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40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40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340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展开素养目标
1.结合相关示意图,会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结合相关示意图,会判读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综合思维)
知识导引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始终在绕其自转轴自________向________地旋转着。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星附近。
思考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3.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
4.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为每小时________。
(2)线速度:赤道上为最大,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两极点为________。
5.周期:1日。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地球围绕________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________向________。
(3)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形轨道,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_______上(如图)。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即图中______点;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即图中________点。
(4)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为每秒30千米,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
(5)周期:1年。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世纪末,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产生:地球________——赤道面,地球________——黄道面,两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
(2)度数:目前是________,地轴同黄道面斜交的角度为66°34′。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依据: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________的。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②变化如图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
特别强调:①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 °26 ′。
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26 ′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回归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核心归纳
1.自转轴(地轴)
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
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3.自转周期
即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其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异:
4.自转速度
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如下表所示:
状元随笔 比较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的基本方法
(1)两地是否在极点上。极点上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两地不在极点上且不考虑海拔影响,则纬度低的线速度大,纬度高的线速度小,但角速度都相同。
(3)两地在同一纬度,但考虑海拔影响,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势高的点线速度大。
应用体验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B.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45°N纬线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比较并且说明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本图中当A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被称为一个____________日。
(4)坐在由A向C行驶的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的太阳日________(长、短、等)于24小时。
探究点二 地球公转的特点
核心归纳
1.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可以从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等方面进行掌握。如下表所示:
状元随笔 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
2.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
(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时间。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
(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图中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向左倾斜时相反。
(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如图中A位置;若在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如图中C位置。
3.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同(七月初远日点附近较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较快),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圈内的天数(179天)多。
应用体验
下图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长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2018年2月16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最靠近甲、乙、丙、丁四点中的(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3.如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探究点三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核心归纳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
2.图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如下图所示:
状元随笔 (1)区别近日点、远日点与二至点的方法
地球公转轨道是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因而地球1月初公转至近日点,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下图表示地球自转、公转的不同画法。
①注意观察地轴方向、太阳位置、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若没有特殊说明,该类图一般表示从北极点俯视的地球公转图,“二分二至日”未作特殊说明,一般是针对北半球而言。)
②注意“二至点”与近日点、远日点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重合,但有时也作模糊处理。
(2)黄赤交角的特点
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②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北、最南纬度数。
③极圈的度数=90 °-黄赤交角的度数。
④若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3)确定春、秋分日的方法
①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确定春、秋分日时应按地球公转方向来确定。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判断时应先根据近、远日点判断出冬、夏至日,然后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二分日。
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来确定。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若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此时为秋分日,图示如下:
应用体验
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海拔高低,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完全一样
B.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C.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高的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C代表(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4.下列有关中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与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与C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与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5.如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当直射点( )
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
D.从②处移到④处,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读下面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数码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当阳光从C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新知梳理自主探究
一、
1.西 东
2.北极
思考: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3.(1)逆 (2)顺
4.(1)15° (2)递减 0
二、
1.(1)太阳 (2)西 东 (3)椭圆 焦点 A 7 B
2.(1)自转 公转 (2)23°26′ (3)不变 B C D A (4)南北回归线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60°N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答案:B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北半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2)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第(3)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第(4)题,由A向C行驶的飞机运动方向与地球相同,因此感觉到的太阳日短于24小时。
答案:(1)略(逆时针箭头)。
(2)角速度: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均约为15°/小时,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次之,N点为0。
(3)23小时56分4秒 恒星
(4)短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P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应为近日点,可知远日点应在丙—丁段,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在此段地球运动用时最长。第2题,由上题可知,地球所在的P点是近日点,时间应为1月初,而2018年春节为2月16日,故地球应该在P点之后不远处,所以距离乙点最近。
答案:1.C 2.B
3.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轴的倾向为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可看出④与之相符;近日点为1月初,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看出与之相符的是②。
答案:D
探究点三
1.解析:第(1)题,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恒星①是北极星;平面③为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故角②为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为66°34′。第(2)题,当太阳直射F点时,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H点时,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答案:(1)北极 66°34′ 黄道平面 (2)B D
2.解析:第(1)题,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北纬线是北回归线,此时的节气是夏至;直射赤道且正向南移动时的节气为秋分,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南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冬至。第(2)题,∠a表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第(3)题,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此日之后,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动。第(4)题,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回归线向北移,南回归线向南移,a的度数会增大。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回归运动。
(3)南 北 (4)变大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解析: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
答案:A
2.解析: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等因素,主导因素是纬度。同纬度地区若海拔不同,则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项错误。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B项错误。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C项错误。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D项正确。
答案:D
3~4.解析:第3题,C处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再根据该图为二分二至日图,可判断C为夏至日。同理,A为冬至日。按照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处是春分日,D处是秋分日。B项正确。第4题,中国国庆节是10月1日,这时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项正确。
答案:3.B 4.D
5.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公转特征。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的,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①⑤为春分,从①处移到⑤处,为一个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需要1个回归年;②为夏至,④为冬至,从夏至到1月初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1月初之后又变慢。
答案:B
6~7.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①为黄赤交角。故选A。第7题,当阳光从C处直射地球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为北半球冬至。选D。
答案:6.A 7.D
位置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________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赤道
________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________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赤道
________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参照物
长度
意义
恒星日
恒星
23时56分4秒
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概念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大小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表任何地点都是每小时约15°,每4分钟1°
赤道为1 670 km/h;南北纬30°处为1 447 km/h;南北纬60°处为837 km/h,约是赤道的一半。不同纬度间,地球自转线速度呈余弦关系,如:V60°N=V0°×cs 60°
图示
指标
特点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轨道
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椭圆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每年的1月初,地球经过该点
远日点
椭圆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经过该点
周期
恒星年
真正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
平均1°/d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线速度
平均30 km/s
含义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面
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
90°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指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大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运动方向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学案及答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