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曹刿论战》学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链接, 知识积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达标测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重点)
    2.了解《左传》,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重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难点)
    学习过程:
    一、文本链接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 知识积累
    1、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
    彼竭我盈( )夫大国,难测也( )
    2、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既克
    (8)望其旗靡
    3、 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
    (1)牺牲玉帛 古: 今: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 今: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 今: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古: 今:
    (5)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 今:
    (6)忠之属也 古: 今:
    4、 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2、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3、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合作探究
    1、 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3.从齐鲁“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五、拓展延伸
    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七、达标测试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词语理解。
    ⑴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 ) ②公问其故 ( ) ③望其旗靡 ( )④公输盘诎 ( )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战,勇气也。
    译文: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
    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

    相关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学案设计,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学案,共6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20《曹刿论战》教师版doc、20《曹刿论战》学生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