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1.沙蚕、海葵、涡虫、蛔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抓住特征仔细辨别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动物( )
A.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2.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
A.体表有刺细胞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D.身体呈两侧对称
3.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蚯蚓②珊瑚虫③鳖④扇贝⑤章鱼⑥虾⑦蜗牛⑧河蚌
A.①②③B.④⑧C.⑥⑦⑧D.④⑤⑦⑧
4.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吸盘B.环带C.环状体节D.刚毛
5.大雨过后,蚯蚓从土壤中爬出来,是因为土壤中( )
A.缺乏空气,不能呼吸B.缺乏无机盐,缺少营养
C.温度低,不利生存D.缺少阳光,不利生存
6.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B.蟹C.蜈蚣D.蚯蚓
7.蝗虫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A.翅B.足C.外骨骼D.甲
8.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运动能力不强 B.有三对足,适于跳跃、疾走等
C.是无脊柱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9.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青蛙和蛇都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D.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10.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A.乌贼、水蚤、海豹B.黄鳝、鲤鱼、海马
C.银鲳、鳙鱼、海葵D.章鱼、甲鱼、乌鱼
11.以下哪项不是鱼鳃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特点( )
A.鳃丝又多又细
B.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鳃丝使鳃表面积增大
D.鳃的前部有口,后部与外界相通
12.一身青绿色的皮,一个又大又吸引人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对很大很圆的眼睛,还有一张能发出宏亮声音的大嘴巴,这就是活泼而又机灵的青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肺、皮肤和肺B.鳃、皮肤和肺
C.鳃、皮肤D.鳃、气管
13.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②完全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④⑤
14.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蜂鸟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 )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15.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其主要作用是( )
A.防御B.保护C.保温D.伪装
16.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很灵活但不牢固B.既灵活又牢固
C.很牢固但不灵活D.起动力作用
17.下列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B.
C.D.
18.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9.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跳舞B.蜘蛛结网C.母鸡孵卵D.小狗算加法
20.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21.自然界中的动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判断对错)
22.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判断对错)
23.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 .(判断对错)
24.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25.(10分)请将下列动物和与其呼吸有关的器官及所属类群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26.(12分)20世纪50年代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而直接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在其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 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这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 、三对足,一般有 对翅。
(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 属于恒温动物。
(3)老鼠和猫都属于 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 ;牙齿有分化。
(4)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答: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7.(12分)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 ,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 附着在胸骨上,为飞行提供动力。
(3)有喙无 ;消化系统把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利于飞行。
(4)鸟呼吸时,除了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 辅助呼吸。
28.(12分)下列是与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中鱼类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2)图B是人的关节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⑤] 和[③]关节腔中的滑液。
(3)图C是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图中[①] 接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 时,就会牵动尺骨和桡骨绕肘关节活动,从而产生屈肘动作。
(4)当手臂垂直于地面提一桶水上楼时,图C中的①和②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舒张、收缩
B.收缩、舒张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五、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9.(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
②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
③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 。
(2)实验中,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了所探究的实验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必须 。
(4)该实验装置甲瓶的作用是 。
(5)本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
1.(2分)沙蚕、海葵、涡虫、蛔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抓住特征仔细辨别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动物( )
A.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解:沙蚕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海葵体壁两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身体呈细线形,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结合分析题中动物的结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
2.(2分)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
A.体表有刺细胞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D.身体呈两侧对称
【分析】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淡水中的水螅,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蜇、海葵和珊瑚虫等。
【解答】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原始的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后来进化到出现外骨骼和分节的足的节肢动物动物,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内由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2分)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蚯蚓
②珊瑚虫
③鳖
④扇贝
⑤章鱼
⑥虾
⑦蜗牛
⑧河蚌
