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拿来主义》同步测试3 (苏教版必修3)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拿来主义》同步测试3 (苏教版必修3)第1页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拿来主义》同步测试3 (苏教版必修3)第2页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拿来主义》同步测试3 (苏教版必修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苏教版拿来主义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拿来主义课后复习题,共7页。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ɡěi)冠冕(miǎn) 残羹冷炙(ɡēnɡ)
    B.茅厕(cè)鱼鳍(qí) 糟粕(pò)
    C.自诩(xǔ)脑髓(shuǐ)蹩进(bié)
    D.国粹(cuì)吝啬(sè)孱头(càn)
    思路解析:A项中的“给”应读“jǐ”;B项中的“厕”应读“si”;C项中的“髓”应读“suǐ”。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磕头唠嗑打瞌睡溘然长逝
    B.拙劣黜免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辍学拾掇连缀嘤嘤惙泣
    D.赢余蜾蠃羸弱秦王嬴政
    思路解析:C项中的“惙”应为“啜”。
    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礼尚往来(重视)残羹冷炙(烤肉)
    B.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帽子)鞠躬尽瘁(死亡)
    C.并行不悖(相反)泾渭分明(泾水和渭水)
    D.勃然大怒(生气的样子)故弄玄虚(迷惑人的手段)
    思路解析:B项中“瘁”应解释为“过分疲劳”。
    答案:B
    4.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大文化巨匠之一(另两位是郭沫若和茅盾)。
    B.《拿来主义》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作者主张“拿来主义”,反对“送去主义”。
    C.《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语言不仅锋利深刻,战斗性强,而且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
    D.《拿来主义》是一篇典型的立论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抽象深刻的问题阐述得通俗易懂。
    思路解析:本文不是一篇“典型的立论文”,而是先破后立的写法,先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在“破”的基础上然后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即“拿来主义”。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 了一串钉子。
    (2)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3)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A.挨 送 拿 看
    B.碰 送 捧 挂
    C.碰 拿 带 看
    D.挨 带 捧 挂
    思路解析:(1)“碰钉子”是固定词语,同时又形象地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到处受气的窘境;(2)句中的“送”比“拿”“带”都好,它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政府阿谀、讨好西方国家的嘴脸;(3)句中的“捧”说明态度很虔诚,“挂”表明夸耀的心态。鲁迅运用这些动词,对那些卖国求荣者极具讽刺意味。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节选部分的中心句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节选部分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6.对文中一些喻体的喻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吸收。
    C.“鸦片”“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形式,是可以存在的。
    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摒弃。
    7.“‘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
    A.“孱头”的态度
    B.“昏蛋”的态度
    C.“废物”的态度
    D.指“孱头”“昏蛋”“废物”三种态度
    8.“只不用它来宴大宾”,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鱼翅宴大宾,显得过于招摇和摆阔,会造成不良影响。
    B.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物品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2.思路解析:议论文中,中心句即表明作者观点、看法和主张的句子,一般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节选部分从反面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和做法,从而表明了“拿来主义”者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在结构上,作者采用的是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的写法,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搞清楚这一些,就很容易找到节选部分的中心句了。
    参考答案: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③他占有,挑选。
    3.思路解析:要着眼于从文章整体去考虑。文章以“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喻体构成了论证主体,所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最突出的表达效果就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作者通过青年对“大宅子”如何占有、挑选的形象叙述,把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什么态度这样一个常常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阐述得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4.思路解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对待“大宅子”的三种做法:“徘徊不敢走进门”“放一把火烧光”和“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实际上就是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回答时必须透过现象看实质,还原到作者本来所要阐述的问题上来。
    参考答案:第一种是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态度,第二种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种是全盘肯定的投降主义。这三种人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鲁迅分别斥之为“孱头”“昏蛋”和“废物”。
    5.思路解析:这几个短语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运用脑髓”强调要思考,“放出眼光”强调要识别,“自己来拿”则是强调在思考和识别的支配下所产生的动作和结果。没有思考就没有识别,没有思考和识别,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来拿”!
