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
展开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许多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五、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大小相等的棋子、方格纸、白纸、投影片
学生用: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大小相等的棋子、一个大棋子、方格纸、白纸、支架、刻度尺、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蜡烛在水中燃烧”的视频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个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后就能明白了。
观看图片,这几幅图中有个共同的东西——平面镜
给出定义:表面是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提出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所说的平面镜只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吗?
观看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得出结论: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光滑的漆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看图片:镜前的猫我们称作物,镜后的猫我们称作像。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
(1)像的位置在平面镜 (上 ∕前 ∕后)
(2)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三)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大小相等的棋子、一个大棋子、方格纸、白纸、支架、刻度尺、笔(选择其中合适的器材)
实验步骤:a、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b、确定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c、确定像的虚实
(四)进行实验:小组实验、过程分步进行、逐一解决:
1、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目的:找到像的位置,并把位置具体的用另一个棋子定下来。“等效替代法”
讨论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点拨:如果使用平面镜,那么像的位置在镜后,无法确定。玻璃板具能成像,又能透光。当使用玻璃板时,由于玻璃透明,可以在板后放一棋子,当实物与像位置重合时便可确的像的位置。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讨论2、为什么选两支完全一样的棋子?
点拨: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确定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收集、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你选用的是白纸还是方格纸?那个更方便?
点拨:都可以,方格纸更方便。
3、确定像的虚实
像能否用白纸(光屏)接收,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五)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对称法”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像
(六)交流、评估
可能出现的问题:
1、部分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得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点拨: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未点燃蜡烛的光经空气到玻璃板再到空气中会发生两次折射,所于造成了实验误差。在选取实验器材时,我们可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2、部分同学在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后面的蜡烛都无法使之与像重合?
点拨:大家注意观你们用的桌面是否水平,如不水平,则造成玻璃板不能竖直放置,可能在水平面上找不到像,成像偏上方或下方,所于无法使二者重合。应用:汽车的挡风玻璃。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和危害:
观看图片:说出图中平面镜的用途。
观看图片:说出图中平面镜成像的危害。
四、解释“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小魔术。
布置小制作“魔术箱”。
练习题。
课堂练习:
1、身高1.6m的学生站在穿衣镜前0.5m,他在镜中像的身高是 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他后退0.5m后,人和像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
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 _ __;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 _现象,可知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板书设计:
平面镜
1、定义
2、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成的是虚像。
3、应用和危害
平面镜(学案)
班级 姓名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1)像的位置在平面镜 (上 ∕前 ∕后)
(2)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a、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b、确定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c、确定像的虚实
四、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五、得出结论:1、
2、
3、
4、
练习:
1、用对称法作出物体的像
2、身高1.6m的学生站在穿衣镜前0.5m,他在镜中像的身高是 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他后退0.5m后,人和像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
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 __;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 __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1
2
3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1
2
3
初中苏科版3.4 平面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3.4 平面镜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互动突破,总结提升,当堂训练,课后小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共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4 平面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4 平面镜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第1课时,小结归纳,观察与思考,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