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5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24 分) 古诗文默写。(10 (1)操在龟虽寿 写诗虽然年,却志不的诗句                                                     2 雨寄北中写出对未来聚的向之情的句是                            (3)  《泊秦淮表现了对统治者愤慨和讽喻之情的句子是                     (4)  当别人误解了自己论语十则中我们知道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根据拼音写词语。(4 (1)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真是 hài rén tīng wén(  (2)  tóu xián  (3)  è rán  (4)  那里装的是什么 xiān qióng jiāng(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3              3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 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   浪。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4              3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5.(4 分)仿写加点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一朵花点缀不出丽的春天 个音符谱不了动人的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46  10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3 分)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元方年七岁,门外戏 B. 谢太傅寒雪内集 有物外之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  C.未柳絮因风起 D.日中不至,则星汉灿烂,出其里               亦复如7.(4 分)翻译下列句子。 (1)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3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9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  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   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   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9.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 10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  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   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   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   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  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   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 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   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   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
    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   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真理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3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 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3   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认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点会带来哪些好处?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417 爱是那杯大红袍 ①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带来些许凉意,那剩下的几片败叶在树上痛苦的摇曳,勾   勒出无限凄凉。空中南飞的雁群不时撒下几声嘲讽,灰暗的乌云让我倍感压抑。考好,再考   砸,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大起大落后的一蹶不振。②推开家门的前一秒,我还在纠结是坦白还是抗拒。但当我看到爸爸正用阴云密布的眼看着手机,我猜到“家校通”(指学校将学生的成绩用短信通知家长已将我的耻辱暴露
    无遗。看到我回来,爸爸将他的目光从手机游移到我身上,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目光看了我许久。没有长吁短叹,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暴跳如雷。他只是很平淡地让我把茶具摆到阳台,   要我和他一起品茶。③爸爸煮好一壶水,端着茶壶走了过来。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爸爸撕   开一包大红袍,那是爸爸参加比赛获一等奖得来的。对于他而言,这包茶叶意味着三个月的   准备和五个小时的对抗,他平时舍不得拿出来。在今天这个毫无庆祝意义的日子,我爸竟撕   开了那包大红袍茶叶。④一丝一丝的茶叶紧缩着,被打入紫砂壶中。在沸水中起起落落,翻滚不停。爸爸盖好杯盖,看着我。我低下头,避开了那双犀利的目光。“这茶啊,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式、方法,要心平气和,方能泡出一壶好茶……”我爸开始了给我讲授如何泡茶。见我不回话,   他提起茶壶,一柱茶水冲出壶口,跃入茶杯,盘旋良久,几片茶叶也随之旋转。当最后一滴茶水溅起的水花冲上来时,我再也挡不住缭人的香气,吹了几下,便一饮而尽。没有想象中的甘甜与清新,只有一股温暖的苦涩,我喷了出来。⑤爸爸看了看我,把那半壶倒了,又重新冲了一壶,倒上一杯,说:“再试试。”我摇了摇头,但又很好奇,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喝了一杯。这一次,后来之甜冲淡了先前之苦, 这杯茶,令我心旷神怡,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茶道如人生,一次苦涩阻止不了甘甜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品第二杯;一次失败阻止不了成功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尝第二遍;你的一次考砸阻止不了之后的考好,关键在于敢迎下一次。现在,我们把这杯茶喝完,预祝你用最好的方式赢得下一次月考的成功。干杯!”⑥我学爸爸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味那大红袍里的爱。它是苦的,却不像黄   莲;它是甜的,却不像密汁。它先苦后甜,先淡后浓,清新淡雅,甘甜宜人。它正如我爸的   爱,不华丽,不做作,却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⑦秋风阵阵,寒意依旧,但那杯热气尚存的大红袍似一缕阳光拨开我心里的乌云,温暖  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那一丝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 分) 16、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17、第③段中“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18、爸爸将深深的爱寄托在那杯大红袍上,因此作者认为爱是那杯大红袍,那你认为爱还
    可以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5 分)  三.作文(50 分) 题目: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②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③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④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附加题(10 分)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  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   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   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已经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  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   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   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   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了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   的生活更多的意义。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
    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  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   停留在何处?  第②、③段中加粗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第⑤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4 分) 1.10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 1骇人听闻 2头衔 3愕然 4仙露琼浆 3.(3 分) D 4.(3 分) B 5.(4 分)示例: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一滴水珠汇集不成辽阔的海洋。  二.阅读(46 分) 10 6.(3)C7.4 1)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2)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83 因为他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了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
    9 9.( 3)A10. (3 分) 即发谷与民/ 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 父老沿途送之11.(3 分)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意对即可)10  12. (3 分) C 13.(3 分) A14.(4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对社会,有利于安定团结。(2 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217  154 “我”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心情低落,爸爸邀我品茶或爸爸通过巧妙的方式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16(4爸爸是一个聪明、讲究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的人。讲到一点即可得 2从文中当爸爸得知“我”考砸后,没有直接批评或直接说教,而是用一次泡茶的的经历让我感悟到勇气与信心的重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当得 2174 景物描写,2 烘托出“我”还存在考试失利的悲伤心理2  18(5例:爱是一杯温牛奶。(1)每当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完了回家的路,用钥匙打开家门,总会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杯温牛奶,那是母亲帮我准备的,并且温度与时间都计算得如此准确。4 爱是一把遮雨伞,爱是一碗清香的面条,爱是一句温暖人的话中,爱是一个肯定的眼神,爱是一个淡淡的微笑……答案为开放性,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作文(50 分) 略  附加题(10 分) 1.(3 分)“这”指“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样” 指“已经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2.(3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或他们对眼前景物熟视无睹。) 3.(4)作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应注
    意“使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 郑燮(xiè),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把画竹和兰花当做自己的长处。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甚至有时都忘了他是当官的人。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只好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   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54):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5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54):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5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54):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5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能力理解,写作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