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光的偏振课后复习题
展开13.6 光的偏振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3-4)
1.纵波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偏振现象 B.折射现象
C.干涉现象 D.衍射现象
解析:选A.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有现象.
2.声波较光波更容易观察到衍射现象,这是因为( )
A.声波速度小,光波速度大
B.声波波长长,光波波长短
C.声波能量大,光波能量小
D.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解析:选B.波长越长,越容易观察到衍射现象,声波较光波波长长,故B正确.
3.关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但是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可以不同
B.偏振光是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
C.自然光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成为偏振光,偏振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又还原为自然光
D.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自然光
答案:BD
4.
图13-5-4
如图13-5-4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解析:选BD.自然光沿各个方向发散是均匀分布的,通过偏振片后,透射光是只有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从电灯直接发出的光为自然光,则A错;它通过A偏振片后,即变为偏振光,则B对;设通过A的光沿竖直方向振动,B偏振片中能通过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则P点无光亮,将B转过180°后,P处仍无光亮,即C错;若将B转过90°,则该偏振片将变为能通过竖直方向上振动的光的偏振片,则偏振光能通过B,即在P处有光亮,D对.
1.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要小的时候,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衍射现象是光特有的现象,只有光才会发生衍射
C.光的衍射现象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解析:选AD.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无疑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而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而要出现小孔成像,孔不能太小,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只是近似的,只有在光波长比障碍物小的情况下,光才可以看做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D.
2.关于单缝衍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条纹越亮
B.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C.缝的宽度d越小,光的传播路线越接近直线
D.入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解析:选B.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由于光波波长都很短,所以在单缝衍射现象中,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故B正确.缝的宽度d越小,透过缝的光的能量越少,亮度也越小,即A项错误.缝的宽度d越小,越容易发生衍射,即容易偏离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中去,故C项错误.在缝的宽度d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项错误.
3.如图13-5-5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哪个是著名的泊松亮斑的衍射图样( )
图13-5-5
解析:选B.泊松亮斑为不透光的圆盘阴影,中心有一亮斑,而周围还有明暗相间的圆环,故B正确.图A小孔较大,没发生明显的衍射.D小孔较小,发生了小孔衍射,C为干涉条纹.
4.如图13-5-6所示,a、b、c、d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图13-5-6
A.a、b是光的干涉图样
B.c、d是光的干涉图样
C.形成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光的波长短
D.形成c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d图样光的波长短
解析:选A.干涉条纹是等距离的条纹,因此,a、b图是干涉图样,c、d图是衍射图样,故A正确,B项错误;由公式Δx=λ可知,条纹宽的入射光的波长长,所以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b图样的光的波长长,故C项错误;c图样的光的波长比d图样的光的波长长,故D项错误.
5.(2011年南宁高二检测)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线状白炽灯丝(灯丝或灯管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出( )
A.黑白相间的直条纹
B.黑白相间的弧状条纹
C.彩色的直条纹
D.彩色弧状条纹
解析:选C.白炽灯(或日光灯管)发出的光是复色光,其中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产生的单缝衍射的图样中条纹宽度和间距都不相同,因此各单色亮或暗纹不能完全重叠在一起,所以成为彩色条纹,因是狭缝,所以是彩色直条纹,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6.在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应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其目的是( )
A.减弱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B.增强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C.增强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D.减弱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解析:选A.由于反射光的干扰,景物的像常常比较模糊,装上偏振片的目的是减弱反射光,但不能增强透射光,故选A.
7.一束红光射向一块有双缝的不透光的薄板,在薄板后的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现在将其中一条窄缝挡住,让这束红光只通过一条窄缝,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与原来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亮条纹比原来暗些
B.与原来不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而且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
C.只有一条与缝宽对应的亮条纹
D.无条纹,只存在一片红光
解析:选B.红光通过双缝时发生干涉现象,红光通过一条缝时发生衍射现象,衍射图样中央条纹最宽最亮,故选项B正确.
8.沙尘暴是由于土地的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气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D.只有频率较小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解析:选BD.据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发生沙尘暴,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线能到达地面,据c=λf知,到达地面的光是频率较小的部分,故B、D正确,A、C错误.
9.
图13-5-7
如图13-5-7,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解析:选ABD.偏振片只允许与自己透振方向相同的光通过,与透振方向垂直的光不能透过,与透振方向成45°角的偏振光能部分通过,故该题选项A、B、D正确.
10.一束光由真空入射到平面玻璃上,当其折射角为30°时,反射光恰好产生完全偏振,因此,可以推断出玻璃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解析:选B.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题意可知,要使反射光完全偏振需要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所以i+r=,根据折射定律:n=====,故B正确.
11.一段时间以来,“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施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13-5-8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3-5-8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仍为最大,偏振处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仍为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解析:选ACD.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得到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的偏振光,该偏振光经被测样品后,其偏转方向发生了偏转,即相对于光的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到达B的光的偏振方向与B的透振方向不完全一致,故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故A正确,B错误;若将A或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的强度仍为最大,说明它们转过的角度等于α,故C、D都正确 .
12.
图13-5-9
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13-5-9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则( )
①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②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③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了
④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上述现象符合光的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故②正确;由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丝越细衍射现象越明显,故④正确.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4第十三章 光6 光的偏振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4第十三章 光6 光的偏振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因此,可以推断出玻璃的折射率为,见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全反射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全反射课后测评,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 光6 光的偏振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 光6 光的偏振课时作业,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因此,可以推断出玻璃的折射率为,见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