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73练),共7页。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孤独寂寞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意义和激情,会导致对生命的伤害,是一种负面情绪,老、中、青、少都会受其害,但以老年为甚。( ),特别会使一些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经常处于 之中。老年人有孤独之痛,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环球同此凉热”。英美等国都有相当比例的老人深受孤独的折磨,称其是老年人的一种“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将孤独列为“比吸烟更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降低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老年人的观感。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不要把老人当成包袱, 地割断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老年人也要
    年龄包袱,不为“老”所累。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特有风景,要按老年和自身的特点,“闲里找忙”,做一些自己 的事,避免整天枯坐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惶惶不安 毫不犹豫 扔掉 力所能及
    B.芒刺在背 毫不犹豫 摒弃 得心应手
    C.惶惶不安 不假思索 摒弃 力所能及
    D.芒刺在背 不假思索 扔掉 得心应手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有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就像身旁紧紧盘着一条毒蛇一样
    B.老人有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就像一条毒蛇紧紧盘在身旁
    C.像一条毒蛇一样,在老人身旁盘踞着精神上的孤独寂寞
    D.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像一条毒蛇一样紧紧盘在老人身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
    B.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弘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也需要社会改变老年人的观感。.
    C.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发扬孝道,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同时子女也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
    D.降低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需要发扬孝道,子女应更多关心陪伴父母,社会也需要改变对于老年人的观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倏地变成了网红词的“躺平”通常是指人因压力大,事情头绪多,搞得焦头烂额,从而放弃行动而任其自然发展的处事方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躺平 。虽然睡觉采用哪种姿势,是个人的习惯,但对于某些人群和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更适宜的睡姿,否则,不仅会 ,还可能损害健康。
    婴幼儿或少儿时期骨架柔软,睡姿 。成人则不然,经常打鼾的人不宜仰卧入睡,以侧卧位为宜。孕妇最佳的睡姿是左侧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以仰卧和侧卧位为宜,侧卧位时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成人正常的睡姿是向右侧卧位,侧卧时( ),全身容易放松,有利于解除疲劳。由此可见,“躺平”只可一时,打个盹而已。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5.请根据上下文,在括号中填写出相应的内容,使得文章前后内容一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5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霏霏雪花时散时聚,落在竹树上,不时发出声响,视听结合,描绘出雪落春山场景。
    B.春雪到来,岭梅重新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又凝结成冰,新奇的山景令诗人欣喜。
    C.“鹿儿”“吟僧”写出诗人情趣的高雅,诗人身处严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怡。
    D.诗歌描摹春景,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雪”,语言清新优美、质朴明畅。
    7.如何理解本诗尾联?(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文字乃上古先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法效自然的产物,因此它是具体事物的抽象,然此抽象中又有所指物的具象成分,当这些文字聚集在一起时,两种意义便呈现,一是陈述性,二是抒情性,书法的概念即指后者。
    就书法章法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万物抽象后的指代者——文字,被搬到了纸面上,纸成了世界、成了国土,文字成了山川河流、芸芸众生、花草鱼虫,而书写者便是纸上江山的君王。君王需要完好地安顿好诸物从而统领一纸河山,如何做到?这就是古往今来圣贤们倾毕生之力孜孜以求的天地秩序。“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先哲所谓“道”的概念正是这种“秩序”如何达到井然状态的高度概括,即遵循“秩序”的规律,让万事万物互为依存,安然相处,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均衡。因此,书法章法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探讨“秩序”的生成原理,就是黑白阴阳的均衡,尽管不同书体、风貌所侧重的方面不同,然动静、轻重、黑白、大小、长短、奇正、远近、浓淡、疏密等概念都与之密切相关。书法艺术作为视觉感知上的经验判断,它的“均衡”法则与标准是模糊的,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暗示,而不是黑白的等同,有想象的成分和弦外之音充斥其间,对前人经验借鉴与文化精神领悟得多与深,决定各自的尺度评判。
    当前在探讨章法生成原理时,抛开章法生成诸多繁杂的理论指引,寻求直指本心的手段,意义尤为重大。
