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理解坐标和坐标变化量
掌握且熟练运用速度的定义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速度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体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火箭转瞬即逝,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爬.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1)回忆第二节中所学的时刻和时间间隔
2)对比时刻和时间间隔,教授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建立坐标系,使我们能更好的描述运动,在坐标系中,一质点在t1时刻的坐标为x1,经过一段时间,在t2时刻的坐标为x2。
则x1 x2就是质点的坐标,相应的x2-x1就是质点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可用△x表示
我们已经学习了位移,知道在直线运动中△x就表示物体的位移。其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其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同样,可以用△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t=t2-t1
2.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们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们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三、小结
通过学习速度,我们有了一个科学的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理解速度的定义,还有它的矢量性。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完成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2.速度 定义:v=s/t
单位:米每秒(m/s或m·s—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安排,三维目标,教学过程,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