)由于在去酒店的路上必须要经过武汉水果湖隧道,无人机不得进入隧道,则车队在隧道内行驶时,水果湖隧道全长为1700m,隧道内限速为50km/h。假设车队在隧道内行驶时,求车队在穿过隧道时,无人机至少有多少分钟完全拍不到车队?
【答案】(1)2.75;
(2)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的平均速度是20.36km/h;
(3)车队在穿过隧道时,无人机至少有1.86分钟完全拍不到车队。
【分析】(1)由行程表得出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所花时间;
(2)知道路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
(3)车队行驶的路程为s'=s隧道﹣L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可求出时间。
【解答】解:(1)由行程表得,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所花时间:t=11:35﹣8:50=2h45min=5.75h;
(2)由表格可知,整个过程中的总路程:s=56km,则≈20.36km/h;
(3)无人机完全拍不到车队时,车队全部在隧道里隧道﹣L车=1700m﹣150m=1550m,
无人机完全拍不到车队的时间最少为:t'==111.6s=1.86min。
答:(1)4.75;
(2)整个过程从新郎家到酒店的平均速度是20.36km/h;
(3)车队在穿过隧道时,无人机至少有1.86分钟完全拍不到车队。
30.(6分)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水(25℃)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出声速的大小与 种类 、 温度 有关;
(2)假设海水的温度是25℃,一艘渔船正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发射声波探测鱼群,经过4s后收到回波 3.062 km;
(3)百米赛跑时(假设空气的温度为15℃),终点计时员是听到枪响的声音后才开始计时的,此时记录的运动员小明同学的成绩是14.30s。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导致小明同学的成绩不准确,请通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种类;温度;
(2)3.062;
(3)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是11.59s。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2)从表中查出声音在温度为 25℃的海水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海水深度;
(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得出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再加上所测出的成绩,即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解答】解: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根据三次温度不同的空气中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 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2s,
由v=可得。
(3)声音传播的时间t==≈0.29s,
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是:11.30s+6.29s=11.59s;
故答案为:(1)种类;温度;
(2)3.062;
(3)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是11.59s。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