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图片ppt课件
展开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南宋大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文天祥是( )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 ) ,一字宋瑞,号( ) 。《指南录后序》选自( ) ,《指南录》是取( ) 一诗中( ) 的句意命名。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祠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文化常识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第一部分(第1 —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第二部分(第6 —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
除:都督:所出:会:当国者:纾:意:以口舌动:。
授官。统率。所字结构。适逢。掌管国务的人,如丞相。解除。估计,料想。用言语打动
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2、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3、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说明了什么?
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心情是:“予不得爱身” ,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
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本段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遽 :轻:慷慨:度 :羁縻 :前:直:诟 :数:貌:分:
立刻,马上。轻视。 意气激昂。估量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向前。直接,径直。怒骂。列举罪状。表面道理上,照道理说
1、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 ,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3、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
4、“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5、在叙述中用了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
“奔”,急不择路;“变 ”“诡”,形势突变后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等反映了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研读第五段,翻译词句:A、为巡船所物色B、几彷徨死 C、竟使遇哨 D、所陵迫死 E、邂逅 F、层见错出D、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搜寻走投无路假使凌侮逼迫遇上通“现”
痛苦的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所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痛苦啊!
1、这一段采用哪些表达方式?叙什么事,抒什么情?2、中间写了多少个死,写这么多死的作用是什么?
叙述、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叙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表明了作者忧国、爱国的心志。
二十二个。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作者为解救国难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让刘禅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并发展刘备的帝业。 诸葛亮希望刘禅能像他父亲一样,勤勉治国,礼贤下士。多次提到刘备是为了给刘禅做榜样。
3、 两个“呜呼”,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讨论)
第一个呜呼:环境险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 第二个呜呼: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悲痛 第一个矣:统领句子,提示下文,重读 第二个:总结上文,轻读 第三个:处在文意转折之前,宜急收。
本段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阅读第六段,思考与探究:
1、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2、结集的目的是什么?3、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
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本段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
诵读第七段,思考探究:
1、第7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一段作者感慨自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意志。
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小结: 本段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3.层见错出
(缙,也作搢,插的意思。绅,腰带。)
(具,通“俱”。作副词,全,都。)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3.为巡船所物色 4.以至于永嘉
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意义
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古:搜寻 今:寻找
古:一直到。今:表前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
5.几彷徨死6.不复顾利害
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
古:个人的安危 今:利益和害处;了不起
得间奔真州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望其旗靡,故逐之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副词,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扬州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为一卷将以有为也为巡船所物色
使北营使来者读之会使辙交驰
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日与北骑相出没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草行露宿
(在野草间,在露天里)
道海安、如皋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予之及于死者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几以捕系然而隐忍以行挟匕首以备不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资政殿学士行/将以有为也
予羁縻不得还 无日而非可死 几以不纳死
书愤 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2021学年非攻(节选)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非攻(节选)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句要领,断句的方法,找顶真定句读,据排偶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察反复定句读,课文断句,是用类比证明其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背诵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三老王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老王评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字斟句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