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东城区一零九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共96分)
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他用了 50 g 、 10 g 、 5 g 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A. 63.5 gB. 64 gC. 65 gD. 66.5 g
2.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 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 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 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3. 如图,能正确表示人看到地上一本书(本身不发光)的光路图是
A. B.
C. D.
4. 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 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 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5.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超级保温材料”,实验测试显示,在 −60∘C 环境中,其保温能力是棉纤维的 2.8 倍,这体现了该材料的
A. 密度大B. 硬度大C. 导热性差D. 导电性好
6. 物理课上老师请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 25.82 cm 、 25.81 cm 、 25.72 cm 、 25.80 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A. 25.788 cmB. 25.79 cmC. 25.81 cmD. 25.82 cm
7. 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 a 、 b 、 c 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A. 方法 aB. 方法 b
C. 方法 cD. a 、 b 、 c 三种方法都对
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 ∠1B. ∠2C. ∠3D. ∠4
9.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固
10. 下列四种情况中,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点的是
A. 照相机拍照片
B. 投影仪放大图片
C. 戴近视眼镜观察物体
D. 通过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面的文字
11. 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 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 无法比较
12. 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 ⋅ 温德拉曾“吼”出超过 100 分贝的声音,如图所示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传递了能量B. 声音只能在玻璃杯中传播
C.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13.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0.45米=0.45米×100=45厘米
B. 350厘米=350厘米÷100米=3.5米
C. 0.45米=0.45米×100厘米=45厘米
D. 350厘米=350×1100米=3.5米
14.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样条件下,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密度相同
B.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大
C.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D. 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15.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直径大约为 0.1
A. 分米B. 厘米C. 毫米D. 微米
16.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物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17. 已知 ρ铝<ρ铁<ρ铜,如图所示,将用细线拴好的质量相同的实心的铁块、铜块、铝块分别慢慢浸没在三个完全相同的装满水的杯子中,对于从三个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放铁块的质量大B. 放铜块的质量大
C. 放铝块的质量大D. 三个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相同
18. 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 9 kg/m3,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 1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A. 3 kg/m3B. 4 kg/m3C. 6 kg/m3D. 9 kg/m3
19.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 往右盘增加砝码D. 从右盘减少砝码
20. 如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刻度尺
B.
量筒
C.
温度计
D.
天平
21. 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沿 ON 前后转动板 E B. 沿 ON 前后转动板 F
C. 改变光线 OB 与 ON 的夹角D. 改变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
22.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20 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10 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A. 倒立的像B. 正立的像C. 放大的像D. 缩小的像
23. 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 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棱长并计算体积
C. 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 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24. 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 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 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 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25. 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
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
26. 对于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可能不偏折
C. 光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 0∘
D.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增大,但折射角却减小
27. 根据所学知识和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密度/(kg/m−3)(常温常压下)熔点/∘C(标准大气压下)冰0.9×1030酒精0.8×103−117
A. 常温常压下,纯酒精可能是固态
B.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增大
C. 在寒冷的(−50∘C)北极地区,酒精是液态的
D. 把一杯水放到 0∘C 的冷藏室,杯中的水一定会凝固
28.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29. 甲车比乙车运动速度大的意思是
A. 通过相同的路程’甲车比乙车用的时间长
B. 通过相同的路程,甲车比乙车用的时间短
C.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远
D. 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四、填空题(共1小题;共6分)
30.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2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60 m,它的速度是 m/s,它 25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m,它在第 30 s 内的速度是 m/s。
五、实验题(共10小题;共82分)
31.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石蜡的温度/∘C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 56∘C 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2. 测小石块的密度:
(1)器材:天平(砝码)、小石块、量筒、水、细线。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m;
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 V1;
③用细线把小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V2;
小石块的水的体积水和小石块的小石块的密度质量m/gV1/cm3总体积V2/cm3ρ/(g⋅cm−3)
④根据实验数据,用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密度表达式为 。
33.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 30 km/h 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34.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 2 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 ,并使声音 于小刚所在区域。