A.①②③B.④⑧C.⑥⑦⑧D.④⑤⑦⑧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①蚯蚓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属于环节动物。
②珊瑚虫身体辐射对称,属于腔肠动物。
③鳖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
④扇贝、⑤章鱼、⑦蜗牛、⑧河蚌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都属于软体动物。
⑥虾身体分节并分部,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D。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4.(2分)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吸盘B.环带C.环状体节D.刚毛
【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
【解答】解: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环带。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5.(2分)大雨过后,蚯蚓从土壤中爬出来,是因为土壤中( )
A.缺乏空气,不能呼吸B.缺乏无机盐,缺少营养
C.温度低,不利生存D.缺少阳光,不利生存
【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解答】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6.(2分)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B.蟹C.蜈蚣D.蚯蚓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另外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特点,所以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解答】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题目中A虾、B蟹和C蜈蚣都有以上特征,而D蚯蚓的身体分节不分部,也无外骨骼等为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而不是节肢动物。
7.(2分)蝗虫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A.翅B.足C.外骨骼D.甲
【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
【解答】解: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翅主要是飞行,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足是蝗虫的运动器官,翅、气管、足都没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体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2分)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运动能力不强
B.有三对足,适于跳跃、疾走等
C.是无脊柱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解答】解: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种数超过100万种,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
故选:A。
【点评】熟记昆虫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青蛙和蛇都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D.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鱼、青蛙和蛇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正确;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用鳃呼吸,C错误;
D、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以及类群。
10.(2分)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A.乌贼、水蚤、海豹B.黄鳝、鲤鱼、海马
C.银鲳、鳙鱼、海葵D.章鱼、甲鱼、乌鱼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内有脊柱,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作用游泳。
【解答】解:A.乌贼无脊柱,属于软体动物;海豹用肺呼吸,属于哺乳动物,水蚤是节肢动物,不属于鱼类。
B.黄鳝、鲤鱼、海马有脊柱,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都属于鱼类。
C.银鲳、鳙鱼属于鱼类;海葵无脊柱属于腔肠动物,不属于鱼类。
D.章鱼无脊柱,属于软体动物,甲鱼、乌龟有脊柱,属于爬行动物,不属于鱼类。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看上述动物是不是符合鱼类的主要特征。
11.(2分)以下哪项不是鱼鳃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特点( )
A.鳃丝又多又细
B.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鳃丝使鳃表面积增大
D.鳃的前部有口,后部与外界相通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鱼鳃盖下是鳃,其主要部分是鲜红的鳃丝,其中密布毛细血管.水流经该结构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解答】解:A、鱼鳃丝又细又多,有利于在水中呼吸,A正确。
B、鱼靠鳃呼吸,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B正确。
C、鳃盖下是鳃,其主要部分是鲜红的鳃丝,其中密布毛细血管,鳃丝使表面积增大,适于在水中呼吸,C正确。
D、鳃的前面连通口,后面也与外界相通,不是鱼鳃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点评】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12.(2分)一身青绿色的皮,一个又大又吸引人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对很大很圆的眼睛,还有一张能发出宏亮声音的大嘴巴,这就是活泼而又机灵的青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肺、皮肤和肺B.鳃、皮肤和肺
C.鳃、皮肤D.鳃、气管
【分析】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在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青蛙的呼吸特点.
13.(2分)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④⑤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解: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故①②③④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故选:A。
【点评】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
14.(2分)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蜂鸟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 )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分析】本题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鸟类有许多地方适于其在空中飞行:
1、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
2、鸟的骨骼中空,重量很轻;鸟直肠很短而且不储存粪便,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
3、鸟类不仅有肺而且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呼吸的效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产生大量的热能适应飞行的需要。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
4、鸟的食量特别大,可以保证飞行时能量的供应。鸟类的循环系统发达,供血充足,可以保证肌肉中氧气和能量的供应。所以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有利于后代的繁衍,与其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题干中“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现了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的特点。
故选:D。
【点评】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5.(2分)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其主要作用是( )
A.防御B.保护C.保温D.伪装
【分析】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具有发达的体毛,具有保温作用,加上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良好的散热和产热的结构,属于恒温动物.
【解答】解: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毛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毛,一种是绒毛,具有保温作用。冬季毛多、细而密,有利于保温;夏季毛少、粗而稀疏,有利于散热。体表被毛对哺乳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有主要的意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体毛的主要作用保温.
