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八年级下册1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岭南版八年级下册1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共4页。
1、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感受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特点。
3、运用美术术语与手绘形式感受和表现青铜器的审美特征,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特点,运用美术术语与手绘形式感受青铜器的审美特征。教材以对中国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结构、造型、纹饰特征的欣赏探索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青铜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感悟“沉雄瑰丽”的文化内涵与热爱祖国青铜艺术的情怀。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陶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工艺,它们各有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节课,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青铜器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我们常见的黄(红)铜熔点很高(1083C),但是硬度却很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黄铜中加入锡或铅,不仅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可以增加硬度。同时,融化的青铜在冷却凝固时略有涨大,填充性比较好,气孔少,因此得到了广泛得运用,当然这是在铁器出现以前。而这个历史阶段也被考古学家称为"青铜时代"。
(二)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这首先是由于中国是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产生很早,源远流长,匠师们在几千年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形制、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各国古代民族,对青铜器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中国青铜器带来丰富的多样性。
中国的青铜器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三)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青铜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青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礼器包括:①食器:鼎、鬲、簋、簠、敦、豆、铺、匕、勺等;②洒器:爵、角、斝、盉、尊、卣、壶、罍、兕觥、方彝、瓶、瓿、觚、觯、斗等;③水器:盘、匜、鉴、盂、盆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钟、铙、铎、铃、磬、缶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戟、矛、剑、铍、匕首、刀、斧、钺、镦、镞、胄等。
(4)杂器包括:如炉、铲、虎子、樽、节、铜镜、阳燧、带钩、车马器、度量衡器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四)欣赏不同时期作品,了解我国的青铜器工艺。
我国得青铜器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春秋和秦汉时期,最兴盛得是在商代和西周:
商代
1、青铜器是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为"礼器"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2、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 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和威慑的色彩 《司母戊大方鼎》饕 餮 《虎食人卣》(yu) 夔纹 龙纹 牛纹 鳞纹,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司母戊方鼎》,是炊煮器,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是古代常见的炊器,主要是煮或盛鱼肉用。他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或,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象司母戊方鼎。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是一种盛酒器,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呈老虎坐形,竖耳瞪眼,张着大口,老虎的牙齿露出来,两爪抓一个人,坐食状,十分恐怖。器定有盖子,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有兽头,老虎的前爪上饰龙纹,背部饰牛纹,尾巴饰鳞纹。整个文饰极其精致,可惜此器流散在外。
西周中期
神秘色彩逐渐淡化 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盂鼎》饕 餮
春秋、战国
奴隶制的衰落,失去礼器的作用,青铜器演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具 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莲鹤方壶》龙纹,凤纹,蟠螭纹《十五连盏树形灯》、《盂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雄伟凝重,文饰简朴。主要采取饕餮纹。
春秋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印和,给人一种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的双重莲花瓣形的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的烘托出中心一只展翅欲翔的仙鹤。仙鹤形象生动真实,在早期的青铜器中是非常罕见的,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的象征。《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构思巧妙,灯形象一棵树,树枝上有十五个灯座,树上群猴戏耍,鸟鸣相应,树下有两个赤膊在抛食物戏猴子,极富生活情趣。整个灯具结构灵活,移动时可以拆为八节,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
秦、汉时期
《长信宫灯》、《虎牛形祭案》等青铜器,便是这时期著名的优秀作品。《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安放祭品。为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小虎。牛的腹下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生活情趣。牛与虎都是滇民族青铜文化中常见的母题,故此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五)青铜器铸造工艺
早期的青铜器均采用合范的方法铸造。商代晚期已能用分铸的方法,即将一些器皿的附件预先铸好,再和主件铸接在一起。春秋时期发明的“失蜡法”用蜂蜡做铸模,再用耐火材料填充敷成外范,加热后,蜡模溶化流失,再往内浇铸铜液成型。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尝试简单的描绘一件或几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感受青铜器的艺术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走近古典艺术1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 ,知识传授,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下册1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堂导入,出示教学目标,课程新授,课堂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八年级下册1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