35.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们根据生活中“小铁钉和大铁锤的质量不同”和“同样的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质量不同”的经验,提出猜想:①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②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同学在已经调好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上实心铁块、铝块和铜块,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a)、(b)、(c)、(d)、(e)所示。
根据图中 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验证猜想②是正确的。
(2)验证了猜想后,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决定继续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选用铜块、铁块和铝块做实验,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铜块
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
表二 铁块
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
表三 铝块
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
① 该小组同学分别选用铜块、铁块和铝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 2 、 3(或 4 、 5 、 6 或 7 、 8 、 9)中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 在验证了猜想后,为什么该小组同学选择继续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请简要说明理由 。
36. 图中木板 A 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37. 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完成下列要求:
(1)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在 (填仪器名称)上进行,在它上面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 和 。
(2)实验前必须调整 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高度,其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
(3)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分别把蜡烛放在 A 、 B 、 C 、 D 各点,如图所示,并调整光屏位置使其得到清晰的像。
① 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 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③ 把烛焰放在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离凸透镜最远;
④ 把烛焰放在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离凸透镜最近;
⑤ 把烛焰放在 点,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⑥ 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u>f)成像时,应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观察 ;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u
3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视力的缺陷”实验中,小华的探究步骤如下:①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好后;②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下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③拿掉近视眼镜,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直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
(2)在本实验中,小华用 来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 模拟人眼的视网膜。
(3)实验中步骤②的目的是 。
39.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0.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1)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 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8分)
4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C−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C103104107111117124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C。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 逐渐增大到 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15∘C,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七、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42.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如图所示,一个容积为 3×10−4 m3 瓶内装有 0.1 kg 的水,聪明的乌鸦将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 0.4 kg 的石块时,水面升到了瓶口。那么: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多少 m3?
(2)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43. 北京市郊铁路 S5 线,又称“怀柔—密云”线,是北京市郊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已于 2019 年 4 月 30 日全线开通运营。S5 线自昌平区黄土店站起,经怀柔北站至密云区古北口站,全长 135.6 千米,共设黄土店、昌平北、范各庄、怀柔北、黑山寺、古北口 6 座车站,沿线分布着雁栖湖、红螺寺、青龙峡、黑龙潭、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2019 年 10 月 11 日起,增开两趟列车,如表是新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乐乐同学计划于期中考试结束后的周六,乘坐 S501 次列车,由黄土店前往古北口,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帮乐乐同学计算出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请按计算题的规范格式作答,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正确放置物体和砝码时,砝码的质量 + 游码的示数 = 物体的质量,左右两边的等量关系为 m左=m右+m游,而现在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所以它们的关系应该是 m右=m左−m游=50 g+10 g+5 g−1 g=64 g,即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64 g。
2. C
【解析】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A错误。
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B错误。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相同。故C正确。
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错误。
3. D
【解析】太阳光射到书上,书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中,人就看到了地上的书,D图正确。
4. C
【解析】如果火车静止,汽车迎面向火车方向运动,小明看到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便会看到车尾,故A选项有可能;如果汽车静止,火车迎面向汽车方向运动,小明看到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小明也会看到车尾,故B选项有可能;如果火车与汽车运动方向、速度大小都相同,火车与汽车相对静止,小明只能看到火车静止,故C选项不可能;只要两车运动方向相反,看到火车的车头后,过一会儿一定能看到火车的车尾,D选项有可能。
5. C
【解析】“超级保温材料”的保温能力是棉纤维的 2.8 倍,说明保温性能优异,体现了该材料的导热性能差。
6. C
【解析】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在进行同一长度的测量时 25.72 cm 与其它三次测量差别较大,所以 25.72 cm 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剔除错误数据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长 L=25.82 cm+25.81 cm+25.80 cm3=25.81 cm。
7. B
【解析】由题图知,方法 a 俯视读数,读数会偏大,方法 c 仰视读数,读数会偏小,方法 b 中视线和液柱的表面相平,读数正确。
8. B
9. B
10. D
11. C
【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只要有冰,杯中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C;故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即 0∘C;只是阳光下的冰熔化得快些。
12. A
13. D
14. A
【解析】一滴水和一桶水是同种物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密度相等,故A正确;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质量相同的铜和铝,铜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小,故B错误;
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体积相同的铜和铝,铜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故C错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质量减半,但砖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15. D
【解析】人的头发丝直径约 60 μm,
