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 大堰河——我的保姆巩固练习
展开一、随堂巩固
1.名句默写。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 (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诗人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________的人物,如盗跖、陈胜等,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因而,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2)屈原担任过楚国的左徒,见识广博,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________应对辞令。
(3)除了缅怀先辈以外,传统的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还包含着________新生命的意思。
A.叱骂 熟习 养育 B.斥骂 熟悉 孕育
C.斥骂 熟习 孕育 D.叱骂 熟悉 养育
解析: (1)句强调责备,用“斥骂”;(2)句强调屈原对应对辞令掌握的熟练,选用“熟习”;(3)句指新生命的产生,选用“孕育”。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地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解析: “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词义与语境不合。
答案: C
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解析: 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答案: D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杀了诗歌形式的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真正的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也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5.深入理解文章开篇的两句话,回答下面问题。
(1)“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将其改为判断句,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4字)
(2)“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6字)
(3)就全文而言,这两个句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4字)
答案: (1)诗歌是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
(2)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
(3)提出论点。
6.文章提出评价诗人的两条标准,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2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3字)
答案: (1)评价诗人的造诣,主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2)诗人的人格魅力,包含于诗体语言所能表现的诗美之中。
7.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对新诗的科学理解,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4字)
(2)新诗形式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有二,它们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2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4字)
(3)作者阐述新诗语言形式生命力的源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9字)
(4)作者提出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原则,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8字)
答案: (1)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2)①诗的“内形式”与“外形式”不可分。
②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无“外形式”,“内形式”无依托。
(3)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
(4)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不成熟)进入“跳舞”(自由)的艺术转变。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起笔两句,分别从反面和运用反问修辞提出本文的论点,即:要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B.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指体式、音节、韵律等;“外形式”则指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C.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D.成为优秀诗歌的条件,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诗,由于“外形式”的缺乏,流于诗情虚假,而导致了诗意的肤浅或空泛。
E.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顺应中国人的生命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体之间的血脉联系是重要途径。
F.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和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解析: B项的表述错位,颠倒了“内形式”与“外形式”包含的内容——“情绪节奏、心理逻辑”属于“内形式”;而“体式、音节、韵律”则属于外形式。D项表述有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诗意肤浅或空泛的原因是由于“内形式”的缺乏,而不是“外形式”的缺乏。
答案: BD
三、语言运用
9.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纷飞的秋叶/悠悠地落在地上/它静静地躺在树脚下/化作了春泥/无怨无悔地等待/充满希望的春天
(选自《秋叶》)
(1)诗要讲究形象,但开头两句只是一般的陈述。为了描绘出秋叶的艺术形象,作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最合适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①纷飞的秋叶/像累了的蝴蝶/趴在地上喘息着
②纷飞的秋叶/好像蝴蝶/滑入大地的怀抱
③悠悠的蝴蝶/轻轻地起舞/偎依在树的身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虽用了一个“躺”字,但仍缺乏生命力,无法表达作者对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请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改成“把热情和希望/交给又一个新的春天”,与原诗句相比,是好是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①描绘的形象缺乏一种积极的精神;③未点明落叶,让人误以为就是蝴蝶。
(2)示例:它睡着了/甜甜的梦里/它化作春泥/托起一丛金色的小花。
(3)改后的诗句更能突出落叶的奉献精神,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原诗句只强调了“等待春天”的心愿。
10.阅读下边的一篇微型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千里迢迢去见一位著名导演。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
作者恭恭敬敬地递上剧本,道:“请您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来,道:“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作者似乎感觉到了出语有错,一时却又想不起来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道:“您休息,您休息,等您病好了,我再上门赐教。”
这篇小说中的作者错就错在用词不当上,请将错误找出来,并具体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拜读 “拜读”用于阅读对方的书信、作品等,此处颠倒了与对方的相互关系。赐教 “赐教”称他人给予指教,此处颠倒了与对方的相互关系。
11.《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七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淳朴、宽厚、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排比修辞的运用。仿写时围绕选定的对象选取典型细节即可,注意人和事的协调统一以及先后顺序。
答案: 老师含着笑,叫醒我们一起做操;老师含着笑,讲解着我们不懂的问题;老师含着笑,批改着我们的作业;老师含着笑,与我们促膝谈心;老师含着笑,与我们一起做课外游戏;老师含着笑,掖好同学睡觉时踢开的被角。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w。w-w*k&s%5¥u
w。w-w*k&s%5¥u
语文必修四3 *哈姆莱特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3 *哈姆莱特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随堂巩固,阅读探究,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随堂巩固,阅读探究,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随堂巩固,阅读探究,语言运用,创新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