    参考答案:不能颠倒。因为“运用脑髓”指的是思考,“放出眼光”指的是识别,没有正确的思考就没有正确的识别;“自己来拿”这一结果,是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支配下产生的。
    6.思路解析:本文阐述的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所采用的一切“喻体”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接受这个问题。“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喻体都源于现实生活,很容易表明人们的喜恶爱好和价值判断。C项中的“烟枪和烟灯”是腐朽生活的象征,必为人们所抛弃;作者用它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表明这些东西也将为人们所抛弃。
    答案:C
    7.思路解析:“‘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这句话和前面的文字是分总关系,前面的文字列举了“孱头”“昏蛋”“废物”对待“大宅子”的三种态度,“‘拿来主义’者”反对其中的任何一种做法。
    答案:D
    8.思路解析:“它”指“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指招待贵宾。“鱼翅”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东西,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吸收,而不是用来摆阔气、装门面。
    答案:C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
    D.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思路解析:A、B两项中的“送去主义”“象征主义”都是特定称谓,所以要加上引号;C中的“礼尚往来”也要加上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D.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思路解析:A项中为了讨好主子,把能送的东西都“送”了,最后甚至不惜用“活人”替代“古董”,这当然不是什么“进步”行为;B项中“大师”们虔诚的态度和恭敬的做法,既有损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又损害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哪里谈得上“发扬国光”;D项中的“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部分,称之为“国粹”显然是讽刺。C项中尼采“自诩过他是太阳”,“自诩”一词,表明了作者否定的态度。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优势战胜对手。
    思路解析:A项表述有歧义,没有明确“三千余元”是“经济损失”,还是“诉讼费”,或者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的总和。B项主谓搭配不当,“时间”不能“进行”,去掉“进行”即可。D项“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缺少中心词“队员”或“球员”。
    答案:C
    阅读下文,完成第4~11题。
    我看舞蹈的美
    ①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一是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致而为一体,所以为美中之至美。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美人时,她(他)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②当然,舞台上的演员不同于画室里的模特儿。舞蹈除自然美外,更重艺术美,于是便要讲到衣饰。但这衣饰决不像旧戏那样给人套上死板的程式,也不像话剧那样过分地写实。它是绿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它不过是为了揭示舞者美的存在,像几片白云说明天空的深蓝;它不过是为了衬托舞者美的形象,像流水绕过幽静的山冈。在舞台上作为外形之物,无论是先天的人体,还是后来补充的服饰,在形、体、色、质上都有极美的苛求,真可谓“四美具,二难并”,从而汇成为一种更理想、更美的“形”。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两肋下却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升起在天空。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都因那轻淡饰物的勾勒与揭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从这个角度观之,舞者真是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了。
    ③再者,飘动的舞者,又决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这便要借助音乐。本来,演员在那铃响幕启之前,是先在体内储满一汪情感的,上台后全待那乐声的煦风拂来,才摇曳荡漾,粼粼生辉。乐声之于舞,如松涛上的清风,如干柴上的火焰,如桂树林间的香馨,如钱塘江面的大潮。当我们耳闻乐声而目观舞台时,更多体味的已不是形、色、物、体,而是神,是情,是韵,是一种充蕴全场、流动飘浮、深幽朦胧的美,是一种逆接千古、延绵未来、辽阔久远的美。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当《康定情歌》飘过时,那冉冉的舞影,便是夏日给人小憩的阴凉,我们的心头一片静谧、惆怅,就像仰卧在康定草原上,看月亮弯弯。这时,长袖在台上飘动,音符在空中隐现,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对观众来说,现在已不是观看,而是在闭目听,凝神想,用心,用身,去与演员交流了。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
    ④我们知道,在客观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几何图形整齐组合的美;孩童天真烂漫的美,中年精壮强健的美;老者深熟沉静的美;美术家的色彩线条美;音乐家的声音和谐美;连被一般人认为最刻板的自然科学,也有它的“工程美”;连最枯燥的哲学,也有它的哲理美。这些美都是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乐而自得的。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舞者,是一面镜,能照出各人的影;舞姿,是一阵风,能拂动各人的情;舞台,是一面大的雷达,能接收与反射各人的思想。当我们在大剧场里落座,四周灯光渐暗,乐声轻起,台上演员翩翩起舞时,我们便一下获得了一种共同的美。你看她一笑一颦,一起一停,一甩手投足,挺拔、秀丽、高朗、愁忧,仿佛社会上一切美的物,美的情,这时全都聚在她的身上,成一团美的魅力。她早已不是她自己,而是一位法力无边的美神。她翻起人们的回忆,惹动人们的情思,牵动整个美的世界。这时平日里在你心中储存着的一切美好的形象,清风明月夜,风和日丽春,小桥流水,百鸟啭鸣,都会突然闪现在你的眼前,泛起在你的脑海。刹那间美的信息开始了奇妙的交流。