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接近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600,
所以病毒直径在 1600×60 μm=0.1 μm 左右。
16. B
【解析】A、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BD、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D错误,选项B正确;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17. C
【解析】由密度公式 ρ=mV 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因为 ρ铜>ρ铁>ρ铝,所以 V铜
18. C
19. C
20. B
【解析】测长度时,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A错误;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B正确;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错误;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D错误。
21. D
【解析】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发生改变,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22. C
【解析】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20 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所以 2f>20 cm>f,解得 20 cm>f>10 cm,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10 cm 处,有两种可能:
①当物体放在透镜和焦点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 10 cm 处,u
23. B
【解析】先测铁块体积再测质量,这样测体积后铁块上会沾有水,质量测量偏大,造成密度测量偏大,A选项不符合题意。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时,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棱长并计算体积,可以减小测量误差,B选项符合题意。测小砖块密度时,小砖块具有吸水性,用装有适盘水的量筒测体积误差较大,C选项不符合题意。测比赛用铅球密度时,铅球质量较大,不宜用天平测质量,且铅球体积较大,不宜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选项不符合题意。
24. C
第二部分
25. A, B
【解析】铁和冰都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6. B, C
27. B, C
【解析】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C,常温常压,温度高于凝固点,酒精是液态,故A错误;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冰的密度为 0.9×103 kg/m3,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 ρ=mV 知体积比原来增大,故B正确;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C,在寒冷的(−50∘C)北极地区,温度高于酒精的凝固点,酒精是液态的,故C正确;水的凝固点是 0∘C,当把一杯水放到 0∘C 的冷藏室时,温度到了凝固点,但水不能继续放热,不会凝固,故D错误。
28. A, D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错误;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3×108 m/s,C错误;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正确。
第三部分
29. B, C, D
第四部分
30. 8;200;8
第五部分
31. (1) 海波
【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波到达 48∘C 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石蜡吸热后温度持续升高,所以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2) 48
【解析】晶体熔化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为 48∘C。
(3) 液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 9 min 以后,海波的温度又可以上升了,说明此时海波已经全部熔化,所以当海波的温度为 56∘C 时,它处于液态。
32. ρ=mV2−V1
33. (1) 停表、刻度尺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v=st 可知,要测量速度就需要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量路程 s 和时间 t。
(2)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 A 、 B 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路程 s;②让一名同学站在 A 点,另一名同学站在 B 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 A 点时,A 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 B 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 B 点时,B 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 A 点到 B 点行驶的时间 t;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v=st。
【解析】设计实验步骤时应当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尽量减小误差。
(3) 若 v>30 km/h,则超速,若 v≤30 km/h,则不超速
【解析】根据实验测量出的速度大小与规定的最大速度进行比较可判断是否超速。
34. 反射;集中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莉发出的声音经过圆形抛物面物体先后进行两次反射,从而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并使声音于集中小刚所在区域使原声加强,使响度大于原来的声音。
35. (1) (b)或(c)
(2) ① 归纳普遍结论
②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③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④ 实验中只得出了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定性关系,若要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则应继续实验(合理即可)
36. 2.45
【解析】刻度尺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2.45 cm,其中最后一位 5 是估计值。
37. (1)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
(2) 凸透镜;光屏;同一;中央
(3) ① A
② C
③ C
④ A
⑤ D
⑥ 光屏上的像;光屏;凸透镜
38. (1) 靠近
【解析】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距变大,拿掉近视眼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
(2) 凸透镜;光屏
【解析】在本实验中,小华用凸透镜来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光屏模拟人眼的视网膜。
(3) 确定视网膜的位置
【解析】实验中步骤②的目的是确定视网膜的位置。
39. (1) 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解析】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 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 材料的吸音性能
【解析】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 聚酯棉
【解析】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0. (1) 较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 A 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 大小
(3) 不能
【解析】移去蜡烛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 B
【解析】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第六部分
41. (1) D
【解析】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 30% 逐渐增大到 90% 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2) B
【解析】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15∘C,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C,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 −30∼−25∘C,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 40% 和 90% 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 40% 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
(3) 升高;防冻液不易挥发,减少后浓度增加了,使得沸点升高
【解析】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第七部分
42. (1) 2×10−4 m3
【解析】瓶内水的体积 V水=m水ρ水=0.1 kg1×103 kg/m3=10−4 m3。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V石=V−V水=3×10−4 m3−1×10−4 m3=2×10−4 m3。
(2) 2×103 kg/m3
【解析】小石块的密度是 ρ=mV石=0.4 kg2×10−4 m3=2×103 kg/m3。
43. 列车行驶的时间 t=2 h 20 min=73 h,列车行驶的路程 s=135.6 km,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35.6 km73 h≈58 km/h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L2串联的电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