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一物理培优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3章第二节《弹力》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3347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要点突破,课堂互动讲练,课前自主学案,知能优化训练,第二节弹力,接触力,电磁力,恢复原状,完全恢复,被支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定位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2.了解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重点难点:1.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弹力大小的计算.2.弹力有无的判断.3.胡克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接触力: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等都是_________.接触力按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2.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_或_____发生改变.3.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4.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5.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的形变不能_________,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物体间相互接触;(2)在接触面上相互_______.
二、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具体如下: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____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_______的物体;3.绳拉力的方向沿绳指向绳______的方向;4.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说明:绳的弹力一定沿着绳,轻杆的弹力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着杆.
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_______.2.表达式:F=_____.3.劲度系数: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单位是 ________.
一、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1)利用假设法判断可假设在该处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此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
(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或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看物体的受力是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从而确定物体所受弹力的有无.特别提醒: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1.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B.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C.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D.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解析:选D.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只有两个物体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时,两物体间才有弹力产生.综上所述,只有D项正确.
二、弹力方向的确定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几种常见情况如下表:
特别提醒:判断弹力方向的方法是:先明确两物体之间作用的类型,再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弹力的方向.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2.如图3-2-1为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
解析:选BCD.P对Q物体的压力应作用在Q物体上且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Q物体,故B、C、D均是错误的.
三、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弹簧的弹力(1)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可能为伸长量,也可能为缩短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2)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F-x图象表示,如图3-2-2,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上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也成正比关系,即ΔF=kΔx.2.除弹簧这样的弹性体之外的弹力大小的计算,一般要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求解.比如悬挂在竖直细绳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绳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3.如图3-2-3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选D.由于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小球受力平衡,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FN=G=2 N,方向竖直向上.
如图3-2-4所示,用细绳悬挂的小球与光滑斜面相接触,并保持静止,甲中细绳倾斜,乙中细绳呈竖直方向.判断图甲、乙中小球是否受到斜面的弹力作用?
【思路点拨】 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精讲精析】 法一:假设法.假设两图中的斜面不存在,则甲图中小球无法在原位置保持静止,乙图中小球仍静止,故甲图中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作用,乙图中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作用.法二:作用效果法.如两图中斜面均对小球有弹力作用,则甲图中小球将仍能保持静止状态,乙图中小球则不能保持静止,所以乙图中小球不受斜面弹力作用,甲图中小球受到斜面弹力作用.【答案】 见精讲精析
变式训练1 在图3-2-5中,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解析:选B.在具体判断有没有挤压时,我们用“拿去法”进行判断,在A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不动,故A、B间没有挤压,故A、B间没有弹力.在B中,若拿去A球,则B球向左动,存在相互挤压,存在弹力.在C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故A、B间没有挤压,没有弹力.在D中,若拿去A球及容器壁,则B球向右动,故B对容器右壁有挤压,而对A球没有挤压,A、B间没有弹力.
在图3-2-6所示图中画出物体P受到的各接触点或面对它的弹力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中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丁中物体P(即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精讲精析】 甲中属于绳的拉力,应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因此弹力方向沿绳向上;乙中A点属于点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杆斜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与平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
所以A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向上.它们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3-2-7所示.
变式训练2 按下列要求画出图3-2-8中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要求:甲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乙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丙大球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解析:各物体所受支持力如图所示.
将一根原长为40 cm、劲度系数为100 N/m的弹簧拉长为45 cm,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A.45 N B.40 NC.85 N D.5 N【自主解答】 由题知条件,根据原长l0=40 cm,弹簧拉长后的长度l=45 cm,得x=l-l0=5 cm=0.05 m,由胡克定律得:F=kx=5 N.【答案】 D【方法总结】 要注意胡克定律F=kx中,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出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2 弹力评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⑴形变,学点2几种弹力,⑴压力和支持力,图3-2-2,学点3胡克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说课课件ppt,共17页。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2 弹力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识记,分钟随堂验收,分钟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