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设计
展开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本章概述·明要求
〔课 标 导 航〕
1.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核 心 素 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及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综合思维)。能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主要意义(地理实践力)。
〔学 法 点 拨〕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从环境问题发生的机理展开,重点讲述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学习时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于环境问题的表现,可以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同时注意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二节,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入手,重点掌握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概念难以把握,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理论,深入理解。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学习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具体措施。在分析主体功能区的确立时,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在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分析区域适合发展的产业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拓展海洋蓝色经济空间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的学习,要明确海洋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海洋国情的特点,根据海洋国情的特点,分析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及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生 涯 规 划〕
项目 |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 环境工程类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 核心素养目标 |
1.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2.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 3.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方法。 |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综合思维:通过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 |
本节要点 | 1.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友好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问题。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当今环境问题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全球。 |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 态度 和 做法 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1)资源枯竭、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向环境的 索取 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2)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 净化 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3)环境污染: 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
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
(1)城乡差异
①城市:主要表现为 环境污染 。
②乡村:主要表现为 生态破坏 。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 过度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响。
②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 掠夺式开发 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 快速工业化 导致的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限,甚至发展成 全球性 环境问题,如酸雨、 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
(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有从 局部向全球蔓延 的趋势。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问题探究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右上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2)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1)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作用于环境,④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3)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归纳拓展 ■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典例剖析 ■
例题1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C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对应的图中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人们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来保护包兰铁路这一做法属于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对点训练 ■
1.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C )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知识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
┃┃问题探究 ■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它们会用长而苗条的中指敲打树干,从而发现美味的昆虫,然后再用中指抓住昆虫。或许由于它们不同寻常的大眼睛和大耳朵,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1)判断指狐猴所生存的地区属于何种气候?
(2)分析指狐猴的濒临灭绝属于哪种环境问题?
(3)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热带雨林气候。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人类的大肆猎杀。
┃┃归纳拓展 ■
1.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 | 原因 | 典型事件 | |
资源 短缺 |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
生态 破坏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 自然植被遭破坏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的数量日益减少 | |
环境 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痛痛病”事件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 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 | |
噪声污染 | 交通、工厂等产生 | 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 |
放射性污染 | 放射性物质泄漏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 |
| 海洋污染 |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 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 |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 环境问题 | 形成原因 |
城市 地区 |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 |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 |
乡村 地区 |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林草减少、土壤盐碱化 |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国家 | 环境问题 | 形成原因 |
发展中国家 |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 过度消耗资源 |
┃┃典例剖析 ■
例题2 (2020·河北衡水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B )
A.炎热干燥的气候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导致该环境问题加剧的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草地变成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由此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环境问题加剧,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对点训练 ■
2.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1)~(2)题。
(1)漫画《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D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地荒漠化
(2)下列对此环境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 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第(1)题,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土地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由图名“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开垦荒地带来的不良影响。
[信息提取]
1.从图中可以得出以下重要信息:
(1)扩大耕地的措施主要是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2)过度垦荒导致湿地减少、风沙侵蚀、水土流失,从而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进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作物减产,粮食不足。
2.提取信息,抓住构图关键
(1)抓箭头指向,构建因果链条。
(2)读框图文字,理清因果关系。
3.分析问题,把握图示核心
(1)过度垦荒引起的不良后果。
(2)分析过度垦荒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考题展示
(2020·河北唐山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下降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水土流失加剧 F.粮食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 ;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直接相关。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旱灾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增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荒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如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
课堂小结·梳脉络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共15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主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易错易混点,要点导学,知识点一,学法指导,知识点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