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白云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冬天我们在家里洗热水澡时,水蓬头喷出来的水,水温约为
A. 5∘CB. 25∘CC. 42∘CD. 80∘C
2.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超声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1.1 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 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70 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2 m
C. 汽车的速度是 34 m/s
D. 汽车的速度是 30.9 m/s
3. 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哪个特征会改变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无法确定
4.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 用 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 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
5. 下列对速度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
B.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C. 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
D. 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6. 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 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7. 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 “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 “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 “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8.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9. 如图四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漫反射
B.
白光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
C.
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
D.
我们可以看见验钞机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 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0 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绕 ON 前后转动板 E
B. 绕 ON 前后转动板 F
C. 改变光线 AO 与 ON 之间的夹角
D. 改变光线 OB 与 ON 之间的夹角
11. 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
12. 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凸透镜的上沿(图中阴影部分)摔掉一块,关于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像的 A′ 部分消失了B. 像的 B′ 部分消失了
C. 像是完整的,但亮度变暗D. 像的效果不受任何影响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30分)
13. 乐音三要素是 、 和 ;音调是指声音的 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加装消声器是在 减弱噪声。
14.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即由 态直接变成了 态,然后钨的蒸气在灯泡壁上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
15. 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 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 40 (填上合适的单位)。
16. 如图甲是测量硬币直径的图示,则该硬币的直径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三、实验题(共6小题;共78分)
17.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该温度值为 ∘C;
(2)该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有同学认为乙图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8.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 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 。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 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
b. 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
c.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 ,传出的声音越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 结论: 。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确的。
19.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 A 、 B 、 C 三处时的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
(1)测量前,组装的斜面应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测量 更准确。
(2)由图可知小车通过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0.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 min0123456温度t/∘C90949799999999
(1)水温可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C,产生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实验时,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1. 如图 a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玻璃板和平面镜各一、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还缺少的器材是 ;玻璃板和平面镜中应选择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 A 的像是利用光的 ,观察到蜡烛 B 是利用光的 。
(3)小明记录了一次物与像的位置后,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更加合理方便的是 (选填“A”或“B”)
A.蜡烛 A 不动,多次改变平面镜的位置
B.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
(4)小时拿着一根 5 cm 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 cm,若铅笔远离玻璃板,则铅笔的像的高将 (选填“大于 5 cm”“等于 5 cm”或“小于 5 cm”)。
(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 。
(6)实验中小明发现看到蜡烛 A 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 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 (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7)请在图 b 中画出眼睛看到蜡烛 S 点的像 Sʹ 的光路图。(画一条光路即可)
22.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调节光屏的位置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 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 30 cm 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清晰的实像。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23.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共26分)
24.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岀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25. 图甲是车门迎宾灯,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点亮光源后,在地面上出现清晰的像。
(1)在图乙中标示出物距,并画出图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2)请完整说明地面上的像的特点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解析】由 v=s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 m/s×0.25 s=85 m,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 m/s×0.15 s=51 m,因此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距离 sʹ=s1−s2=85 m−51 m=34 m,汽车行驶 34 m 用时 tʹ=Δt−t1+t2=1.1 s−0.25 s+0.15 s=1 s,则汽车的速度 v=sʹtʹ=34 m1 s=34 m/s。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3. B
4. C
5. A
【解析】由于不知道时间,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不一定越长,A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B正确;路程相同,物体的速度越大,根据 t=sv 可知,用的时间越少,C正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作速度,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D正确。故选A。
6. A
【解析】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A正确。
故选A。
7. C
【解析】A选项:干冰冒出来的白气是干冰升华致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化变成能看见的小水滴。
凝华是气体变成固体,而该题中干冰冒出的白气是固体变为液体,故A错误;
B选项:白气是一种小水滴,是液体。不是气体,故B错误;
C选项:泡面时的热气同样是气体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选项:热气也是一种小水珠,而水蒸气是一种气体的存在形式,白气和热气都是小水珠,故D错误。
8.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C
【解析】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光在光滑的墙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而不是漫反射,故A错误;
白光发生色散时,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故B错误;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故C正确;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我们可以看见验钞机发出的紫光,但不能看到紫外线,故D错误。
10. C
【解析】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 AO 与 ON 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11. A
12. C
【解析】物体的每一点发出的无数光线,即这些光线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上部成像在光屏上,也有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成像在光屏上,所以将凸透镜上部碰掉一块时,只是去掉了该点发出的成像光线的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的那部分光线仍能成像在光屏上,所以成像的性质不变,由于通过的光在减少,所以像的亮度变暗。
第二部分
13. 音调;响度;音色;高低;频率;声源处
【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14. 升华;固;气;凝华
15. 静止;运动;千米/时
16. 2.35;217.5
第三部分
17. (1) 热胀冷缩;−3
【解析】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水银(如体温计)、酒精、煤油(如寒暑表)。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 1∘C,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3∘C。
(2) 碎冰块
【解析】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3) 不正确
【解析】图乙中用水浴法给试管内的冰块加热,冰块熔化时,从热水中吸收热量,故他的想法不正确。
18.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析】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振动;显示鼓面的振动
【解析】用手敲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 的是显示鼓面的振动,这是放大法(转换法)的运用;
(3) 减弱;增强;越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①
【解析】a. 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
b. 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增强。
c. 进一步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 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是正确的。
19. (1) 小;时间
【解析】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使测量时间更准确。
(2) 0.025
【解析】由图知 BC 段路程:s=9.00 cm−4.00 cm=5.00 cm 所以小车通过 BC 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0.05 m2 s=0.025 m/s。
(3) 变速。
【解析】由图可知,AB 段和 BC 段小车运动时间相等,都是 2 s,BC 段路程大于 AB 段,由 v=st 可知,小车速度不同,所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0. (1) 温度计
(2) 丙
(3) 99;低于
【解析】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 99∘C;水的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00∘C;当地水的沸点 99∘C 低于 100∘C 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4) 不变;液化
【解析】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实验时,杯口冒出“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1. (1) 刻度尺;玻璃板
(2) 前;反射;直线传播
(3) B
(4) 5;等于 5 cm
(5) 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6) 不能
(7)
22. (1) 10;
【解析】由图可知,最小、最亮的光斑距离凸透镜 10 cm,故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 同一高度;
【解析】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缩小;照相机;
【解析】由图可知,蜡烛在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现象应用于照相机;
(4) 右;等大。
【解析】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 30 cm 刻度线处,则蜡烛在 2 倍焦距点上,像成在 2 倍焦距点上,即光屏应位于 70 cm 刻度线上,故光屏应向右移。
第四部分
23.
【解析】①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此时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垂直射入是折射的一个特例。
②光在水中射到平面镜上被反射,反射要遵循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被镜面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此时水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空气中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具体方法:①先画出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此时光线方向不变。②接着画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先画法线,然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最后画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先画法线,然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五部分
24. (1) 减小
(2) 介质
25. (1) 如图所示:
【解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 u 来表示;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由此作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2) 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物体发出光经折射后会聚于一点,由图可知,像点相对物体在主光轴两侧,像点距离凸透镜远些,所以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023-2024学年广东外语外贸大附设外语学校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外语外贸大附设外语学校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以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南湖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南湖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分子 电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