    尽管古人对章法问题的思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隐喻性的,然而通过其书论与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其对“形势”概念的强调与把控。古人所说的“形势”是由“形”与“势”组成,其中“形”是器,包含笔法和字法两个方面,相对静态,是毛笔在无损其功能的前提下,尽其所能地表达点画与结字的精准形态;“势”是道,包含笔势和体势两个方面,相对动态,强调笔画前后之间的过渡顺承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欹侧呼应。“形”与“势”二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生发,“形”决定“势”,“势”制约“形”,蔡邕在《九势》中指出:“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可作“形”与“势”关系的注脚。
    “形”“势”之间是否和谐统一,是判断一幅作品包括章法在内好坏的标准。也就是说“形”虽为静态,然它“象”的属性,却蕴含了“势”的初始,一旦这些“形”与“形”在“势”的统帅之下发生联系,个体生命得以生机勃发,此为“得势”,“得势”之时,势如破竹,一切顺理成章;反之,情怠手阑,则势脉中落,便为“失势”。
    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古人对章法生成原理的思索,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尽管“意在笔先”的理念早已彰显了他们创作上的自觉,然而书写性的认知妨碍了其章法课题的深入思考,笔法、字法的意义大于通篇布局,而帮助他们完成章法建构的主旨是“理”、是“道”,是在文化精神驱使下贯通全篇,如果对此缺少领悟,便很难得其大要。
    时至当下,书法的实用性功能几近殆失,作为独立的门类跻身视觉艺术之列。对于章法问题,不再拘于传统文化精神以及实用性的约束,它的可能性包括其他艺术学科、视觉美学、形式构成原理的广泛借鉴以及传统优良程式的多维理解,让章法的探索前景变得更为辽阔,我们这个时代超越前人的可能在此,因为书法的独立性意义,因为传统观念外延的扩大乃至颠覆可能。
    (摘编自杨涛《寻求直指本心的手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字具有所指事物的抽象和具象特征,当这些文字聚集在一起时就有了陈述性和抒情性的意义。
    B.书法的“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书法章法问题的探讨即“秩序”生成原理的探讨。
    C.通过阅读古人的书论与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章法的隐喻性思考和对“形势”概念的强调与把控。
    D.在书法章法中,“形”与“势”相互生发,“形”决定“势”,“势”制约“形”,从而构成动静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文字的抒情性入笔,通过对“秩序”“道”等的论述,探讨了古人书法自成章法的问题。
    B.文章运用比喻论证,论述了书写者要遵从的书写规律和“均衡”法则,论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文章从“形”“势”的不同表现和内在关系的角度论证作品包括章法好坏的标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D.文章先论证文字的表现和本质,然后论证书法作品的章法特点,最后讨论当下如何超越古人章法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书法重视从“形”的角度出发,重视笔法和字法,也要兼顾整幅作品的通篇布局,做到“形”与“势”的和谐统一。
    B.蔡邕的“凡落笔结字……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解读了“形”与“势”之间的关系。
    C.古人对书法章法原理的思索处于不自觉状态,这使他们对章法缺少领悟,很难得其大要。
    D.书法作为视觉艺术,当下其实用功能几乎消失殆尽,探讨书法章法可不拘泥于其实用性特征。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被罢,而台①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主簿于台职最卑,介,一贱士也,用不用,当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薄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
    (选自《文忠集》)
    【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是说人如狗那样地俯伏、趴下,常用作谦辞,如“伏惟”“伏法”等。
    B.主簿,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历朝多为主官的佐官之一。
    C.长老,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寺院里面职务较高者的尊称。
    D.笏,古代君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这样的举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
    B.石介是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
    C.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威权的可贵品质,这正是欧阳修在此处最想劝杜中丞做到的。
    D.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4分)


    (2)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4分)


    8.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773练)
    【基础训练】
    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芒刺在背:原义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此处语境为“经常处于……中”,故用“惶惶不安”更恰当。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毫不犹豫”强调动作的果断,而“不假思索”强调做事前不经过“想”的环节,根据上下文看,应该是强调人们在对老人采取任何做法之前需要慎重地思考,故用“不假思索”更合适。摒弃:舍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扔掉:丢掉。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故此处用“摒弃”更合适。力所能及:指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此处强调老年人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故用“力所能及”。
