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74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6 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
展开八上
06 答谢中书书
经典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徽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文本解析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21河北中考)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2021广西百色中考)写山之高,水之净,山水相衬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2021辽宁盘锦中考)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2019江苏宿迁中考)两岸石壁,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2019山东临沂中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2018浙江义乌中考)晓雾将歇,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文言文阅读
(一)对比阅读
(2021·辽宁龙港·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辞禄,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询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四时俱备 时沈约为东阳郡守
B.自康乐以来 自号华阳隐居
C.累书要之 便要还家
D.乃中山立馆 乃不知有汉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 汉 有 咸 阳 三 茅 君 得 道 来 掌 此 山 故 谓 之 茅 山
4.(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可以印证的具体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2021·河南卧龙·二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本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文本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俱(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
7.把“文本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赏析“文本三”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
9.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分别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三”写景的特点。(各写出一个角度即可)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1·云南元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④梅溪:山名。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________ (2)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_ (4)岂徒语哉 徒: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3.甲文写得极其优美,其中既有“高峰人云,清流见底”的________之美,又有“五色交辉”“________”的色彩配合之美,还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的________之美,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绮丽的风光之中,形成了极美的意境。(第二空填原文句子)
14.甲、乙两文的作者有哪些共同的情趣?请简要概括。
(2021·河南驿城·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轼①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
(注)①轼:苏轼。②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③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④犀:犀角。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7.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的“川”是会意字,这里取其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B.语段(一)结尾提及谢灵运并非闲笔,而是借与谢公比肩,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C.语段(一)描写的晨、昏之景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山间朝、暮之景完全不同。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18.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2021·河南唐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①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②。久之,滃然③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节选自钱谦益《游黄山记》)
(注)①膂:脊梁骨。②冢:山顶。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辉:辉映。 B.晓雾将歇歇:休息。
C.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D.沉鳞竞跃竞:争着。
2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1.(一)文段中,在俯仰之间写“山川之美”的句子是“______”;(二)文段中,揭示“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22.同样是描绘“山川之美”,(一)(二)两个文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 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 这是一份12 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12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12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1 八下《小石潭记》-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 这是一份11 八下《小石潭记》-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11八下《小石潭记》-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11八下《小石潭记》-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09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 这是一份09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09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09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