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练习
展开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区域与区域特征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
2.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
A.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B.区域面积的大小
C.区域年降水量的大小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20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有 (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综合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没有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组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
乙
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 (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2020广东湛江高二上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和黑
土、褐土、红壤
草原和草原
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①
②
海拔
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
A.经度、纬度 B.热量、水分
C.海拔、热量 D.水分、地形
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降水丰富 ④土壤肥沃
⑤灌溉水源充足 ⑥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2020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陕州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陕州地坑院享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等美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院内展示的陕州剪纸、澄泥砚、皮影戏、糖画等,体验互动性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下图为不同尺度陕州地坑院航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地坑院反映出陕州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B.地势起伏大,森林密布
C.气温年较差小,冬暖夏凉
D.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
11.“地平线下古村落”进村不见房,居民在院内栽种大树的重要作用是 ( )
A.遮挡风沙 B.避暑纳凉
C.防人跌入 D.减弱噪声
(2020山西高二上期中)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岐阜县白川乡,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如诗如画。“合掌屋”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为70—80厘米,房屋酷似人的双手合十的造型。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影响白川乡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矿产
13.“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的原因有 ( )
①抵御冬季寒潮
②利于冬季积雪滑落,减少积雪
③防止雨水浸透
④避免夏季洪水冲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从安全角度考虑,白川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预防的是 ( )
A.火灾 B.暴雪
C.火山活动 D.暴雨
题组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1陕西汉中高二上期中)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5.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16.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 )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
17.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中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2.()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
A.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2021山东日照高二上期中)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3.()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原因是 ( )
A.地理位置差异巨大 B.气候条件差异巨大
C.土地条件差异巨大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4.()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靠近东部城市,发展放牧业
B.吐鲁番盆地开发水源,发展水稻生产
C.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发展棉花生产
D.吐鲁番盆地保护生态,发展观光农业
(2020河南濮阳高二下期末)远离大陆的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地方,全岛约40%的地区被正式列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塔斯马尼亚岛上土壤肥沃,水源干净,无果蝇,苹果种植环境绝佳,是著名的“苹果之岛”。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深度解析)
①土层厚度M地大于N地
②土层厚度N地大于M地
③土壤肥力M地高于N地
④土壤肥力N地高于M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同山东半岛相比,塔斯马尼亚岛种植苹果的最不利条件是 ( )
A.风力较大 B.气温较高
C.光照不足 D.降水较少
(2020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图甲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以藤条为架、以黄泥为地、以稻草和黏土为墙、以茅草为顶),图乙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7.()金字形茅草屋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网格的原因是 ( )
A.防止虫蛀 B.抵御台风
C.美观大方 D.空气流通
8.()甲、乙两图所示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易错 )
A.气候类型不同 B.距海远近不同
C.海拔不同 D.生活习惯不同
9.(2020山东聊城高二下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有“低地之国”之称,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国土。荷兰有“风车之国”之称,矗立海边的风车可碾磨谷物,可抽排海水,也可发电。
材料二 荷兰和我国江苏省简图。
(1)()比较荷兰与我国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说明荷兰风车景观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3)()荷兰和我国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说明围海造田的目的和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题组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某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样式发生了变化:房屋越来越高;门窗越来越大,出现了后窗户;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0.()“房屋越来越高;门窗越来越大,出现了后窗户”反映了该地区 ( )
①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③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更加富裕
④降水丰富,光照不足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与此相关的有 ( )
①耕地面积越来越小 ②坡顶更加美观
③粮食商品率越来越高 ④降水量越来越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安徽皖南名校高二上期中)古代海南曾是“化外之地”,一度是犯罪之人流放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读海南岛地理简图,回答下面三题。
12.()古代海南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是 ( )
A.气候恶劣,水热条件差
B.矿产资源短缺
C.地理位置偏僻
D.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13.()海南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区位优势是( )
A.生态环境好 B.位置优越
C.商业贸易发达 D.水陆交通便利
14.()海南由古代的“化外之地”到现在的自由贸易区,说明 ( )
A.海南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海南的矿产资源得到开采
C.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
D.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的方向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0课标Ⅱ,1—2,8分)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17课标Ⅱ,1—3,12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5.()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6.(2021浙江1月选考,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并简述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
(3)()分析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2021福建宁德高三上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厘米,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该村位于我国 (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该村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收入 B.避暑纳凉 C.利用光照 D.美化庭院
