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60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96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60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96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60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96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60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60练,共7页。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在老家泰安,他感叹于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 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 写下《泰山颂》。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例子充分证明,( )。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 其中,经过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文艺精品面前必将 ,在时间长河中,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倾心 信笔 沉溺 黯然失色
B.倾力 命笔 沉溺 黯然销魂
C.倾力 信笔 沉浸 黯然销魂
D.倾心 命笔 沉浸 黯然失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B.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
C.不管有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学作品都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D.哪怕没有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都会有
4. 请欣赏下面一幅标题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漫画。在博士和无文凭者中,你会劝说谁去应聘就业岗位呢?请你针对该人物的特点写一段劝说辞。要求:符合情境,表达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个字。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一般说来,① ,这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柿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② 。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空气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的作用很多,比如,可以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③ ,白天温度会很高,而夜间温度会很低。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水调歌头•垂虹亭
张孝祥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鸥鹭亦翩翩。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舣棹:停船靠岸。商飙:秋风。鸱夷西子: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五湖(太湖),自号“鸱夷子皮”。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五年前曾游太湖,如今重来,见湖上水天一色,鸥鹭翻飞,风景如故。
B.面对太湖美景,词人在想象中仿佛置身水晶宫阙,成了驾驭长风的仙人。
C.词人凭栏长啸,以至“惊起壑龙眠”,想象和夸张手法强化了慷慨激昂的情绪。
D.范蠡是词人仰慕的榜样,因为范蠡不贪恋功名权位,退隐江湖,独善其身。
7.史载张孝祥“尝慕东坡,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这首词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可谓“末世衰主,穷奢极侈”。
(2)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堪称佳联。
(3)“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丢失的身份
王威廉
丢什么都好,就是不要丢掉身份证!
我有段时间就把身份证放在钱包里,和一些乱七八糟的卡放在一起,我为了生活的方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需要身份证了,没有身份证,你将无法向别人说明你是谁。你所说的话没有身份证的确认只是小丑的谎言。你说得越多,辩解得越急切,身份证的意义就越突出,这个时候,身份证简直如同救世主一般了。我把身份证放在钱包里,就是想在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有力的突围。但是热情的朋友是不会答应我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太容易丢失了!你怎么能把身份证和公车卡、打折卡什么的放在一起呢?”我有些支吾了,我说:“都是一样大小的卡片,放在一起好保管。”这样的回答只会让朋友更加生气,“这怎么能一样呢?!”
都是一样的卡片,却也是等级化的管制呢。不得已,我只好把身份证放在抽屉里,还上了锁,以防某只突然出现的老鼠叼走了它。
不过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身份证是安全了,可我的心却悬了起来,我预感到那种难以辩解的困境迟早就会与我遭遇。果然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正好路过一家博物馆,便想进去看看,但是人家问我们要身份证,他们说:“现在博物馆虽然免费了,但是却一定需要参观者出示身份证。”我和另一个没带身份证的朋友便被阻隔在了外边,这时我懊悔了起来,一个封存起来的身份证和丢失了的身份证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我没有放弃对面前困境的反抗,我开始和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人员聊天,希望用花言巧语来软化他们的清规戒律。他们的态度有所软化,但是身体的姿势却依然牢固,我突然想起钱包里其他的卡片,便掏出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对方拿着我的名片端详了好久,突然笑了起来,笑得很复杂,难以揣测,笑完后他竟然放我们进去了,不过他要求我们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因为不是很贵,我们便也妥协了,顺利地摆脱了身份证缺席的困境。
这件事情的教训是深刻的。即使有时候没有身份证也能办成一些事情,但是你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假如有了太多额外的代价,那便成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生活将变成生铁的枷锁,让你主动伸出脖子,并自己戴好它。这是一个无底的陷阱。
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端详着身份证,这个小卡片并不比其他的卡片更漂亮,相反,那种凸面镜下照出的人脸有着古怪的神情,仿佛是在劫难逃的囚犯。这也的确诠释了身份证的固有含义。
