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2 *再别康桥教课课件ppt
展开1.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感情。3.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典故]鱼传尺素[出处]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解读]双鲤鱼本指鱼形的两块木板,古人用它在中间夹书信,诗中有意写成真鱼而“烹”之。古人写信,多用一尺长的绢帛,因之称为“尺素书”。后用此典指书信,多用以抒发相思之情。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诸如“鸿雁”“鱼”“青鸟”等,让它们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
[原文]踏莎行·郴州旅舍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鉴赏]词境凄婉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接着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于一境,既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虚实相间,互为生发 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一个“恨”字化实为虚,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散文集《巴黎的鳞爪》等,还有小说、日记、译著等,其作品影响深远。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曾游学于此。这段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在归国途中,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新 月 社新月社,文学社团。1923年以聚餐会形式形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等。1925年由徐志摩编辑《晨报副镌》,增辟《诗镌》《剧刊》,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国剧运动。1927年春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现代文化丛书》及文艺书籍。1928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由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等先后主编,前期偏重于发表新诗,讲究格律,形成一种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月派”;1933年6月出至第四卷第七期停刊。在政治思想上,提倡西方的自由思想和民主政治。
3.词语辨析沉淀 积淀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撷取了康桥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熔铸成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传递出对康桥的爱慕,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离别的淡淡伤感。
研读活动一 鉴赏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情感1.完成下表。
提示云彩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康桥,但又写“作别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而且云彩是色彩绚丽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金柳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河畔的柳树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柳枝一丝丝地随风摇曳,像婀娜多姿的新娘。诗人选取意象是有他的深意的,表现了他对康桥的极度迷恋。艳影 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荡漾是指像水波似的,一圈圈化开,心中满是。景物中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青荇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欢迎。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种活泼动态的美,有一种画面的立体感。“软泥上的青荇”,“软”字写出了泥的细腻柔和,表现诗人对康桥热烈永久的爱,连泥都是美好的,甚至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样就可以与他热爱的康河不分开。水潭 潭是指拜伦潭,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派的一位诗人,徐志摩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很深,读书期间经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这里写拜伦潭体现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和追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拜伦潭比作天上虹,写出的是潭水的静美,余霞与诗人的倒影映在潭水中,像天上虹。虹是美丽多彩的,虹还可指诗人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虹又是容易消失、容易破碎的,虹揉碎在浮藻间,又说明了彩虹似的梦难以实现。
星辉 因为此时的康河是夜色、星辉、轻波,还有彩虹揉进的梦,一切是那样宁静而和谐,唯有“悄悄”才能全然融入这样的境界,因此静默和无语才是一曲深情的别离的歌,是对康桥的最美的告别,隐含了诗人的无奈和凄凉。笙箫 笙箫的声音比较忧伤,而笛子的声音比较悠扬,我们常说牧童横笛,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是欢悦悠扬的,而笙箫是低沉哀怨的,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而且笙箫与下面的康桥押韵。夏虫 夏虫也是善解人意、充满灵性的,知道我不忍心惊动心爱的康桥,也为我沉默。
研读活动二 评析反复手法,领会表达效果2.《再别康桥》中,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提示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3.《再别康桥》的第1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提示(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并且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2)内容上: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渲染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4.《再别康桥》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尾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可以互换吗?提示不可以。“轻轻”放在第1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研读活动三 综合理解诗歌,感受“三美”主张5.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绘画美 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如意象中的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等词语充满色彩感,每一节都可以看作一个可以画出的画面,这些意象连缀起来就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画面。动作性很强的词,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的使用,使得每一幅画都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动态感。音乐美 叠词、叠韵使用:“轻轻”“油油”“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荡漾”“招摇”等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章节统一:每行基本由两至三个音步组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首尾回环: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首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诗人在《再别康桥》中要和什么道别?这首诗究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提示观点一:诗人曾经在康桥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学习生活时光,美好的生活令他魂牵梦绕。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我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要告别的就是自己的母校——康桥,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观点二: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认为不只是和他母校告别,而且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告别,与在康桥时的理想告别。
观点三:徐志摩是一位纯情理想主义者,一生都在渴望和追求爱、自由、美的人生理想。岁月带走了诗人的柔情丽梦,唯有见证这一切的昨日康桥,依然默默静立在诗人所热恋的这片土地上。诗人表面看似平静、洒脱,其实内心的情感却是波澜起伏的。诗人在《再别康桥》中真正要表达的,其实是对岁月的流逝和一段永不再来的恋情的一种心痛,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反复的手法《再别康桥》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表现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从形式上,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作“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叫作“间隔反复”。从内容上,反复修辞手法有词语反复、句子反复、语段反复等几种类型。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新课导入,新知预习,作者简介,徐志摩,整体感知,探究学习,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图文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图文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特点,具体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