3.()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应鼓励该村 ( )
A.扩大农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改善生活环境,吸纳外来人口
D.发展主题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2020江西南昌高三二模)卡帕多西亚地区,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被誉为地球上最适合乘坐热气球的地方之一。受周边史前火山的影响,地表覆盖着厚厚的由岩浆灰冷凝而成的凝灰岩,经过历史时期的风化水蚀,部分松软岩层被剥蚀,残留坚硬的部分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林景观。据载,土耳其先民曾在此凿洞而居,形成了现今举世闻名的卡帕多西亚石窟建筑(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卡帕多西亚地区石林景观的形成,得益于( 易错 )
①凝灰岩易透水、可溶性强,水蚀作用强烈
②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显著
③高原冰川广布,冰蚀作用强烈
④玄武岩较为坚硬,不易被剥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热气球观光成为当地热门旅游项目的原因不包括 ( )
A.当地海拔高、气压低,适合开发热气球观光
B.石林地貌广布,地表比较崎岖,陆地交通不便
C.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
D.空中俯瞰,凸显景观魅力,获得最佳观赏体验
6.()土耳其先民曾在此凿洞而居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
A.洞穴隐蔽难攀,能防备猛兽和敌人的侵害
B.洞穴冬暖夏凉,能躲避山岩上的严冬酷暑
C.气候大陆性强,降水较少,洞穴潮湿宜居
D.岩层质地松软,空隙多,穴居建筑不稳固
(2021山东济南高三上期中)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图1示意飞檐景观,图2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8.()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考虑,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有 (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图中所示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不完全一致,B错误。自然区域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质,C错误。各区域主要是依据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其划分并非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D错误。
2.A 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A对。区域面积的大小、区域年降水量的大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不是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B、C、D错。
3.B 读图可知,该图含有多个城市群,不同的城市群之间具有差异性,②正确;图中城市群间的连线反映了不同城市群之间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③正确。故选B。
4.C 据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由若干城市组合而成,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及明确的边界,①正确、②错误;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③④正确。故选C。
5.B 由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农作物熟制及图中经纬线,可推知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
6.D 读甲图可判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7.B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不同,热量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严重缺水,区域内部差异主要是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
8.D 我国面对地球上最大的大洋,背靠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夏季,陆地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表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表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D。
9.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降水少,①正确、③错误;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没有优势,②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土壤发育差,比较贫瘠,④错误;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缺乏,灌溉水源不足,⑤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⑥正确。故选A。
10.D 从图中可看出,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反映出陕州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故选D。
11.C 从图中可看出,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居民在院内栽种大树,树冠高出地面,是提醒路过的人此处有地坑院,防人跌入,起安全警示作用,C正确。
12.C 由材料可知,白川乡四面环山,平地较少,图中聚落分布在山间盆地,说明地形是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故选C。
13.B 岐阜县白川乡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是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积雪滑落,减少积雪,②正确。冬季风从海上吹来,附近有暖流,有时可能形成降雨,夏季雨水也较多,“合掌屋”屋顶坡度较大,可以防止雨水浸透,③正确。故选B。
14.A 由材料可知,“合掌屋”以木头、茅草建成,加上日常生活中需在屋内生火做饭、煮茶、取暖等,最易发生火灾,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白川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预防的是火灾。故选A。
15.A 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山麓和丘陵地带更有利于采集和狩猎。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迹多分布在山麓和丘陵地带,故选A。
16.B 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区位较优越,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故选B。
17.D 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往往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C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自西向东表现为高原—山地—平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温差大,南高北低;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受海陆因素和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受气候、流域面积、支流数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如长江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径流量大于其南侧的珠江与北侧的黄河。故选C。
2.A 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因此植被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春小麦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小麦分布的纬度比冬小麦高;剑麻为热带作物,不应分布在我国北方,亚麻性喜温凉,分布的纬度较高;一年两熟的热量条件应好于两年三熟。故选A。
3.D 太湖平原位于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吐鲁番盆地位于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以盆地为主,故两者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4.D 农业发展方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确定。太湖平原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广阔,几乎没有大面积的草场,因此不适宜发展放牧业,A错误;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不足,不适宜发展水稻生产,B错误;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水源丰富,适合发展水田农业,当地降水较多,光照较弱,不适宜改水田为旱地发展棉花生产,C错误;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不足,生态脆弱,风景独特而优美,为了保护生态,宜发展观光农业,D正确。故选D。
5.D 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土壤肥力高,再加上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西北风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茂盛,有机质来源更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D正确。
河流上游坡度大的地方,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肥力差;河流中下游平原,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土壤肥力高。植被生长茂盛的地方,有机质来源更丰富,土壤肥力更高。
6.C 塔斯马尼亚岛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苹果种植,C正确。
7.D 金字形茅草屋地处海南省,气候潮湿闷热,故其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主要是为了加强空气流通,使居住条件更加凉爽舒适,故选D。
