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课标版】版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练习)1-1-4

    【人教课标版】版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练习)1-1-4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3页。
    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
    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4-8
    解析:T=5×0.02 s=0.1 s,vE=eq \f(DF,2T)=eq \f(2.30+2.62,0.2) cm/s=0.25 m/s,
    a=eq \f(DE+EF+FG-AB+BC+CD,3T2)=eq \f(7.82-5.11,0.32) cm/s2=0.30 m/s2.
    答案:0.25 m/s 0.30 m/s2
    2.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
    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
    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1-4-9所示.
    图1-4-9 图1-4-10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
    度是________ 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1-4
    -10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点的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即
    vD=eq \f(CE,2T)=eq \f(5.60×10-2,2×0.02) m/s=1.40 m/s.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2.
    答案:(1)1.40 (2)5.00
    3.(2010·重庆卷,2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
    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
    纸带被污染,如图1-4-1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
    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 mm,xB=126.5 mm,xD=624.5 mm.
    图1-4-11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5T=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C=eq \f(xBD,2t)=eq \f(624.5-126.5,2×0.1)×10-3=2.5 m/s.
    (3)设xB-xA=x1,xC-xB=x2,xD-xC=x3,则x3-x1=2at2,x2-x1=at2,即x3+x2-2x1
    =3at2,t=5T=eq \f(5,f),故xD-3xB+2xA=eq \f(75a,f2),所以a=eq \f(xD-3xB+2xAf2,75).
    答案:(1)0.1 s (2)2.5 (3)eq \f(xD-3xB+2xAf2,75)
    4.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
    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1-4-12
    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
    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 m/s2.位置4对应的
    速度为________ m/s,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
    图1-4-12
    解析: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24.0 cm=13.5 cm,3、2之间的距离为
    6.0 cm-1.5 cm=4.5 cm,利用逐差法有x56-x32=3aT2,求出a=3.0×10-2 m/s2;位置
    4对应的速度为v4=eq \f(x35,2T)=eq \f(24.0-6.0,2)×10-2 m/s=9×10-2 m/s;欲求4的具体位置,可以采
    用逐差法利用(x6-x4)-(x4-x2)=4aT2求解.
    答案:3.0×10-2(2.8×10-2~3.1×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6-x4)-(x4-x2)=
    4aT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
    5.(2011·南通测试)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
    频率为50 Hz,如图1-4-13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
    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
    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图1-4-13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如图
    1-4-14所示,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图1-4-14
    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5=eq \f(x5+x6,2T),这里T=0.08 s,代入数据算得
    v5=1.31 m/s.
    (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2.5 m/s2.
    答案:(1)1.31 (2)图象略 2.4~2.6计数点
    1
    2
    3
    4
    5
    6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1)
    0.50
    0.70
    0.90
    1.10
    1.51

    相关试卷

    第01讲 运动的描述(练习)(解析版)—高中物理:

    这是一份第01讲 运动的描述(练习)(解析版)—高中物理,共10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