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6 老山界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6 老山界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总结拓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把握主题。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整体感知1. 了解作者作品(1)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2)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占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阿尔萨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读准字音郝叟(hǎo sǒu ) 懊悔 (ào) 字帖(tiè)强迫(qiǎng) 踱步(duó) 哽咽(gěng yè)(2)解释词语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诧异:觉得十分奇怪。3.学生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意,并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交流明确(1)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之痛,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2)文章层次结构:按时间顺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学前(1-6);上课中(7-23);下课(24-29)三、局部探究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下面我们重点品析人物。1. 这篇小说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明确: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2.请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仔细揣摩,就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谈体会。交流明确文中对小弗朗士的描写主要是心理描写,从上课前到上课中以及下课,小弗朗士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趣”一词写出了小弗朗士的调皮、稚气、天真。(2)“最近两年来……‘又出了什么事啦?’”“又”字写出了败仗、征发等事情经常发生,表现了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窘迫的形势。(3)“……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可怜的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由原来“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到“可怜的人”,表明他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再到最后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他感到老师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他逐渐懂事、成熟的过程。(4)“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忘了我挨的戒尺”与前文“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相呼应,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表明其对母语的认识发生了鲜明的变化。(5)“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里表现出小弗郎士悲伤和内疚的心情,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6)“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强迫他们学德语的讽刺和嘲笑。3.小弗郎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明确 这一转变是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而点燃他幼小心灵深处的爱国激情火花的人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四、总结拓展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在上学的路上:小弗郎士先是害怕老师提问而想逃学;继而发现天气温和又晴朗,画眉鸟的歌声婉转动听,普鲁士兵在操练,他觉得有趣;最后到教室之后发现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又感到很诧异。上课时:因为是最后一节法语课,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他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非常珍惜这最后的学习机会。 拓展阅读:周慧斌《最后一课》。五、作业设计1.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2.研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并在文中批注描写手法及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 上学前 : 害怕 诧异 幼稚上课中 : 难过 懊悔 下课: 珍惜 成熟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并且认识了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认识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韩麦尔先生。二、局部探究1.上一节课,我给同学们留了作业,要求从文中找出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并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明确(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外貌描写)先生穿着打扮的变化,表明先生对最后一课的重视及对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他用这种特有的方式来纪念最后一课。(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描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思想感情的纽带,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牢记祖国的语言,就能够牢记祖国,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团结起来共同战斗,赶走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3)我每次抬起头来……叫他怎么不伤心呢?(神态描写)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描写,他在同学校、学生、语言进行无言的告别,此时,韩麦尔先生心如刀绞。(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语言:“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其中,“惨白”是韩麦尔先生内心悲痛的细节表现,因为与学生、学校、祖国语言告别的时间到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必胜信念。而先生最后的表情和手势表现出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丧的极端痛苦。这一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动作、神态等的刻画,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带来的沉重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2.请说一说你心中的韩麦尔先生是一颗怎样的人?可以“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的人,因为……”示例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因为他是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凡凡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浇花,或者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答案预设(1)他是一个可怜的人;(2)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3)是一个严厉的人;(4)是一个普通的人;(5)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6)是一个有勇气的人;(7)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8)是一个爱国的人;(9)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3.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地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是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作者借助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4.环境描写一般包括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和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两个方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环境描写,并加以赏析。明确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三、总结拓展1.小弗郎士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先生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都自觉地集中到了民族语言的旗帜下,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瞬间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一个觉醒了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具备了坚强意志的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一个充满了信心、力量和勇气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2.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和众多同胞,他们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强迫中国人去学日语北京的大学生说,若大的华北竟容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看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也曾一遍遍地上演过类似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拓展阅读材料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的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四、作业设计仿写训练:小说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请仿照文章人物的穿戴描写,选取身边的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加以描写,体现其性格特征或心理活动。(不得少于100字)五、板书设计最后一课 都 德外貌韩麦尔 动作 爱国语言神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6 最后一课 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6 最后一课 主课件配套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个别地区使用课题22 诗二首教学设计,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