我的身份证至今未曾丢失,我为此庆幸不已也为此小心翼翼,我觉得最好的办法便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奇数的日子带着身份证,而偶数的日子锁好身份证,这样便能把风险降低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若是这样都不能避免一些困境,那么这就是无法回避的命运了,必须像个有尊严的人那样去面对它。当然,如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身份证肯定会死亡,但它的幽灵会永生,它会变成电子芯片之类的东西,在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瞬间就已经植入了你的身体内部。
这样一来,身份证便永远和“丢失”脱离了关系,但不得不实话实说:没有比那更恐怖的事情了。
(节选自2018年第2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生活的方便,作者曾经把身份证和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卡混放在钱包里,这种做法引起了热情朋友的指责。
B.在朋友的批评下,为了防止身份证丢失,有段时间,作者封存如同救世主一样的身份证:把身份证锁进抽屉里。
C.作者参观博物馆时未带身份证被拒入内,交保证金后才允许进入。这说明:只要肯花钱,没有身份证也能办事。
D.本文以作者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叙写了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嘲讽了“认证不认人”的荒谬现实,发人深省。
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3.作者预言,不久的未来,身份证将永远不会“丢失”,这本该是值得庆幸之事,但为什么又说“没有比那更恐怖的事情了”?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元澄,字道镜,少好学,美鬓发,善举止,言辞清辩,响若县钟。其父任城王薨,居丧以孝闻。袭封,加征北大将军。以氐羌反叛,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文明太后引见诫励,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加侍中,赐衣一袭,乘黄马一匹,以桂其德。转开府、徐州刺史,甚著声绩。朝京师,引见于皇信堂。孝文诏澄曰:“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帝方变革,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朕方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后征为中书令,改授尚书令。后帝外示要南讨,意在谋迁,乃独谓澄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固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深赞成其事。帝曰“:任城便是我子房!”于是,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及车驾幸洛阳,定迁都计谋,诏澄驰驿向北,问彼百司,论择可否。澄既至代都,众闻迁诏,莫不惊骇。澄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遂南驰还报,会车驾于滑台。帝大曰:“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从幸邺宫,除吏部尚书。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授澄节、铜武、竹使符,御杖左右,仍行恒州事。行达雁门,遣侍御史李焕先赴。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具状表闻。帝览表,乃大悦曰:“我任城可谓社稷臣,正复皋陶断狱,岂能过之?”顾咸阳王等曰“:汝等说当其处,不能办此也。”车驾寻幸平城,劳澄,引见逆徒,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帝谓左右曰:“必也无讼,今日见之。”以澄正尚书。
(节选自《北史·元澄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B.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C.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D.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澄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幸既可指古代皇帝对人宠爱,也可以指帝王的亲临垂顾,无论是哪种意义,都不能用在除帝王个体之外的任何人身上。
D.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澄自幼好学,气质不凡。文明太后十分欣赏他的风采神韵,认为他能承担重任,后来他收到朝廷重用、重赏,仕途顺利。
B.元澄识见深远,通达权变。他引用郑子产铸刑书的史事鼓励孝文帝大胆变革,认为即使变革有悖于古制,也适合于当下的权变之道。
C.元澄才干出众,深得孝文帝信任。孝文帝迁都的想法起初只告诉元澄一人,确定迁都后,孝文帝安排元澄说服大臣们。
D.元澄断狱公正,令人叹服。他办理恒州刺史穆泰案,不仅受到孝文帝的极力称赞,连逆徒也觉得不冤枉,也为当时人叹服。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5分)
(2)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5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760练)
【基础训练】
1.D [倾心:一心向往,爱慕。也指拿出真诚的心。倾力:倾注全部力量。根据语境,应用“倾心”。命笔:指执笔做诗文或书画。信笔: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或画)。根据语境,应用“命笔”。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根据语境,应用“沉浸”。黯然失色: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黠然销魂:多用于描写别离时极度愁苦或悲伤的凄然之情。根据语境,应用“黯然失色”]
2.B(A项语序不当,“由于”要放在“这部作品”之后,不然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广泛,:要放在“社会各界的”之后。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要删掉。D项语序不当同A项)
3.A(前面所举实例强调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排除C、D项;整个段落的叙述主体是“文艺作品”,排除B项。故选A项)
4.【答案】【示例一】博士,你这种“高学历低就业有掉身价”的观点是片面的。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低就业比不就业,比无所事事,比待在家中啃老,要好要强。更重要的是低就业能够积累人生经验、职场经验。如果你一味孤芳自赏,待价而沽,高不成低不就,那才是真的浪费人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就业不丢人,请放下身段去应聘那个能磨练自己的工作岗位吧!
【示例二】某先生,没有文凭,并不代表你没有职业技能。其实,文凭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不少企业都表明在招聘中他们更看重人才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养。也许你没有文凭但你有人品,也许你没有学历但你有经历,学历的鸿沟不是不能跨越,你只要具备了娴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就不要妄自菲薄,你应该勇敢地去应聘那个理想岗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如本题需要注意“高不成,低不就”“让我上去,没文凭”“让我下去,太掉价”等。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针对该人物的特点写一段劝说辞,注意劝说的语气及条理。