16.(2分)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很灵活但不牢固B.既灵活又牢固
C.很牢固但不灵活D.起动力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关节的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有少许滑液使运动更加灵活;关节囊里有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所以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特点,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
故选:B。
【点评】关节在运动中一方面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起支点作用。
17.(2分)下列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A、骨骼肌跨越两个关节,不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不符合题意。
B、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符合题意。
C、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有跨越关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8.(2分)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19.(2分)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跳舞B.蜘蛛结网C.母鸡孵卵D.小狗算加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小狗算加法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性行为;蜜蜂跳舞、蜘蛛结网、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0.(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
【解答】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B。
【点评】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21.(1分)自然界中的动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判断对错)
【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
【解答】解: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某些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2.(1分)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判断对错)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解答】解: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例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不但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骼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23.(1分)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 √ .(判断对错)
【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除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陆地湿润的环境(如蜗牛)中外,其它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故答案为:√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4.(1分)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判断对错)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解答】解: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不是仅指陆地上和水里都能生活就可。如乌龟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记两栖动物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25.(10分)请将下列动物和与其呼吸有关的器官及所属类群用直线连接起来:
【分析】(1)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2)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3)昆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解:蝗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气管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温湿的体壁呼吸。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即可答题,难度一般。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26.(12分)20世纪50年代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而直接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在其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 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这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 触角 、三对足,一般有 两 对翅。
(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 老鼠 属于恒温动物。
(3)老鼠和猫都属于 哺乳 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胎生 , 哺乳 ;牙齿有分化。
(4)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答: 不能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解:(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2)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老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3)老鼠和猫的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分化,因此都属于 哺乳动物。
(4)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触角;两。
(2)老鼠。
(3)哺乳;胎生;哺乳。
(4)不能。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7.(12分)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 流线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 翼 ,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 胸肌 附着在胸骨上,为飞行提供动力。
(3)有喙无 齿 ;消化系统把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减轻体重 ,利于飞行。
(4)鸟呼吸时,除了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 气囊 辅助呼吸。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解答】解:(1)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前肢变成翼,生有羽毛,展开呈扇面形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胸肌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鸟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龙骨突,长骨中空,骨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4)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故答案为:(1)流线。
(2)翼;胸肌。
(3)齿;减轻体重。
(4)气囊。
【点评】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28.(12分)下列是与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中鱼类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2)图B是人的关节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⑤] 关节软骨 和[③]关节腔中的滑液。
(3)图C是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图中[①] 肱二头肌 接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 收缩 时,就会牵动尺骨和桡骨绕肘关节活动,从而产生屈肘动作。
(4)当手臂垂直于地面提一桶水上楼时,图C中的①和②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C 。
A.舒张、收缩
B.收缩、舒张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分析】图A是鲫鱼,属于鱼类;B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C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肘关节,④骨,解答即可。
【解答】解:(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③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关节面上有光滑的⑤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性有关。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图C中肱二头肌接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尺骨和桡骨绕着肘关节活动,从而产生屈肘动作。
(4)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故选:C。
故答案为:(1)鳍。
(2)关节软骨。
(3)肱二头肌;收缩。
(4)C。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
五、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9.(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
②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
③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 乙瓶 。
(2)实验中,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水分(土壤的潮湿度)
(3)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了所探究的实验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必须 相同 。
(4)该实验装置甲瓶的作用是 设置对照 。
(5)本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土壤的潮湿度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
【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解答】解:(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且等量的肥沃土壤,所以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2)一般地说,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甲、乙两瓶中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土壤的潮湿度),其中乙瓶是对照组。
(3)、(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丙瓶分别放在明亮和黑暗处,该实验变量是光.甲、丙装置的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光,其中甲是对照组。
(5)本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土壤的潮湿度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故答案为:
(1)乙瓶
(2)水分(土壤的潮湿度)
(3)相同
(4)设置对照
(5)土壤的潮湿度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呼吸结构、运动特点。动 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肺、气囊
蝗虫
鸟类
气门
蛇
节肢动物
肺
蚯蚓
爬行动物
湿润的体壁
青蛙
环节动物
肺、皮肤
家鸽
两栖动物
动 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肺、气囊
蝗虫
鸟类
气门
蛇
节肢动物
肺
蚯蚓
爬行动物
湿润的体壁
青蛙
环节动物
肺、皮肤
家鸽
两栖动物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