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音版沂蒙山小调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沂蒙山小调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们的口号是,进入我们的第二美,谷子儿,一字多音拖腔,歌曲特色,谢谢再见,同学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学习目标: 1、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舒展地演唱《沂yi蒙山小调》;唱准一字多音、附点音符,唱出地方特色。2、能够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并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3、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欣赏《龙船调》,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独特的意味与魅力。
身体坐正,姿态美;面带微笑,歌声美;积极主动,表现美;人人都做, 心灵美。
走进我们今天音乐课堂的第一美
1、上乐句最后一个音与下乐句第一个音之间有什么联系?
2、这种创作方式叫什么?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
感受美( 分钟)
1、体会歌曲是几拍子的?
2、它的速度、情绪是什么?
3/4 4/4,他们交替出现,这叫做变换拍子或变拍子。
速度:中速;情绪:抒情地、歌颂地
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是指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地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为配合八路军打击反动地方武装“黄沙会”而创作,后经改编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 《沂蒙山小调》。
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1、“那个”2、“儿化音”3、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的特点
:只是民歌中的衬词, 没有实际意义
小组合作,5分钟时间,试用鱼咬尾的方式为《沂蒙山小调》改编一段歌颂自己家乡的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升华美( 分钟)
龙船调 —湖北民歌
结束语: (2分钟)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民歌中的小调, 小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它,热爱它,使之弘扬和发展下去,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示范课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沂蒙山小调,鱼咬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沂蒙山小调示范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二课时,学唱《沂蒙山小调》,一同走进,民歌概念,汉族民歌体裁,欣赏诗朗诵《蜀道难》,下课同学们再见,同学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欣赏沂蒙山小调背景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沂蒙山风光,歌曲简析,衬词的作用,同学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