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设计
展开临清实验高中 语文学科编写人:卢兰会 审稿人:陈红艳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品,传诵千古而不衰。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叙述和描写的景物,都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折射和体现。这是了解柳宗元主要思想脉络的重要途径,所以,这虽然是一篇课标外的古文,可是鉴于这篇文章的重要地位、艺术特色、描写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考虑用两课时学习本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3.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四、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文言散文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品,传诵千古而不衰。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进行时代的处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设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会见一位老朋友,柳宗元。之所以说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些作品。(学生说学过的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写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同属“永州八记”,且《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之首。
解题:始得,刚发现。宴游,宴,安闲。
目标见导学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⒈第一个游是游众山,是“形游”,虽然游了很多地方,但作者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放松。
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形游”?)
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觉而起,起而归。
⒉第二个游是游西山,是“神游”,在游西山时,惴栗之情得以排遣,精神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理由如下:(从哪些句子,看出是“形游”?)
①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③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结:作者出游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除郁于胸中的“惴栗”之情,游众山并没有让他达到这一目的,游西山时,作者的心情才得到自被贬永州以来的第一次放松,达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神游之妙境。作者也因此名其文曰“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
提示: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而悟山之寂寞如己之寂寞,此时的敬亭山就如诗人的一位老朋友,诗人从敬亭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柳宗元又从西山身上读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之特立恰是作者精神人格的写照,作者在西山这一自然景观中看到了自己傲然独立的人格,从而摆脱“惴栗”之情,与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明乎此,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位老朋友。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当一个人的精神屡受打击而惊惧不安时,或感到精神的苦闷时,可以到自然中去寻找精神的慰藉,到自然中去找回真正的自我。
当堂检测 见导学案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神游:与万化冥合
从自然中
得到慰藉
找回自我
形游:犹怀惴栗之情
十、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文意的疏通,教师是一个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语言优美,准确,传神,结合注释,文意相应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相互间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当老师问及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学生却出现了分歧,这与我备课之初的设计是背道而驰的,原以为学生一下子能得准确的结论,当时迫使我不得不及时调整过来。我想,既然学生能在文章的阅读中,找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何不就此引导学生去分析发现呢?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积极的组织学生去分析讨论,学生很快就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得出了结论。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结论,教师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但这种灌输式的方法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吗?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本身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意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本文的教学中,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学习,学生的态度是如此的积极主动,使我倍感欣慰。
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建议,资料链接,自主学习,听读感悟 交流展示,巩固练习,迁移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永远新的旧故事*边城(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永远新的旧故事*边城(节选)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