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年高一语文暑期备课教案:3.2.1《前方》2(苏教版必修1)88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年高一语文暑期备课教案:3.2.1《前方》2(苏教版必修1)88201
    年高一语文暑期备课教案:3.2.1《前方》2(苏教版必修1)882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苏教版前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前方教案,共4页。

    前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摄影散文这种新兴传媒手段 
    2  体会联想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3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能力目标: 
    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基础字词句 
    2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3  理解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注意对话栏里的对话,增进交流 
    2  品读,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 
    3  点拨,教师提出思考题,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思考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淀区学院路一家临街书店,将一纸粗笔浓墨写就的告示贴于门板上,告示上的五个大字似要向凛凛寒冬里的人们传达一种江南的暖意:《草房子》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草房子》的作者是谁吗? 
    二、简介作者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改写出版的历史,他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具有高品位、高效益的双高境界。他在台湾出版的书累计已达15本,他的创作已成为台湾许多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题目。《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被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30余种。日本先后推出了《草房子》的日文版和电影,继2001年〈〈红瓦〉〉入选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十本好书之后,〈〈红瓦〉〉的第九章又被韩国语文教师协会编入全国高中通用教材。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询呢? 
    三、关于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把各种传媒手段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摄影散文也是其中一种。这种新的文体兼备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体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象的限制,展开联想。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曹文轩先生在观赏了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了此文。 
    四、关于题目 
    本文是由摄影作品〈〈前方〉〉引发联想而写的摄影散文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摄影作品〈〈前方〉〉见课本插图。充满画面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五、研习文本: 
    (一)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思考: 
    前方就是前面,在文中体现的就是由一张名为〈〈前方〉〉的摄影作品引出的思考。我们从第一段来看,提出的是什么话题呢? 
    明确:无论归家还是远行,都与离家有关离家即要探讨的问题。 
    (二)指名让学生朗读第二至四段,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话。找出第三、第四段的中心句。并且思考:有家以前离家可以理解,那么有家以后又为什么离家呢?本文在提人类的离家行为,而第三段中为什么要写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呢? 
    明确:立意: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第三段: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以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第四段: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 
    写电视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以此类比,给人直观的感觉,目的是为了说明动物和人迁徙的习性和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由动物及人,人物一理。 
    (三)   师有感情朗读第五至七段,思考: 
    1、作者从人类有家以前和有家以后的表现,以及分析人类离家远行的三个原因来体现自己立意的正确,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围绕自己的立意来叙述的。 
    明确:人类有家以前,就有许多人类祖先带着大队迁徙的例子,这和动物大迁徙是一样的。人类有家以后,先前的习性和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类离家的四个原因是:外面世界的诱惑(分析外面世界诱惑的原因是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出自无奈(分两种情况:家容不得他他容不得家了),理想的诱惑。 
    2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中的前方还是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 
    明确:不是,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的召唤。 
    3、为了说明前方的不确定性,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又如何写出了它的作用?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前方的不确定性。运用排比描写了前方的作用,形象生动,给人具体的感受。 
    4、在人类的三种离家原因里面,你为什么离家呢? 
    5、为什么离家不用离开,而用逃离呢?何以说家的压迫 
            明确:因为逃离更能体现出家给他的压迫感。离家就是为了寻找自由,幸福的生活。 
    (四)第八段中作者又从联想回到了摄影作品上来,找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思路转化的词语。 
            明确:路、前方、船、马车、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我们上节课讲到了文章中由摄影作品引发的联想以及又回到作品的整个思路,那么,我们再往下看,作者还有什么人生体会呢? 
    (二)1”“前方是什么关系?作者仅仅在讲具体的吗?如果不是,那又是在讲什么呢? 
    明确:路连接着家与前方。由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2  人类的命运是什么?人生苦旅苦在何处?作者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生就是一场苦旅。人生苦旅苦在皮肉之苦精神之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引了《围城》和丰子恺先生的散文。 
    (三)1、人有痛苦该向何方去呢?怎样来理解人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 
    明确:要回家。家是心灵的港湾。刘亮程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家园就是宗教,就是精神上的归宿。正是因为人们要寻找精神归宿,因此思乡才成了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真可谓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在这些思乡的诗歌里,有些诗人并不是回不了家。如崔颢:有人说他离家千里,也有人说他离家十几里,可是他为什么回不了家呢?因为那不是他要找寻的家。因为不单纯是在追求物质,更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得以慰藉家园,由于这是抽象的感觉,所以它是飘渺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人们的心灵也需要有慰藉的地方,这个心灵的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这种情形与生活现实造成的反差让人们永远都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道路和人生的前方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他们也在这条路上,永远寻找着精神家园。 
    2、第11段中提到了人的精神状况的三重悲剧,请找出来,并试着来理解。 
    明确:因为人要离家,向前,于是,便有了。如果说此前,作者基本上还是在讨论人的具体生活状况的话,那么,从这一部分开始,作者更多的是在关注人的精神状况,思辨的色彩也越来越浓。”“”“流浪”“旅途等等,都是一些双关的语词,有时就纯粹是在哲学的层面上使用它们的。作者试图揭示并描述人的种种悲剧命运,不管你的生活境遇如何,不管你是坐在如摄影作品或《围城》里所描绘的破烂不堪的汽车上,还是坐在舒适的交通工具上,人生都是一场苦旅,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苦旅者。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归依感。所以,《前方》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出人类精神状况的三重悲剧:人在走向远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二、人已无法还家;三、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显然,这里的,并不是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 
    3、最后一段和第一段的关系如何?这里的旷野做何理解? 
            明确:第一段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掘。 
            这里的有两种含义,可以理解为实际的旷野,深层次的指心灵家园,不一定与实际的相符,也可能在远行的前方找到这个。反之,回到实际的家,也可能处于心灵的旷野之中。 
    (四)   小结 
    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前方》引发了独特深刻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行文结构独特,思绪由摄影放出再收回,几经反复,从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到心中想念的家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 
    (五)   理解文中词语的语境含义 
    随着作者从摄影作品、日常生活场景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复转换,文中的关键词语时常具有特殊含义。这些词语有”“”“旅途”“前方等。这些词语在文中,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具体语境中有特殊含义。简言之,凡与命运”“内心有关的词,都具有语境义。 
    (六)   鉴赏艺术特点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弹琵琶、立意新颖。 
    《前方》是一篇含义隽永、意味深刻的哲理散文。作者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和呐喊,非常理性的分析了人类远行的原因和出走与乡愁的关系,使作品主旨多元化。 
    一般的反映乡愁的作品,无非是借游子之口写漂泊在外的寂寞与艰辛,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与向往心情,本文却另辟蹊径,从摄影作品谈起,对摄影作品中的人物趋向进行的推断,转入远行,则是离家而去的推论;最后作者用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过渡,分析了人离家的三个原因,指出人远行的积极意义------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这比以往的任何一部凄凄哀哀的乡愁作品在主旨上显的更加高远与旷达。当然,离家远行并非易事,因为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个中滋味只有远行者才能体会到。 
    作者并没有否定乡愁,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化形态的一形式,而且肯定了旅行者与乡愁那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但这种肯定又并非为具有乡愁的人助威呐喊,而是为了阐述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一观点,这样使作品主旨深刻,内蕴更加丰厚。而且,突出了人苦苦追寻的家园精神家园 

     

     

     

     

    相关教案

    2021学年前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前方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分析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前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前方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及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一前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前方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