8.A 甲、乙两图所示民居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热量及降水条件不同,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民居形成了不同的特征,故选A。
本题易错选B,学生根据材料中两地民居的描述,可判断出其距海远近差异明显,而不考虑影响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
9.答案 (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沿海地区。不同点:荷兰位于大陆西岸,我国江苏省位于大陆东岸(或荷兰西临大西洋,我国江苏省东临太平洋)。(2)荷兰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 第(1)题,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第(3)题,围海造田的目的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10.A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原为平顶房,是为了减少对耕地资源的浪费,在屋顶晾晒粮食,现在屋顶改为坡顶,不需要在屋顶晾晒粮食,收获后直接售出,所以该地应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华北平原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过去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需要在屋顶晾晒粮食,现在商品率越来越高,屋顶由平顶改为坡顶,故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①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富裕,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②③对。华北地区降水少,光照较充足,④错。故选A。
11.C “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与耕地面积无关;坡顶较平顶更加美观;粮食商品率越来越高,不需要在屋顶晾晒粮食;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故选C。
12.C 结合海南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古代时远离中原政权中心,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13.B 海南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对外联系方便,故海南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区位优势是位置优越。
14.C 海南由古代的“化外之地”到现在的自由贸易区,自然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说明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 “河”是水文要素;“梁”是指山体中间隆起的地方(本为陕北方言用语,后来专用于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名称);“柳”属于植物。故A项正确。
2.D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乙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这一地区在起名时,地表径流较为丰富。而现在图中乙地区河流较少,表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
3.C 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4.D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5.D 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区域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6.答案 (1)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2)优势: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利用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供给;品质好,经济效益高。(3)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生产。
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的描述一般从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大小、特殊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陆地表面主要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平原海拔一般为2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丘陵海拔一般为200—500米,坡度和缓;山地海拔一般为500米以上,坡度较陡;高原海拔较高,一般为1 0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峭;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图中的图例可知,灰度最浅的图例为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他灰色图例主要是山地和丘陵,面积较大,因此图示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该区域为日本部分地区,位于亚洲东部、板块边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岛弧链,读图可知,该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貌等。第(2)题,第一问为分析甲地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分析农业自然区位一般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角度进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地冬季可以种植热带芒果的最大优势是热量,根据材料“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可知,该企业冬季种植芒果所需的热量不是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是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日本位于板块边界,地热资源丰富,可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其次甲地位于冬季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充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甲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以降雪为主,积雪较多,利用地热融化积雪,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第二问为分析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其带来的社会意义主要是增加就业,带来的经济意义主要是提高收入,通过利用新型温室大棚增加农产品产量、丰富农产品种类、提升农产品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第(3)题,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粮食价格高主要是生产成本高,包括劳动力成本高和土地成本高;其次是人多地少,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1.D “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厘米”说明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墙体厚可以减小温差;“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说明该地夏季气温高,需要在地下室避暑。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候干旱,降水少,与该地传统民居特点相符,故选D。
2.B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村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寒夏热,降水少,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因此该村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避暑纳凉,故选B。
3.D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扩大农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环境人口容量小,经济落后,不适宜吸纳外来人口;该村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并发展葡萄加工、销售,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主题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
4.D 该地区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显著;该地受火山喷发的影响,多玄武岩,玄武岩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凝灰岩易透水、可溶性强,易被水蚀,从而出现了差异侵蚀现象,形成了松软岩层被剥蚀,坚硬部分残留的石林景观;该地高原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较少,因此没有冰川侵蚀的影响。故选D。
凝灰岩是由岩浆灰冷凝而成的岩石,因其降落时颗粒间存在缝隙,故易受到侵蚀。
5.A 当地由于处于高原上,海拔高,气压低,热气球受到的浮力较小,不利于其观光,故选A。
6.B 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洞穴冬暖夏凉,能躲避山岩上的严冬酷暑(类似于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7.B 和普通屋檐相比,飞檐上翘对夏季正午阳光影响小,有利于冬季正午阳光进入室内,明显扩大了冬季采光的面积,故选B。
8.A 浙江年降水量大于北京,建筑上需要更便于排水,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利于加快水流速度;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有利于减少水流阻碍。故①②正确,选A。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选矿厂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野菜加工厂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众多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检测,共1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图示时期,该国人口数量,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