    2.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括号内的句子和下文的关系,其内容应该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从意思上看,应是陈述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而A、B两项的主语都是“老人”,故可首先排除;再比较剩余两项,C项将喻体提前,只强调了孤独寂寞像毒蛇,不如D项更强调孤独寂寞像毒蛇一样在老人身旁更贴合语境,故选D项最恰当。
    3.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B项,介词残缺,应是“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观感”。C项,后半句不合逻辑,应先说子女的做法,然后说社会的做法。D项,搭配不当,“降低……孤独寂寞”动宾搭配,不当。
    4.示例:其实是一种睡姿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千态万状(评分细则: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第一处,根据“事实上……”可划断此处陈述的内容和开头句应构成转折关系,再根据画线处后面的主要陈述对象“睡姿”可以判断,空白处主要是说躺平是一种“睡姿”。第二处,联系上下文看,主要说的是特殊群体如果睡姿不当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根据其中的关联词语“不仅……还……”可以判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和“可能损害健康”有递进关系。其程度轻。且和睡眠有关系。故可以是表达“影响睡眠质量”相关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空白处后面的“成人则不然”判断填写的应是和成人不同的表现,而根据下文的内容,成人提倡的正确睡姿是右侧卧位,故前面应填写的内容应是“可以千态万状”之类意思的句子。
    5.示例:背和双腿像弓一样微微弯曲,手交叉呈拱形,就像胎儿呆在母亲腹中(评分细则:从侧卧时身体的三个部位——背、双腿、手切入,每个部位1分;正确运用修辞手法1分:句意通顺、内容连贯1分。)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在括号内填写出相应的内容,使得文章前后内容一致,首先可以轻易地看出这种睡姿指的是“侧卧”,这样我们可以从背、双腿、手三个部位着手,根据其状态,巧用修辞,按字数要求拟定答案。
    6.B [解析]岭梅在落雪之后,好像再次开放,实则是雪。
    7.①希望春雪和春雨发挥同样的作用,让松间小路上的青苔再密密覆盖一层。②通过想象,虚写在雪雨滋润下“松径莓苔”焕发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春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1)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
    【综合训练】
    1.A【解析】B项,“书法的‘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偷换概念,原文是“‘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C项,“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章法的隐喻性思考”错误,原文是“古人对章法问题的思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隐喻性的”。D项,“从而”强加因果。
    2.B【解析】B项以偏概全,没有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均衡”法则。
    3.C【解析】C项,“古人对书法章法原理的思索处于不自觉状态”错误,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这使他们对章法缺少领悟,很难得其大要”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影响古人对书法章法探讨的是“书写性的认知”,今人“如果对此缺少领悟,便很难得其大要”。
    4.C(原文应是“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5.A(“伏法”是指依法被处死刑,不是谦辞)
    6.B(文中作者并无明确观点认为石介如此优秀被罢官“可惜”,而是为杜中丞的举措感到可惜)
    7.(1)当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4分,“举”“闻”“罢”各1分,句意顺畅1分)
    (2)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4分,“尔”“审”“果”各1分,句意顺畅1分)
    8.①石介具备御史的品质;②是否任用石介显示杜中丞识人用人的水平;③御史中丞的职位本身要求为朝廷举荐官员,必须坚持方正立场;④罢免石介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会损害御史台的官员任用。(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
    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分生气,撕烂他的奏章,超 然 客 整 理扔到大殿的台阶上,中令脸色平静,把笏板插进腰带里,慢慢拾起那些碎纸片,放进袖中返回了官邸。过了一段时间太祖又催问,赵中令就修补好那奏章再次举荐,太祖幡然醒悟,最终任用了那两位大臣。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现在您举荐石介,如果也是因为深刻的了解他才举荐他的,那么就不应该就此停止。
    并且杜中丞您是负责给皇上谏言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即使皇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执事先前举荐石介时,说他很有才干,朝廷相信了你而要任用他;等到别人认为他缺乏才干而不堪任职时,你们也说他不堪任用,这就是你们取信自己都做不到。如果你们再向朝廷谏言他事,怎么能奢望天子再相信您呢?所以说主簿的官职虽然低微,石介虽然是个下层士人,真正值得可惜的是杜中丞您的举措。
    况且现在罢黜石介另外举荐别人,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举荐。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辩议,如果将他举荐进入台中,他又有进言,那还将罢黜他而另外举荐别人吗?这样一来,那么最终一定会选择一个愚笨暗弱怯懦缄默的人才会停止。恳请您不要换掉石介而任用别人。

    相关试卷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78练: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78练,共7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63练):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63练),共7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64练):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64练),共7页。

    语文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