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3 摩擦力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
(一)课程要求
1.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理解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5.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能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二)重、难点
重点:1.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会判定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方向
3.灵活运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利用二力平衡法求静摩擦力
难点:1.“相对运动”与“运动”的区别、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的判断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强化基础
1.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
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
D.两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其间也可能没有摩擦力
3.物体与支持面之间有滑动摩擦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一定,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F
图1
4.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块受水平拉力作用,物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关于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B.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C.F增大时,摩擦力减小 D.F增大时,摩擦力增大
F
图2
5.如图2所示,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
υ
图3
6.如图3所示,一物块放在倾斜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时,物块始终相对传送带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的运动趋势为_______,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
7.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会明显地感觉到有阻力阻碍手的移动。当手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时,桌面对手的摩擦阻力也将_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摩擦阻力的方向相对桌面__________。(填“向前”、“向后”或“向下”)
8.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00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85N,铁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一个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原来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1)推力为50N时;(2)推力为83N时;(3)推力为100N时。
提升能力
9.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F
图4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
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10.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固定的竹竿缓慢攀上(手不打滑),在此过程中,关于运动员双手受到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向下的静摩擦力 B.受向上的静摩擦力2
C.受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D.受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F1
F2
图5
11.如图5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40N的物体,受到F1=12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将F1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3)将F2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感悟经典
例说摩擦力认识之误区
误区一: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因此它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物体被传送带由低处向高处匀速输送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是沿着斜面向上的,但不少同学往往以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而阻力肯定是沿着斜面向下的。
其实,物体斜向上的运动过程中,它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由于传送带倾斜,使得物体具有沿传送带向下运动的趋势,根据摩擦力方向的规定,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是沿着斜面向上的。
误区二: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例如:某同学手握瓶子,不断增大手的握力,瓶子仍保持竖直方向静止不动。有的同学可能会根据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从而得出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变大的错误结论。
错误的原因: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混淆不清。由于瓶子相对手是静止的,所以瓶子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尽管手的握力增大,但摩擦力大小不变。
误区三: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例如:在一条水平的传送带上放着一个物体,物体随着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许多同学容易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与“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地面向右滑动”混淆,从而认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认为物体运动受到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事实上,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易判断,可以利用平衡力知识来分析:如果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存在静摩擦力,那么这个力必在水平方向上,或水平向右,或水平向左。这显然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相矛盾,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报告单
第三节 摩擦力
一.强化基础
1.C 2.BD 3.D 4.BD 5.C 6.沿着传送带向下;沿着传送带向上
7.变大;向后
8.解:(1)推力50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85N,所以铁块静止,静摩擦力F1与推力平衡,F1=50N
(2)推力83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85N,故铁块仍静止,静摩擦力F2与推力平衡,F2=83N。
(3)推力100N大于最大静摩擦力85N,铁块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受滑动摩擦力F3=μFN=μG=80N
二.提升能力
9.B 10.B
11. 解:由题意知=μG=0.2×40N=8N
(1)根据平衡条件=F1-F2=12N-6N=6N
(2)若将F1撤去,此时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则=6N
(3)若将F2撤去,F1>Fmax,物体发生相对滑动,为滑动摩擦力,则=μG=0.2×40N=8N。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三: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目的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仪器
方木板1块;白纸;弹簧称2只;橡皮条1根;细绳套2个;三角板1幅;量角器1个;刻度尺1把;图钉若干;
实验原理
使的作用效果以及F1和F2的作用效果都使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 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个力所夹的对角线为F。比较F、在试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从而得出力合成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绳拉到O点,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方向,按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
2.作出F1和F2的合力F,比较F1和的大小、方向。
3.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橡皮绳的一个端点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绳的另一个端点上。
4.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F1和F2的图示。
5.记下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及细绳与橡皮绳结点所在的位置O点。
6.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某个角度拉橡皮绳,橡皮绳伸长,使绳和橡皮绳结点拉到某个位置O点。
将上述步骤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实验
次数
F1(N)
F2(N)
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
用实验方法求出的合力
F(N)
F与AO连线
的夹角(度)
(N)
与AO连线的夹角(度)
1
2
3
结 论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3.功率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3.功率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恒定的加速度启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2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导学案,共7页。
物理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