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34练)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34练)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34练) 【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_________、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_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__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B. 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C.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 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B.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C.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D. 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B. 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C.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D.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①)。我们应该下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或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牛听弹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缺;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囿于某派别的传统习尚,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③),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孔子所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游历过、测量过所有的世界名山。研究文学如出一辙,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4. 请在文中序号①②③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 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有些人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阅读的多是恶劣作品,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知得不正确,就会给精神带来危害”,与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饯薛大夫①护边李峤荒隅时未通,副相②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橐③,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 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写北方边塞地区荒凉偏远,音信未通,点出了环境的恶劣,也预示着护边的艰辛。B.诗人借助"星芒动""月晕空"的天象变化,烘托了将士出征时惊天动地的雄壮气势。C.诗人细致生动地描述了薛大夫征战边陲的真实情景,颂扬了他戍边所取得的丰功伟业。D.这首饯行之作,非但没有流露离别伤感之情,反而给人一种遒劲豪迈、雄浑洒脱的感觉。7.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下“ , ”,表达因不被重用而长夜不寐的郁闷和惆怅。(2)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精华。《过秦论》中结尾“ ”一句,总结了秦灭亡的历史教训;《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能顺木之天, ”,告诫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3)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杜甫在《蜀相》中借“映阶碧草自春色, ”,抒发对英雄长逝的感伤之情;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以“万里归船弄长笛, ”,表明诗人要摆脱现实纷扰,回归精神自由的追求。 【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当前文艺评论的不足之处,除了缺乏秉笔直书、公道直言的实事求是精神之外,在文风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文风是文艺评论的命脉。文风得到改进,文艺评论的生机活力才有望得以焕发,权威性、公信力才能得到彰显。文质兼美,应该成为文艺评论文风的自觉追求。改进评论文风要贯彻实践观点,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文艺评论的源头活水是发展变化着的文艺实践。评论来自实践、作用于实践,实践是评论的生命力之源。评论工作者不仅是当下文艺实践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实践的学生。要紧贴当代文艺实际,置身文艺现场,与时代对文艺的要求同步,运用科学理论武器,解读文艺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创作中找寻话题,透过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看到文艺风潮的起伏,对创作倾向、审美思潮和消费时尚进行判断,发现规律、揭示本质,言之有物,言之成理,避免凌空蹈虚,使笔下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富于洞察力、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神采,给创作以启发。改进评论文风需要激发创造性。评论和创作一样,是富于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现在不少文艺评论读起来味同嚼蜡、暮气沉沉,就是因为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思维支撑,习惯于陈陈相因,缺乏独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陈旧呆板、面目可憎。要使评论文风鲜活生动,活泼可亲,评论家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现象与不同作品进行具体、个性、科学的分析,为推动文艺繁荣提供真知灼见。改进评论文风要增强主动性针对性。目前不少评论议题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评论家匆忙上阵、依赖惯性、被动应付较为普遍,导致很多评论文章陈词滥调、言不及义。文风的鲜活灵动,必然来自主动性和针对性。优秀的评论家要做时代文艺发展敏感的雷达,当代最新文艺佳作的发现者、推荐者。好的文艺评论往往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敏于反应、率先发声,善于主动设置议题,要自觉保持对新人新作品的热情关注,敢于主动围绕焦点热点旗帜鲜明地发声,深刻揭示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质而无文,其行不远。文而无质,其行不久。好文风有门槛,并非一蹴而就,只有认真对待文字,勤于钻研、学习和实践,才有望入其门径。而且,这种学习不只是写作技法上的,更要提高文章之外的多种修养。评论家应融科学与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论理讲美,文质彬彬,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文风体现学风作。文字的背后是学养、品格和境界,好的评论往往是评论家发自内心的赏识、理解或感奋。文艺评论需要拥有对文艺实践和文艺创作的同理心。评论家要以护花使者和同路人的心态,认真体悟创作甘苦,潜心研读各类作品,才能言之有理、以理服人。要倡导评论贴近群众,以更多风格质朴,短、实、新的评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文艺健康发展。(摘编自梁鸿鹰《倡导文质兼美、神采奕奕的文艺评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文风具备了文质兼美的特质,文艺评论才能拥有生机活力、权威性和公信力。B.文艺实践是评论的生命力之源,在文艺实践面前,评论工作者拥有着多重的身份。C.能否给创作以启发,取决于评论家能否透过文艺现象发掘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本质。D.评论家只要认真对待文字、勤于钻研、学习和实践,就能拥有文质俱佳的好文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先指出当前文艺评论精神与文风方面的不足,再强调改进文艺评论文风的标准。B.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维度论证了改进评论文风需要注意的三个层面。C.文章第五段从写作技法和自身修养等角度,强调了评论家推出文质兼美文艺评论的作用。D.文章末段紧承前文,对评论家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全文论证更加深刻周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拥有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是评论家创作出优秀文艺评论的必备条件。B.议题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评论家被动应付,是由评论文章陈词滥调、言不及义所致。C.