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ppt
展开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重点)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
朗读或背诵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隔篁竹,闻水声”写听到水的声音,用“如鸣珮环”的比喻来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激发读者的兴趣。
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准确的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
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朗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 、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
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澄净。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朗读课文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
2.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凄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幽凄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溪身: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
潭上氛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寓情于景)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永州八记” 唐代永州,地处荒僻,然而自然景色甚美。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居永州十年之久。因心情郁闷,常自放山水之间,并写过不少山水游记,其中一组八篇尤为后人传诵,世称“永州八记”,文载《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课本有些选本均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记各自成篇,而又有一定联系,好像一卷优美的山水画轴,把永州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得形神毕肖。各篇均根
据实地景物情况,突出地写出其中某一特点,且同为写石写水,亦各不相同。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了永州山水,不仅貌肖,而且传神,故为游记中的名篇。
一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二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联系背景,应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
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三 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人迹罕至,凄清幽静,孤寂悲凉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五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姚鼐《登泰山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精彩的景物描绘。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如写小石潭的石底,“卷石底以出”,一个“卷”字写活了石头。
2.自然山水的性格化。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3.形象化的议论。比如《钴潭西小丘记》中关于小丘遭遇的议论。
4.语言精练而不雕琢,优美而不华靡。他主张为文“意尽便止”。如《小石潭记》中长短句交错出现,读起来起伏变化、流畅婉转,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文章风格略。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ppt
初中语文10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0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0小石潭记ppt、10小石潭记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背景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州八记》,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字词归纳,课堂探究,课文总结,拓展借景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