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寄情山水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法多样,艺术风格迥异,我们今天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学自学.质疑 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图画,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桃园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画家是怎样营造画面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深、远、平阔场景的?山水画平、远、深“三远法” 极目远望为平远,景色浩渺无际。 仰望山巅为高远,峰峦之势高耸突兀。 由前窥其后为深远,山重水复层层叠叠。山水 清代 弘仁清卞山居图 元代 王蒙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溪山清远图》局部南宋 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平远法:自近山而望远山 极目远望,景色浩渺无际。现代 李可染《漓江山水》深远法:自山前而窥山后山重水复层层叠叠。《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 仰望山巅,峰峦之势高耸突兀。《渔庄秋霁图》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现代 黄玉洲 比较与感悟: 将美术作品与照片做对照比较,体会他们的不同。 不同的画家对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你能理解他们作品中所表现的各自意境吗?总结与练习:1.总结三远法在表现山水景物时各有什么特点。2.学习并练习中国画中山石、树木、云水的表现方法,体会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起伏,层次分明。● 石分三面,表现体积。● 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表现阴阳向背。山石画法:树的画法:1、先画主干添加树节2、再画枝3、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不同的树叶4、最后再着色 云雾聚散,泉流蜿蜒,使画面布局变化万千,层次丰富,虚实相间。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宣示作品主题,并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画点景的人、物结构要简洁、用笔与整体协调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宾主 确定一幅画中山脉峰峦的宾主关系,或相对呼应,或环抱其中,形成变化统一的整体。 山水画的布局: 学生分组尝试运用“三远法”,用线条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稿, 尝试将意趣融入画中,并与同学交流你所表达的意境。巩固深化: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湘美版美术八上3《寄情山水》课件pptx、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寄情山水》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试讲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湘美版美术八上3《寄情山水》课件pptx、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寄情山水》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第3课 寄情山水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第3课 寄情山水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课《寄情山水》课件ppt、第三课《寄情山水》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