优秀评论家要善于发现和推荐当代最新文艺佳作,并能设置议题围绕焦点热点率先发声。D.风格质朴的评论家用同理心去研读作品、体悟创作的甘苦,才能写出短、实、新的评论。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 。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年七十六,为 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 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造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勣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着成昭代之典。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 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B.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C.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D.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子,同“嫡子”,正妻所生儿子,一般为家族中继承家业的第一顺位。B.遗表,古代常指官员临终前所撰写的章表,官员死后,由他人替为上奏。C.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此处指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D.礼部,六部之一,通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终有所成。他曾经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B.李时珍医者仁心,体贴入微。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进献汤药,委婉规劝其父子和气,最后富顺王有所醒悟。C.李时珍治学严谨,大胆勘误。他发现前人著书中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且有重复混淆等弊病,于是加以订正,力求完备。D.李时珍著述详备,精琢细磨。他钻研中草药古书正统典籍,摒弃野史笔记,在著述中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8、结合文本说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能“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734练)【基础训练】1. D【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1空:“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文中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都是人们熟悉的, 用“耳熟能详”恰当。 第2空:“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前文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用“朗朗上口”衔接更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便于诵读。 第3空:“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第4空:“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根据语境,用“自然而然”恰当。故选D。 2. A【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拓展”。故选A。 3. C【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前的内容是“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与“心境”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应是“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只有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感受和思考生活,应是“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故选C。4. ①也不必完全摆脱;②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③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5.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理由:①原句与上下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②原句的“疗饥过瘾”“中毒”等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趣味低劣之人欣赏文学的错误方式及其严重恶果。6.C(这是一首饯行之作,征战的场面皆出于诗人的想象,而并非"真实情景") 7.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 长驱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共6分。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致其性焉尔(3)隔叶黄鹂空好音 此心吾与白鸥盟 【综合训练】1.D(混淆逻辑,原文是“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2.C(混淆是非,应是“强调了文质兼美,是文艺评论文风的自觉追求”。)3.A(B项因果倒置,应是前者导致后者;C项以偏概全,除“率先”外,还应“旗帜鲜明”;偷换主语,选项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好的文艺评论”。D项曲解文意,原文“风格质朴”是修饰“评论”,而不是“评论家”。)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辨”是动词,宾语是“百谷”,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遵”是动词,宾语是“伯高”,宾语后断开,排除C。故选A。5、C【解析】这里的“本草”不是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应该是《证类》,即《证类本草》的简称。6、D.【解析】“摒弃野史笔记”错误,文中说的是“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意思是“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7、(1)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2)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希望皇帝陛下特地命令我将它增补变成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典籍。8、吸取前人的经验,纠正过去本草中的错误;内容详实,分类细致,涉及多门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 参考译文: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父李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他擅长医术,就以医生自居。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药,说,这服药叫“附子和气汤”。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在七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加以整理制定。想到《本草》,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就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又命李勣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又增添了一百味药。唐慎微合编为《证类》。《证类》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察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有的一种药物却分为两三个名称,有的两种药物却混同为一种药物。如此之类,不胜枚举。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把它们分为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为纲,以附加注释为目,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辨析了可疑的地方,更正了错误的地方,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希望皇帝陛下特地命令我将它增补变成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典籍。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写的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草纲目》留传在世。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29练)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30练)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31练)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