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数学必修4:教学设计9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与物理意义,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期望学生回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3、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数量积的概念
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做的功:W= |F| |S| cosα。
(2)这个公式的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W(功)是 量,
②F(力)是 量,
③S(位移)是 量,
④α是 。
(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功的计算公式”吗?
期望学生回答:功是力与位移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2、明晰数量积的定义
(1) 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数量 ︱︱·︱b︱cos叫做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即:·= ︱︱·︱︱cos
(2)定义说明:
①记法“·”中间的“· ”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 ”代替。
②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3)提出问题4: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线性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期望学生回答:线性运算的结果是向量,而数量积的结果则是数,这个数值的大小不仅和向量与的模有关,还和它们的夹角有关。
(4)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
的范围 | 0°≤<90° | =90° | 0°<≤180° |
·的符号 |
|
|
|
例1 :已知||=3,||=6,当①∥,②⊥,③与的夹角是60°时,分别求·.
解:①当∥时,若与同向,则它们的夹角θ=0°,
∴·=||·||cos0°=3×6×1=18;
若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θ=180°,
∴·=||||cos180°=3×6×(-1)=-18;
②当⊥时,它们的夹角θ=90°,
∴·=0;
③当与的夹角是60°时,有
·=||||cos60°=3×6×=9
评述: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它们的夹角有关,其范围是[0°,180°],因此,当∥时,有0°或180°两种可能.
变式:对于两个非零向量、,求使|+t|最小时的t值,并求此时与+t的夹角。
探究二:研究数量积的意义
1.给出向量投影的概念:
如图,我们把││cos(││cos)
叫做向量在方向上(在方向上)的投影,
记做:OB1=︱││︱cos
2.提出问题5: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的方向上的投影
︱︱cos 的乘积。
3. 研究数量积的物理意义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功的数学本质:功是力与位移的数量积 。
探究三:探究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1、提出问题6:
比较︱·︱与︱︱×︱︱的大小,你有什么结论?
2、明晰:数量积的性质
3.数量积的运算律
(1)、提出问题7:我们学过了实数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对向量是否也适用?
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
① ·= ·
② (·)= (·)
③( + )· =· + ·
(2)、分析猜想:
猜想①的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猜想②的正确性,请同学们先来讨论:猜测②的左右两边的结果各是什么?它们一定相等吗?
期望学生回答:左边是与向量共线的向量,而右边则是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显然在向量与向量不共线的情况下猜测②是不正确的。
(3)、明晰:数量积的运算律:
例2、(师生共同完成)已知︱︱=6,︱︱=4, 与的夹角为60°,求(+2 )·(-3),并思考此运算过程类似于实数哪种运算?
解:(+2 )·(-3)=.-3.+2.-6.
=36-3×4×6×0.5-6×4×4
= -72
评述:可以和实数做类比记忆数量积的运算律
变式:(1)(+)2=2+2·+2
(2)(+ )·(-)= 2—2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目标检测
1.若=(2,3),=(4,-1+y),且∥,则y=( )
A.6 B.5 C.7 D.8
2.若A(x,-1),B(1,3),C(2,5)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 )
A.-3 B.-1 C.1 D.3
3.已知││=8,││=10,│+│=16,与的夹角θ的余弦.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4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4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