5.(6分)①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②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③如果没有大气层
6.D【解析】D项理解不全面。“不贪恋功名权位……独善其身”错。词人仰慕的是范蠡功成身退、游乐江湖;“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是慨叹自己功业^成,却无奈退隐江湖。
7.从思想情感上看,两首词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从表达技巧上看,这两首词都是借古抒怀,借助联想想象,运用典故、夸张等手法,使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词在遣词造句上都讲求刚劲有力,展现了典型的豪放派风格。(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2)表里俱澄澈(肺肝皆冰雪) 枫叶荻花秋瑟瑟
(3)示例一: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示例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6分。每空1分)
【综合训练】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只要肯花钱,没有身份证也能办事”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即使有时候没有身份证也能办成一些事情”,“额外的代价”也不只是花钱。
2.答案 ①“丢什么都好,就是不要丢掉身份证!”这句话是行文思路句,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②没有身份证,你将无法向别人说明你是谁。③你所说的话没有身份证的确认,别人可能不相信是真的。④没有身份证,迟早会遭遇那种难以辩解的困境。⑤即使有时候没有身份证也能办成一些事情,但是你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3.答:①它的幽灵会永生,会变成电子芯片之类的东西,在你出生时就已经植入了你的身体内部。②身份证由“后天生成”变成“与生俱来”“生死与共”,人类将永远无法摆脱它的束缚,所以更加可怕,更加恐怖。③由身份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证件”“证明”“卡”“照”以及各种办证、考证、补证等不合情理却又真实存在的现象,更觉得恐怖。(每点2分,本题属于探究拓展型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讨文学作品意蕴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审清题干,明确要求。题干中有“请结合文本探究”,表明本题属于个性化“文本探究题”,需要考生启动个性化阅读探究的思维模式。②从文本中抽取语句,提炼认识与启示;同时借助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提炼思想,认识体味。文章倒数第二段说“我们可以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身份证肯定会死亡”,结尾却说“没有比那更恐怖的事情了”,这是因为文中还有这些语句:“但它的幽灵会永生,它会变成电子芯片之类的东西,在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瞬间就已经植入了你的身体内部。”③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阅读体会,从个人角度、社会角度等方面谈自己的感悟,最后整合、归纳、概括,组织答案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4.D
5.C【解析】幸也可泛指皇族亲临。
6.B【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他不是“引用”,而是应答;也没鼓励孝文帝变革。
7.(1)过去郑国子产铸造刑书,而晋国的叔向却责备他。这两人都是贤士,究竟谁是谁非呢? (2)到恒州后立即抓住穆泰,穷追他的同党,所有罪人都被捉拿归案。钜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一百多人都被关进狱中。
【解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昔”译为“过去”、“非”译为“责备”、“竟”译为“究竟”。(2)句中关键词“禽”译为“抓住”、“穷”译为“穷尽”、 “狱禁”译为“关进监狱”。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元澄,字道镜,从小好学,鬓发很美,举止进退有节,言语清晰明辩,声音有如悬钟。他的父亲任城王去世后,居丧期间,他以守孝道而闻名。他承袭了父亲的封爵,并被加封为征北大将军。
因氐羌反叛,朝廷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文明太后接见了他并加以告诫和勉励,她回过头对中书令李冲说:“这个孩子的风采神韵焕然迸发,自当成为皇族宗室的领袖,这次出行应当不辱使命,我不会乱说的。”元澄到梁州以后,耐心诱导氐羌人归附朝廷,西南一带都归顺了。朝廷加封他为侍中,赏赐一套衣物,让他乘上一匹黄马,以表彰他的功绩和才能。改为开府、徐州刺史,很有名声和政绩。朝拜京城时,被引到皇信堂。孝文帝下诏问元澄:“过去郑国子产铸造刑书,而晋国的叔向却责备他。这两人都是贤士,究竟谁是谁非呢?”元澄回答说:“郑国弱小寡助,慑于强大的邻国压力,人心容易反复,不用刑律难以管理,所以铸刑书向他们表示威严。虽然有背于古制,却适合于今天权变之道。”文帝正在进行变革,十分欣赏元澄的回答,便笑着说:“任城王应当成为魏国的子产啊!我正在创改朝中制度,自当和任城王共建万世之功。’’后来便征召他入朝当中书令,又改任尚书今。
后来孝文帝对外表示要南征,本意却打算迁都,于是,他单独对元澄说:“国家从北方兴起,迁居到平城,虽然富有四海,但文化、习俗等均未合一。这里是用武之地,不是可以兴起文教的地方。崤函自古为帝宅,河洛一向是王室之居,我想举此大事,宅居中原,你意下以为如何?”元澄十分赞成这件事。孝文帝说:“任城王便是我的张子房啊!”于是,加封他为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当车驾到达洛阳,确定了迁都的计谋之后,皇帝诏今元澄驰回北方,询问留在那里的百官,让他们讨论决定是否迁都。元澄到达代都之后,众人听了有关迁都的诏书,无不惊讶万分。元澄援引古今事例,耐心地加以开导,众人这才明白和信服。于是,元澄南归回报,在滑台会见了皇帝。孝文帝大喜,说:“如果不是任城王,我的大业不能成功啊!”元澄跟从皇帝到达邺宫,被任命为史部尚书。恒州刺史穆泰在恒州谋反,朝廷授给元澄符节,铜武、竹使符,左右御杖,并代管恒州事。当行进到雁门时,给侍御史李焕送信表示要先行进发。到恒州后立即抓住穆泰,穷追他的同党,所有罪人都被捉拿归案。钜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一百多人都被关进狱中。将详细情况表奏朝廷。皇帝看完奏表,便十分高兴地说:“我的任城王真是社稷重臣,就算让皋陶来审理,又怎能超过他?”皇帝回过头对成阳王说:“你们要是处在他的位置上,不可能把事情办得这样好。”皇帝不久驾幸平城,犒劳元澄,引见了那些叛乱的党人,那些人没有一个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当时的人对此情状无不感叹。皇帝对左右的人说:“必也无讼,我今天亲眼见到了。”于是,任命元澄为正尚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共7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78练,共7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63练),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