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六国论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六国论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六国地图,战国历史背景,特殊句式,判断句,古今异义词,其实颠覆祖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疏通文字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3、能够正确翻译文章。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韩、魏、燕、赵、楚、齐、秦是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从土地面积看,楚国最大,秦、赵、齐次之,魏、燕又次之,韩国最小。从地理位置看,秦在今陕西、甘肃和川北地区,韩、魏、赵与秦为邻,楚稍远之,齐、燕离秦国最远。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富民强,跃居七雄之首,他急切地向外扩张,大大威胁着六国。六国虽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由于各有打算,联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很不巩固。如离秦国远而国力又强的齐、楚,对外在抗秦最前线的韩、魏、赵并不予全力支持,甚至还自相攻伐。而离秦国最近的魏、韩屈于秦国压力,多次割地求和,助长了秦国的气焰。六国最终在秦的“远交近攻”配以反间计的策略下,被秦国逐个击破,先后灭亡。据《史记》记载,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齐国最后也于前221年被灭。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韩魏楚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
告戒北宋王朝(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赂:赂本指送给别人物品,此处专指割地。
力亏:指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互丧:互是交互、相继的意思。丧,指灭亡。
独完:独指单独,完是指保全。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获:得到。 邑:小城、市镇。
亡:丢失,丧失。 所亡:指丢失的土地。
欲:动词,希望。 所大欲:是一个名词词组,表示欲所涉及的事物,可译为“最希望的事”。
厥:代词,表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
祖父:指祖辈和父辈的意思。
斩荆棘:披荆斩棘,表示创业艰难。
举:拿出去。 予:给。
奉:送,给。此处指割地给秦国。弥:更加。 繁:多。
至于:到……的结果。颠覆:被推翻,也就是灭亡。
宜:合适,应该。然:代词,这样,如此的意思。用来指上面所说的情况。
得:用做动词,有得到、合乎的意思。
古:是 两个词语,其:代词。 实:实质,实在内容。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
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对 比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讽今(在六国下)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击赵者再D、始速祸焉E、可谓智力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暴霜露B、暴秦之欲无厌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厌”同“餍”。读yàn,满足。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A、日割月削B、以地事秦C、义不赂秦D、不能独完E、李牧连却之
“日”“月”,名词作状语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
如果,连词
或曰……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六国论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题解释,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中心论点,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假设论证,一段历史一种感叹,背景介绍,史论文阅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六国论教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美文美读,课题解释,作者结论,历史事实,写作目的,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六国论示范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解题,秦强楚大齐富,凭借介,秦之一,另四国,鉴赏阅读,弊在赂秦,背盟败约自相屠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