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展开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自主学习】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一)长 江 概 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青、
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5、长江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汉江是最大支流)
6、长江湖泊: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
7、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
居我国各河之首。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
20倍。居我国各河之首。
(二)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多种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1/3。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三)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它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自然资源: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种多,矿产储量大 。如:四川攀枝花的铁伴生钒钛、江西大余的钨、湖北大冶的铁、安徽马鞍山的铁、云南东川的铜、贵州铜仁的汞、江西德兴的铜、湖南冷水江的锑、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
(3)水能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
其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地势高低悬殊,落差大。②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
长江流域重要的水利枢纽(水电站):
四川雅砻江二滩、四川大渡河龚嘴、湖北长江三峡、湖北长江葛洲坝、湖北清江隔河岩、
湖北汉江丹江口、湖南沅江五强溪、陕西汉江安康
(4)森林资源: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
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我国三大林区:东北、西南和东南林区)。
(5)旅游资源 丰富
3.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是货运量居全球第一的黄金水道,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
长江成为我国“黄金水道”的原因?
(1)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2)水量大、汛期长、水位变化不大
(3)通航里程长
(4)无结冰期
(5)可以江海联运
(6)经济发达,便于货物集散
(7)三峡工程加深加宽了上游航道,使险滩淹没。
4.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我国东西的“工业走廊”。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5.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起到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例如,上海港集团投资宜宾、重庆、长沙、武汉等长江沿线港口的码头和物流产业,拓宽了港口腹地,加快了长江流域物流网络建设。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自主探究】课本P101课本知识窗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合作探究】课一P102活动:
读图说出船舶如何通过长江三峡大坝?
简要分析拦江大坝、跨江大桥等工程设施对长江沿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在改革创新和发限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航道的价值:水运,水量,水质,水能(水量大,落差大)等。
长江水资源的利用:①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②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③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长江水环境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作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污染现象。
应对长江水环境问题的措施:①保护好长江水环境,②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①综合治理,②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③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例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强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治理;中东部平原区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103知识窗
太湖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应对太湖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的措施?
【知识体系构建】
课题: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第11期
时间: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规律总结,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一,知识拓展,达标检测,学法指导,案例分析,知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