    ⑤本来,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明月当空,花间的李白无亲自怜,便起舞清影,举杯邀月;大江上的曹操有雄兵百万,就横槊赋诗,酹酒江心。今舞者,正是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衣具饰之,以音乐和之,酿成一股酒香,反过来荡摇人的感情。所以,老者观舞,会生还少的乐趣;少年观舞,会陷入一片深沉;科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规律找到美的表述方式;哲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哲理找到美的形象。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世。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因为,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者,他们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虽说表演艺术中还有话剧,但它主要靠台词;还有戏曲,但它主要靠唱腔;还有电影,那便更要借助许多手段。只有舞蹈是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它的美,实在是特别的。
    4.作者认为,舞蹈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这是因为 。
    5.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它是绿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形象地表明了( )
    A.舞蹈与艺术的关系
    B.舞蹈演员的人体与衣饰的关系
    C.舞姿与形象的关系
    D.舞蹈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6.第②段中有多组对比,下列不属于对比的一项是( )
    A.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与画室里的模特儿
    B.旧戏、话剧中的衣饰与舞蹈中的衣饰
    C.西方艺术的小天使与敦煌石窟的飞天
    D.国画中的形神关系与舞蹈中的形神关系
    7.用以下例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不能用文中句子)。
    例句: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
    仿句:当 那 便是
    仿佛 
    8.第③段结尾说“以神写形”,从舞者的角度是指 ,从观众的角度是指 。
    9.第④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 
    10.第⑤段中举“李白”“曹操”两例说明 ;举“怀素”“杜甫”两例说明 。
    11.本文的标题是“我看舞蹈的美”。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舞蹈的美表现在哪两方面?请作具体说明。
    4.思路解析:舞蹈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根据关联词语“因此”一词,明确答案应该出现在这句话之前。而且,注意到文章开头“舞之美,是人的美”的评价,可知应将“自然”定位于人。
    参考答案: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5.思路解析:第一段谈舞蹈的美,是因为人体的美;第二段谈舞蹈的美,是因为舞蹈演员衣饰的美。如果说人体的美是“绿荷”“峭壁”“红花”“翠柳”,那么衣饰的美就是“露珠”“青藤”“绿叶”“黄鹂”。这一组排比句是将人体和衣饰结合在一起比喻,说明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答案:B
    6.思路解析:对比必须是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中进行,A、B、C三项都符合这个条件,是对比。D项中国画的形神关系来推断舞者用“外美之形”来表现“内美之神”,应属类比。
    答案:D
    7.思路解析:注意三点:①“当……”是下面句子的条件,仿写时要设置得自然、得当;②“那……便是……”是比喻句中的暗喻,比喻一定要确切;③“激动”“昂奋”两个词语之间必须是递进关系。
    答案示例:(当)圆舞曲的音乐响起时,(那)飘逸的华尔兹舞步,(便是)拨人心弦的情愫,我们陶醉、感动,(仿佛)在爱的海洋中徜徉。
    8.思路解析:第③段结尾一句:“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这”指代什么?指代到哪里?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答案也就出来了。
    参考答案: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9.思路解析:中心句是指全段围绕它而展开的句子,它一般在文段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第④段的中心句在文段中间。
    参考答案:“(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0.思路解析:作者用论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观点有时在论据的前面,如“李白”“曹操”两例,有时在论据的后面,如“怀素”“杜甫”两例。
    参考答案:舞蹈是因内心情绪的摇荡而手舞足蹈 欣赏舞蹈能表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
    11.思路解析:文章共有五个自然段落:第①段写舞蹈的美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存在的美,第②段写舞蹈的美是外形的美,第③段写舞蹈的美是情感的美,第④段写舞蹈的美是一种生命的美、有灵性的美,第⑤段写观众通过欣赏舞蹈,来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根据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和每个自然段落的内容,不难概括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怎样深刻而丰富的哲理?
    思路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瀑布抒怀,融情与理于物象描绘之中,其中“千岩万壑”比喻艰难险阻,“出处高”比喻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溪涧”比喻眼前的狭小的环境和平庸的生活,“作波涛”比喻要干出一番大业。把这些意象的寓意弄清楚,答案也就很容易组织出来了。
    参考答案:描绘了不辞辛劳险阻、汇涓流以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的艺术形象。
    它寄寓的哲理是: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13.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分别以“家庭”“课堂”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思路解析:仿写时要注意三点:一从句式及分句间关系看,前两个分句是主谓结构,第三个分句是动宾结构,其中前两个分句作第三个分句的状语成分;二从修辞方法看,要运用顶真和比喻;三是语言表达上前后要照应。
    答案示例:①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生活酸甜苦辣。
    ②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做透学问甲乙丙丁。

    相关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课堂点击,选段在线,延伸拓展,欣赏顿悟,探究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下面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填空,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